除法初步認識的教案6篇

時間:2022-11-08 作者:tddiction 備課教案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很多教育工作者為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都會提前制定一份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除法初步認識的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除法初步認識的教案6篇

除法初步認識的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nèi)容是表內(nèi)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nèi)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shù)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nèi)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nèi)除法,已經(jīng)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jù)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jīng)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shù)。

數(shù)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jù)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shù)。

情感態(tài)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下面各題

12÷2 18÷6 9÷1 48÷8 20÷5 2÷2

21÷3 56÷7 54÷4 14÷7 6÷2 7÷2

2、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nèi)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nèi)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shù)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余數(shù)。余數(shù)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shù)。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shù)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jù)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強調(diào)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3、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四、課堂小結、作業(yè):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yè):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6÷2=3(盤) 7÷2=3(盤)……1(個)

除法初步認識的教案篇2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3頁,例4,練習三第1、2、3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情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

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

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

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3頁的“做一做”

(1)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

2、挑戰(zhàn)園地:

(1)第一關(練習三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

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練習三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練習三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交流。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并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除法初步認識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

實踐探索法和演繹概括法等教學法 ,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層層升華,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點。

師:二(1)班準備明天參觀科技園,看,他們正在忙什么呢?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說給小組同學聽。

各小組匯報。

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同學們正在為明天的出行做準備。看,他們正在分食物呢!

這么多分法中,哪種最特別?(分糖果的最特別,每份都一樣,每份都是4顆。)

2、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1)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師:每組選一個代表,把你們組的糖果數(shù)量以及是怎么分的匯報給大家。

小組1:我們組有6顆糖果,我給他倆都是1顆,我4顆。

小組2: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個人都有2顆。

小組3: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份各是1顆,2顆、3顆。

……

(2)教師追問:這么多種分法中,哪種最公平、公正?

①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顆。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觀察:從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顆,你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份的數(shù)量同樣多。)

出示小精靈的話,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1、2題。徐盛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二、互動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學例2,課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圖。

師:要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樣分嗎?

讓學生分組討論,拿出準備好的學具,用學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動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學生分,教師參與學生之中,最后匯報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方法有:

分法1:一個一個地平均分在6個盤子里,每盤分3個。

分法2:先拿2個放在一個盤子里,再拿2個放在第2個盤子里,再拿2個放在第3個盤子里……還剩6個,每個盤子里再放一個。

分法3:還可以每次拿3個放在一個盤子里,再拿3個放在另一個盤子里,依次類推。

第三種分法分得很快,能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嗎?

學生可能會說是根據(jù)三六十八,就知道每個盤子里應放3個;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個盤子里就是3個;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個盤子里就是3個……

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合理,均應給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強化平均分。

師:如果把這18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你還會分嗎?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展示分法時要讓學生說一說分法,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師:如果把這18個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幾個呢?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展示分法時要讓學生說一說分法,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三、鞏固拓展,解決生活問題。

1、聯(lián)系實際,練習體驗。

(1)出示題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法,然后借助學具擺一擺。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代表的匯報進行展示。

(2)把題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盒?”

讓學生說一說,題目中有哪些變化(“2份”改成“5份”),學生獨立完成,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把題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盒?”

學生在組內(nèi)自由分。

教師小結:把10盒酸奶平均分,雖然分的份數(shù)不一樣,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2、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練習二”的第1題。

提問:把8根火腿腸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強調(diào)平均分),下面有三種分法,哪種分法對?

學生判斷,交流反饋: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對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錯的。

(2)完成教材“練習二”的第2題。

提問:一共有幾個貼紙?平均貼在3條線上,是指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每條線上應貼幾個?

嘗試解決,并畫一畫。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現(xiàn)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觀察,把你發(fā)現(xiàn)的平均分現(xiàn)象匯報給同學、老師和你的父母、朋友。

板書設計:

除法初步認識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談話,出示課件:

提出問題:熊媽媽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

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教案《除法的初步認識1 教案》。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熊媽媽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小熊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

2、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

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應用,加深理解

四、課堂總結

除法初步認識的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shù)字0;初步掌握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2、通過觀察、思考、探索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3、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感悟0是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使學生對身邊及數(shù)學有關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

學習重點:

初步理解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shù)字0,初步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學習難點:

在認識0的情景中體驗知識及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學習過程:

一、故事引入,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講《狼來了》的故事:在北方有一個小山村,村里住著一個放羊娃,放羊娃每天都要把羊趕到對面的山坡上吃草,傍晚的時候才回來,這一天,他把羊群趕到了山坡上,羊兒們自己邊走邊吃,放羊娃躺在草地上看著藍天白云發(fā)呆,實在是無聊的很,便想了個注意捉弄人,他在山坡上大聲喊到:“狼來了,狼來了,狼來吃羊了”大家正在農(nóng)田里干活,聽到他的喊聲,都匆匆跑來幫助放羊娃,(5個人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他高興的哈哈大笑起來:“哈哈,我是騙你們的,哪里有什么大灰狼”農(nóng)夫們氣得扭頭走開了。第二天,放羊娃又來放羊,感覺無聊的很,他又對著山坡喊:“狼來了,狼來了,“農(nóng)夫們又相信了,又有4個人扛著鋤頭鐵鍬匆匆跑來幫助他”,(4個人可以用數(shù)字4來表示)放羊娃大笑著說:“你們真傻,根本沒有狼來”,第三天,放羊娃沒事還是對著山坡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村里再也沒有人來幫助他了。沒有人我們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生答“0”,好,本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說不盡的0”(板書課題)。

師總結:小孩由于說謊結果:羊全部被狼咬死,自己也差點被狼吃掉,我們大家不能說謊,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入探究

1、找生活中的0

由于小男孩的不誠實,羊全部被狼吃掉,沒有羊了可以用0表示,那么0除了表示沒有之外還表示什么呢?大家回憶一下生活中在哪見過0?(讓學生盡情地說)

2、0表示起點

剛剛有同學說直尺上也有0,你們都找到了嗎?指給同桌看一看。

師:同學們請大家認真觀察直尺,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這些數(shù)字,是按順序排的。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直尺上從0開始越往右邊數(shù)字越大,也就是說,數(shù)越大,離0也就越遠。a、從0到1是一段,用數(shù)字1表示;從0到2是兩段,用數(shù)字2表示;從0到3是三段,用數(shù)字幾表示?從0到4是幾段?用數(shù)字幾表示?;從0到5呢?

師:剛才我們數(shù)數(shù)的時候都是從幾開始的?0還在1的前面,那這里的0還是表示沒有嗎?那0還可以表示什么?人們在用直尺量東西的時候,都是從0開始,0在這里表示什么?(起點)。用直尺量東西,要用“0”對齊物體的一端,看直尺上另一端到哪個數(shù)字,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多少。這個數(shù)字越大,表示這個物體的長度也就越長。

師:同學們,你們想知道0除了表示直尺的起點,“0”還可以表示什么嗎?

想想學校操場上的賽跑跑道,有沒有見到0呀?看過跳遠嗎?“0”也可以表示跳遠的起點。注意強調(diào):尺子的“0”起點對齊跳遠起跳的“0”起點。

三、延續(xù)故事情境,學習0的加減法

(一)每個人都會做錯事,但只要知錯就改仍是好孩子。經(jīng)過村長的教育,放羊娃決定改過自新不再騙人了,于是村長就決定送給放羊娃1只羊,現(xiàn)在放羊娃有幾只羊,怎樣列式表示?

村民見村長送放羊娃羊了,第二天,有一個村民,也送了他一只羊,現(xiàn)在放羊娃有幾只羊呢?怎樣列式表示呢?到了第三天,又有村民送給放羊娃一只羊,現(xiàn)在放羊娃有幾只羊呢?怎樣列式計算?如果每天都有人送給他一只羊,到了第五天,放羊娃該有幾只羊呢?

(二)放羊娃又有羊了,于是還是每天都帶著羊兒去山坡上放羊

1、有一天,放羊娃去山上放羊,山坡的東邊有3只羊在吃草,西邊有2只羊在吃草,現(xiàn)在放羊娃一共有幾只羊在吃草呢?怎樣列式計算?

2、不一會西邊的2只羊都跑到了東邊,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羊在吃草呢?怎樣列式計算?

3、時間長了,放羊娃覺得無聊極了,于是呼呼大睡起來。等他睡醒的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羊不見了蹤影。現(xiàn)在還有幾只羊呢?怎樣列式計算?5—5=0進一步滲透思想教育:要求孩子要認真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四、趣味數(shù)學故事:零先生漫游記

傳說最早的時候,數(shù)字界像一個大雞蛋,里面混沌一片,亂七八糟,分不清正數(shù)負數(shù),有理無理。人們只知道有數(shù)學這個東西,但誰也講不出是什么。這一壇子東西中孕育著一個偉大的英雄,這就是開天辟地的0。0在數(shù)字中是最小的,但是也是最有力量的?!?”先生在雞蛋中沉睡了足足54億年零幾千萬年,終于在8世紀左右醒了過來。他睜開他的唯一的眼睛,只覺得身旁漆黑一片,這時各樣的兄弟都在他的身邊亂竄。他想直起腰,但是連將自己舒展一下都不可能,他生氣極了。0是一個神奇的數(shù)字,他可以隨便改變身邊的狀態(tài)。在“0”轉念一想的時候,他的身邊就出現(xiàn)了一個與生俱來的——和+,他抓起后,把這兩樣東西組合成了—+,這就是一把斧頭,他抓住斧頭,用力一揮,只聽一聲巨響,雞蛋驟然破裂,所有的數(shù)字都解放了出來。其中負的東西向下沉,正的東西向上飄,一半變成了地,一半變成了天。

“0”高興極了,但是他害怕天地會重新合攏到一起去,所以他就撐著正數(shù)和負數(shù),但是他錯了,正數(shù)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負數(shù)越來越多,越來越低,圓滾滾的o從此就被拉成了0。在最后,英雄滿意了,但也筋疲力盡了。數(shù)字們都要推舉他為國王,“0”喜歡過不受束縛、自由自在的日子,便婉言謝絕數(shù)字們的好意。從此以后,數(shù)字們?yōu)榱司粗厮麄冃哪恐械挠⑿?,便尊稱他為“0”先生。

“0”先生過著神仙般獨來獨往的日子,有一天,“0”先生突然心情大好,想看看它所創(chuàng)立的子民——數(shù)字都在干些什么,于是,它到世界各地去巡查,結果是他感到又喜又憂,喜的是他發(fā)現(xiàn)人們就不再用繩子,泥板,貝殼了,而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了。憂的是人類認為0不是最小的數(shù)字,也不是最大的數(shù)字,而是一個沒有影子,沒有尾巴的數(shù)字。特別是一些小輩們談到他不是微微一笑,就是搖搖頭,這使他感到特郁悶。但是,“0”先生是個謙和的人,他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他又開始過他悠閑自在的日子。

除法初步認識的教案篇6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情境圖)8個小朋友,在春天在哪里?的歌聲中,踏青尋找春天來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貓媽媽帶著小熊貓挖竹筍,小熊貓請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貓挖了12個竹筍,想把這些竹筍平均送給鄰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個小伙伴。每人送給幾個?

師: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貓解決這個問題嗎?

出示: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個。

二、分一分,認識除法、除法算式。

1、師:請你們用△替代竹筍,用小棒代替盤子動手分一分。

學生動手操作。

師:請告訴小熊貓:該怎樣分?分得的結果,每盤應放幾個呢?

學生說一說分的方法、過程。

2、數(shù)學王國小精靈:你們真能干!

想一想:剛才這一平均分的過程,這樣的問題能不能也用一種方法來計算?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會列式表示嗎?

①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引導,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x

除號(表示平均分)

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②對照平均分的過程,在小組中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結果。

①師:你知道嗎?有多少塊餅干要分?要怎樣平均分?(明確: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學生用長方形分一分,再填寫算式。

②交流討論:

你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呢?

算式怎樣寫,除號和等號后面的數(shù)是怎樣填出來的?

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結: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每份一樣多,這個過程和結果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三、解決熊貓媽媽的問題,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

1、師:熊媽媽請小朋友幫助解決什么問題呢?

出示:把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盤。

師:想一想,熊媽媽要分的總數(shù)是多少?

按什么要求來分?該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后,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思考交流:

師:你會用算式來表示分的過程嗎?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為什么這個問題也用除法來表示?(熊媽媽的問題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來計算。)

3、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①師: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看書,對照算式說說。)

②想想平均分的過程,說說被除數(shù)20,除數(shù)4、商5分別表示什么。

4、操作鞏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①獨立完成。

②交流:分的結果和算式的寫法。

③讀一讀,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思考討論:

師:想想說說,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因為他們都是把一些物體,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

四、做游戲。(課件演示:8個小朋友在樹林中采集活動)

小朋友告別了小熊貓,來到樹林里采集,將采集到的東西進行平均分。

(1)藍藍采了16個草莓,要平均分給大家,如果每個小朋友分4個,夠分嗎?(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東東、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這些蝴蝶做成標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幾版?(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麗把采來的18朵花扎成3把,平均每把有幾朵?

(4)我們平均分成2組做游戲,每組幾個人?

五、課堂練習。

p20第2、3、4題。

獨立練習,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六、總結。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有哪些收獲?

[課后小結]

重視操作,豐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學中陳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在分東西的實例中理解除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既注意了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又能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