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選修三教案7篇

時間:2022-11-27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大家在寫教案的時候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也要努力,優(yōu)秀的教案是每一位教師都會提前準備的文件,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生物選修三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生物選修三教案7篇

生物選修三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2、使學生理解化能合成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二、能力方面

1、通過學生對新陳代謝基本類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概念進行科學分類的能力

2、通過學生分析、比較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品質。

3、通過學生分析某個生物的新陳代謝類型,培養(yǎng)學生利用概念進行科學判斷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通過學生生物體新陳代謝類型的了解,使學生能較全面的、辯證的觀察紛繁復雜的生命自界。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可看成對第三章內容的總結,包括新陳代謝的概念和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兩部分內容。

1、新陳代謝的概念

教材先定義了新陳代謝的概念: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反應的總稱,它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兩個方面;然后著重講述了新陳代謝中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同化作用、異化作用這四個概念這含義,并用表解的形式概括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2、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教材講述了同化作用的兩種類型,即自養(yǎng)型、異養(yǎng)型,并在自養(yǎng)型中講述了化能合成作用;教材還講述了異化作用的兩種類型,即需氧型、厭氧型。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知識內容除了化能合成作用以外,其余的都是學生在生物課中學習過的相關內容,可以說本節(jié)是是對全章學習的總結,因此教師可在學生自學并討論相關問題基礎上,加以適當概括總結即可。

1、引??

由于本節(jié)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識點都是學生學過的,因此引入本節(jié)內容時,可選擇的方式就比較自由,凡與新陳代謝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作用為切入點。比如通過如下的問題引入本節(jié)課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建立聯(lián)系的關鍵,其本質是把無機物合成了有機物,把光能轉化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其實,自然界有些生物雖然不是綠色植物,也可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那些生物合成的有機物中的能量來源于哪里呢?

以此直接引入化能合成作用的學習。

2、化能合成作用

在本節(jié)中,只有化能合成作用對學生而言是新知識點,學生只有在清楚了這個生理過程之后,教師才能較為順利地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或討論完成新陳代謝的概念和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的總結和歸納。

在引導學生討論化能合成作用的機理時,教師可讓學生寫出綠化植物的光合作用總反應式,以此作為與化能合成作用的進行比較的參照。

然后教師可以先硝化細菌為例,向學生介紹化能合成作用的機理。

教師可先讓學生比較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由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葡萄糖)的過程中從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上的相同之處。

之后,比較硝化細菌合成有機物與光合作用有機物的生理過程,比較兩者在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之間的異同。

3、新陳代謝的概念與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在學生理解清楚化能合成作用這一知識難點后,本節(jié)的其它內容對學生而言應該是全都學過的,教師在處理新陳代謝的概念與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這兩部分教學時,更多地應讓學生自己有時間來梳理所學的知識內容,所以采用自學或問題討論的方式可能適于這部分的教學。教師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提出一些相關問題供學生分析、討論。

教師可把學生討論的結果表解的形式總結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4、為加強學生對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的理解,教師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供學生分析、討論。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第八節(jié)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教學重點】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教學難點】 化能合成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手段】 板圖

?教學過程】本節(jié)的知識內容除了化能合成作用以外,其余的都是學生在生物課中學習過的相關內容,可以說本節(jié)是對全章學習的總結,因此教師可在學生自學并討論相關問題基礎上,加以適當概括總結即可。

1、引??

由于本節(jié)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識點都是學生學過的,因此引入本節(jié)內容時,可選擇的方式就比較自由,凡與新陳代謝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作用為切入點。比如,教師可從下面的問題之一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①我們總說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而且我們也學習了不少與生物的新陳代謝有關的原理,你能否舉例說明你是怎么理解“一旦生物的新陳代謝停止,生命也就終止了”這句話的?

②請舉例說明什么樣是同化作用?什么樣是異化作用?

③在某一個生物個體中,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之間是什么關系?

④動物和植物在同化作用方面(或攝取營養(yǎng)物質方面),最顯著的差異是什么?

⑤你能否列舉盡可能多的生物種類,它們可進行無氧呼吸嗎?

⑥你能否理清楚同化作用、異化作用、能量代謝、物質代謝之間的相互關系?

⑦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建立聯(lián)系的關鍵,其本質是把無機物合成了有機物,把光能轉化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其實,自然界有些生物雖然不是綠色植物,也可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那些生物合成的有機物中的能量來源于哪里呢?以此直接引入化能合成作用的學習。

2、化能合成作用

在本節(jié)中,只有化能合成作用對學生而言是新知識點,學生只有在清楚了這個生理過程之后,教師才能較為順利地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或討論完成新陳代謝的概念和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的總結和歸納。

在引導學生討論化能合成作用的機理時,教師可讓學生寫出綠化植物的光合作用總反應式,以此作為與化能合成作用的進行比較的參照。

然后教師可以先硝化細菌為例,向學生介紹化能合成作用的機理。由于學生對硝化細菌根本不知道,而且生物化學又很抽象,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有畏難情緒,教師應先簡要介紹一些有關硝化細菌的感性知識,以消除學生的這種陌生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寫出亞硝化細菌氧化氨、硝化細菌氧化亞硝酸的化學反應式,最后再寫出二氧化碳和水產(chǎn)生葡萄糖的反應式;

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硫細菌、鐵細菌為例,寫出硫細菌把硫單質氧化成+6價硫,并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的反應式;鐵細菌把+2價鐵氧化為+3價鐵的化應式,并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的反應式。

教師可先讓學生比較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由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葡萄糖)的過程中從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上的相同之處,從而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些細菌是利用氧化無機物時釋放出的化學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并把氧化無機物時所釋放出的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

之后,比較硝化細菌合成有機物與光合作用有機物的生理過程,比較兩者在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之間的異同,從而引導學生總結出:化能合成作用與光合作用相同之處在于二者都可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因此光合作用與硝化細菌都為自養(yǎng)生物;二者的不同點在于能量來源不同,即光合作用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化學能來源于光能,而化能合成作用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化學能來源于細菌是利用氧化無機物時釋放出的化學能。

3、新陳代謝的概念與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在學生掃清了化能合成作用這一知識難點后,本節(jié)的其它內容對學生而言應該是全都學過的,教師在處理新陳代謝的概念與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這兩部分教學時,更多地應讓學生自己有時間來梳理所學的知識內容,所以采用自學或問題討論的方式可能適于這部分的教學。教師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提出一些相關問題供學生分析、討論,如:

①在某一個生物個體中,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之間是什么關系?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之間也是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分析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下面幾層含義:

a、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都存在著物質變化,即異化作用分解有機物,同化作用合成有機物;

b、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都存在著能量轉變,同化作用儲存能量,異化作用釋放能量;

c、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都存在著與外界環(huán)境的關,同化作用從外界環(huán)境攝取物質和能量,異化作用向外界環(huán)境排放物質和能量。

前兩點綜合起來理解就可得出新陳代謝是“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變化”,而第三點則體現(xiàn)了新陳代謝的另一觀點,即“生物體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最終使學生建立新陳代謝準確的概念,即準確的新陳代謝是生物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生物體的這種不斷的自我更新,是新陳代謝的實質。

②你能否理清楚同化作用、異化作用、能量代謝、物質代謝之間的相互關系?

③劃分生物新陳代謝類型的標準是什么?

④化能合成自養(yǎng)型與光能合成自養(yǎng)型有什么區(qū)別?

⑤自養(yǎng)型代謝與異養(yǎng)型代謝根本的區(qū)別是什么?

⑥需氧型代謝與厭氧型代謝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

⑦酵母菌與乳酸菌相比,其代謝類型有何特點?

⑧你如何說出腐生與寄生之間的區(qū)別?

4、為加強學生對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的理解,教師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供學生分析、討論,比如:

①你能說出下面所列出的生物的新陳代謝類型嗎?

綠色植物、人、靈芝、乳酸菌、蛔蟲、豬肉絳蟲、酵母菌、硝化細菌、蘑菇、霉菌等。

②有人認為寄生植物、食蟲植物是自養(yǎng)型和異養(yǎng)型之間的過渡類型,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③你能舉例說明自然界存在兼自養(yǎng)、異養(yǎng)于一身的生物種類嗎?(寄生植物、食蟲植物、綠眼蟲等)

④你能舉例說明自然界是否存在兼需氧、厭氧于一身的生物嗎?(酵母菌等兼性厭氧的生物)

⑤你認為原始生命的新陳代謝類型應該是什么?

⑥“硝化細胞的代謝類型屬自養(yǎng)型”,這一說法準確嗎?

自然界除了綠色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外,還有沒有自養(yǎng)生物呢?答案是肯定的,有。這類生物就是可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細菌。如硝化細胞、鐵細菌、硫細菌等。

通俗地說,光合自養(yǎng)和化能自養(yǎng)的共同之處都在于可自己養(yǎng)活自己,即不用吃東西,自己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這些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

而光合自養(yǎng)與化能自養(yǎng)的區(qū)別在于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中的化學能來源于太陽能,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的葡萄糖中的化學能來源于氧化無機物所釋放出來的化學能。

還要注意下面四個概念,即同化作用、異化作用、自養(yǎng)型、異養(yǎng)型(為同化作用的一種類型)同化作用類型包括自養(yǎng)型和異養(yǎng)型(通俗地說是別的生物養(yǎng)活自己);異養(yǎng)型包括腐生型(生活在無生命的有機質中)和寄生型(生活在活的生命體內或表面)。

其實這部分內容并不難,但有一個地方學生要特別注意,這就是三種問法的區(qū)別,以硝化細菌為例:

(1)硝化細菌的代謝類型是什么? 答案是:自養(yǎng)需氧型

(2)硝化細菌的同化作用類型是什么? 答案是:自養(yǎng)型

(3)硝化細菌的異化作用類型是什么? 答案是:需氧型

這三種問法的答案是不一樣的,要細心,注意不要答非所問。

生物選修三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

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理解)

說明細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討其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理解)

?技能】:

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學重難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重點);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難點)

三、課前準備:

知道兩個小組學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回顧atp的生理功能,糖類、脂肪被細胞分解后把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中。提出問題:有機物進入細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體外,有機物與氧氣發(fā)生燃燒反應,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有機物在細胞內也是通過復雜的氧化反映產(chǎn)生能量的。

引出細胞呼吸的概念

回顧舊知識,受教師的問題所引導,進入新課。

(二)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對引導其他學生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提問,并進行歸納。(問題如:為什么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而不選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出結論: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引導學生說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產(chǎn)生co2;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和co2

對實驗的設計、結果進行交流和表達,并回答老師和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有氧呼吸

提出問題:在學習細胞器的內容中,和細胞有氧呼吸有關的細胞器是什么?闡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用幻燈片展示線粒體的結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表述,以問題作為引導:1.線粒體是由多少層膜組成;2外膜和內膜在形態(tài)上有什么區(qū)別,內膜的特點如何與線粒體的功能相適應;3.內膜和基質上有什么物質。

以幻燈片為輔助,講授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注意整理三個階段發(fā)生的場所、能量的變化、產(chǎn)物。

提出問題:有氧呼吸與有機物在體外燃燒放能過程比較,有什么區(qū)別呢?

簡單介紹有氧呼吸能量的轉化效率,可以讓學生來計算。一般內燃機的效率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轉變?yōu)闊崮堋?/p>

回答問題(線粒體)

觀察線粒體的結構,并回答相關問題,并把多個問題的答案進行整合,得出線粒體適應有氧呼吸功能的結構。

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填寫表格,并進行分組討論后,分別講述有氧呼吸三個階段。

比較兩者的區(qū)別

分析有機物產(chǎn)傷的熱能的生理意義。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四)第一課時小結及練習

用幻燈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圖,指導學生完成

小組討論,完成概念圖

(五)無氧呼吸

提出問題:人體所有的細胞任何時候都在進行有氧呼吸嗎?師生共同列舉一些無氧呼吸的例子(如馬鈴薯塊莖,水稻的根、蛔蟲、骨骼肌細胞在缺氧的情況下等

無氧呼吸的場所、過程、產(chǎn)物、能量的變化

以乳酸、酒為例子,講授發(fā)酵的概念。

通過用圖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者的區(qū)別,指導學生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

舉出生活中遇到的無氧呼吸的例子

生物選修三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初步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了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技能】培養(yǎng)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閱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鉆研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激發(fā)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是本課的重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初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初中的時候不是已經(jīng)學過細胞了嗎?為什么高中還要再學呢?初中的生物知識著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初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說明白的。

就拿細胞結構來說吧,初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于細胞為什么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么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說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初三、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后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初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事件以及科學家訪談錄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閱讀背景資料和閱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閱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于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啟發(fā)呢?

(三)簡單介紹高中生物的教材、學習方法和意義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系;

2.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么是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fā)現(xiàn)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制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

的邊界已經(jīng)模糊,而出現(xiàn)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yǎng)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生物選修三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對光合作用的認識過程從原來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說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內容從回顧科學家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開始,讓學生感知他們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的原則,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教材中詳細描述了各探究實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探究思維具有很好的啟發(fā)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光合作用被發(fā)現(xiàn)的基本過程

2.簡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產(chǎn)物、條件和反應場所。

2.能力目標:

1.重新走進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光合作用的有關實驗,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手段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

2.在實驗探究中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量原則

3.過讀書和師生的討論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ffkj.net]自學和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體驗科學探究歷程,體會科學概念是在不斷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形成;

2.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學科中的有關知識,還要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

3.學會參與、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內容和結果;

4.認識到技術的發(fā)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及研究歷史過程中的各實驗設計、優(yōu)缺點和結論。

難點: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各實驗如何巧妙地連接起來,如何過渡,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生物課中學習過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而且生活實踐中也對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歷史卻很陌生,關鍵對于我們這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教育資源網(wǎng)斐.斐.課.件.園)中,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

五、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結合問題、討論、比較、歸納多種教學方法,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再現(xiàn)科學發(fā)現(xiàn)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 學生的學習準備

學生收集了解關于光合作用研究歷史。興趣小組做關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實踐

生物選修三教案篇5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理解感覺器官的概念和意義,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

2、了解近視和遠視,眼睛的衛(wèi)生保健知識,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聽覺的形成,耳的衛(wèi)生保健。

能力目標:培養(yǎng)預防近視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眼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難點:視覺的形成與視覺異常,聽覺的形成、耳的結構

教具準備

眼、耳結構的掛圖與視覺、聽覺形成的示意圖及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裝置等。

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內容分配為2課時。

教學過程

(感覺器官→眼的結構→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視覺的形成→近視與遠視)

引入新課:從“任何反射的產(chǎn)生都開始于某感受器對刺激的感受”出發(fā),引出本節(jié)課題:感覺器官與人的視覺和聽覺。

主體內容:首先明確,特殊的感受器與其附屬結構所組成的器官稱為感覺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關系視覺與聽覺形成的感覺器官。再進一步指出,視覺對我們認識周圍事物是最為重要的功能,我們首先學習眼與視覺的知識。

提出:眼的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它的結構是怎樣的?讓學生們一面觀察見圖,一面互相觀察眼的外部結構,認識角膜、虹膜、瞳孔、鞏膜等可見部分的結構部位。接著出示見圖,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內地簡要介紹眼球的解剖結構。以板書形式逐一歸納之,最后簡單介紹眼球附屬結構及功能。

接著指出,視覺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線首先射入眼球,這一過程類似這樣一個實驗現(xiàn)象——演示透鏡成像實驗,學生們仔細觀察實驗過程。教師一方面簡單明確地介紹實驗裝置,一方面提示學生注意紙屏、凸鏡、蠟燭之間的距離與成像狀況的關系及透鏡凸度與成像狀況的關系。簡明記錄實驗結果。

要求學生觀察見圖,并聯(lián)系剛才的實驗現(xiàn)象。教師請學生回答:物像是怎樣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視覺產(chǎn)生的全過程,同時以板書形式歸納。

再提出:當物體遠近、大小變化時,如何使視網(wǎng)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眼球結構,認識到晶狀體曲度調節(jié)的意義,同時引出近視與遠視的現(xiàn)象及糾正的方法。

小結:簡要總結本節(jié)課知識要點。

生物選修三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簡述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過程、條件及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細胞的基礎知識,分析細胞工程的理論基礎;

2.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嚴密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學習,體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關注細胞工程研究的發(fā)展和應用前景。

二、教學重難點

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過程及條件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展示兩幅燒傷程度不同的病人圖片。

師:俗話說:“水火無情”,火災過后,都會有燒傷病人。在治療燒傷病人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燒傷病人的健康皮膚進行自體移植,但對一個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卻無奈,用他人的皮膚來源不足,而且會產(chǎn)生排異反應。怎樣獲得大量的自體健康皮膚呢?這個難題,動物細胞工程為我們找到了解決辦法。

?設計意圖】利用經(jīng)典圖片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

(二)動物細胞培養(yǎng)概念

動物細胞培養(yǎng)就是從動物機體中取出相關組織,將它分散單個細胞,然后放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中,讓這些細胞生長和增殖。

(三)動物細胞培養(yǎng)過程?

培養(yǎng)動物所用的細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齡動物器官或組織。

將組織取出來后,先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等使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后配置成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液。

放在培養(yǎng)瓶中的具有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浮液在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的過程叫做原代培養(yǎng);隨著細胞生長的和增殖,培養(yǎng)瓶中的細胞越來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處理使細胞從瓶壁上脫離下來,配制成細胞懸浮液,分裝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培養(yǎng)瓶中培養(yǎng),這稱為傳代培養(yǎng)。傳代細胞中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的叫做細胞株;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并且?guī)в邪┘毎奶攸c,這種傳代細胞叫做細胞系。

(四)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條件?

1.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液和所有的培養(yǎng)用具進行無菌處理,還可在培養(yǎng)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此外,應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

2.營養(yǎng):合成培養(yǎng)基中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長因子、無機鹽、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漿等。

3.溫度和ph:適宜溫度為36.5℃±0.5℃?,適宜ph為7.2-7.4?。

4.氣體環(huán)境?:主要是o2和co2。

(五)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的應用?

1.生產(chǎn)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擾素、單克隆抗體等;?

2.健康細胞培養(yǎng);

3.作為基因工程中的受體細胞;

4.科研方面:篩選抗癌藥物、治療和預防疾病等。

(六)思考討論

1.為什么選用動物胚胎或幼齡個體的器官或組織做動物細胞培養(yǎng)材料??

答:因為這些組織或器官上的細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強。

2.為什么培養(yǎng)前要將組織細胞分散成單個細胞??

答:成塊組織不利培養(yǎng),分散了做成細胞懸浮液利于培養(yǎng)。?

3.在動物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為什么要用胰蛋白酶對取出的動物組織進行處理??答:胰蛋白酶處理動物組織,可以使動物組織細胞間的膠原纖維和細胞外的其他成分酶解,獲得單個細胞。

4.細胞株和細胞系有什么區(qū)別?

答:細胞系的遺傳物質改變,具有癌細胞的特點,失去接觸抑制,容易傳代培養(yǎng)。?

5.動物細胞培養(yǎng)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較植物組培培養(yǎng)基有何獨特之處??

答:主要成分: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維生素和動物血清等;獨特之處有:a.動物細胞培養(yǎng)液為液體培養(yǎng)基;b.動物細胞培養(yǎng)液的成分中有動物血清等,而植物組培培養(yǎng)基多數(shù)選取蔗糖為營養(yǎng)物質。

6.動物細胞培養(yǎng)能否像綠色植物組織培養(yǎng)那樣最終培養(yǎng)成新個體??

答:不能,動物細胞培養(yǎng)只能使細胞數(shù)目增多,不能發(fā)育成新的動物個體。

動物細胞培養(yǎng)是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醫(yī)學工程的重要研究手段,教師在介紹了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過程、條件之后,可以通過問題式探索,讓學生深層次地了解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鞏固知識,加深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選修三教案篇7

?細胞核——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說課稿

尊敬的老師:

您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jié)《細胞核——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的內容。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這節(jié)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模塊——《分子與細胞》中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中的第三節(jié)。本節(jié)內容是在前面兩節(jié):第一節(jié)《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和第二節(jié)《細胞器——系統(tǒng)內分工合作》的基礎上編排的,體現(xiàn)了細胞結構由表及里的順序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為后續(xù)的學習作了鋪墊,如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生物遺傳的基礎,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系是學習細胞有絲分裂時染色體變化的基礎,也使學生對“結構和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念有進一步認識。

另外,其中的幾個經(jīng)典實驗也讓學生體驗了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同時也為繼續(xù)學習必修2《遺傳與進化》及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打下很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經(jīng)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對細胞的整體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有了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補充和深入.通過前面幾節(jié)內容的學習,學生對細胞各部分結構以及他們的功能有了進一步認識,在腦子中能呈現(xiàn)出細胞亞顯微結構的三維圖,加深"結構和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闡明細胞核的功能和結構,尋求探究細胞核功能的方法,讓學生形成一個探究實驗的初步理念,分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關系,形成細胞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思想;

②.嘗試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了解生物學的模型的構建及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領悟細胞核的功能、結構以及功能與結構之間相適應的關系;

②.培養(yǎng)學生探究實驗的基本思想、能通過實驗題目分析實驗的基本設想,實驗目的,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實驗的整體思路,知道實驗應注意的內容及方法,最終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資料分析,使學生體驗科學工作的方法和過程,了解探究實驗是生物學科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最求知識的科學嚴謹、鍥而不舍的作風,培養(yǎng)學生探索新知識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②.在合作與交流中分享解決問題后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助,自立自信的健康心理。

四、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①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②制作細胞核的三維結構模型。

(2) 教學難點:①領悟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②理解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1) 說教法:

本節(jié)課以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的。這是根據(jù)教師在教學中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特點來合理選擇的。探究性學習是發(fā)現(xiàn)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guī)律的過程和方法,合作學習是學生通過合作,構建和內化知識的學習過程。

本節(jié)教材的內容很適合開展探究性學習,其原因是:細胞的結構雖然在初中學過,學生也依稀記得細胞核跟遺傳有關。但是,有關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學生還知之甚少,細胞核為什么能夠成為細胞的控制中心?跟細胞核的結構有關系嗎?…… 細胞核內還有許多奧秘有待學生通過探究來解決!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由學生來支配,突出了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應先復習前面所學習的細胞膜和細胞器的相關內容,同時使用多媒體、討論、提問等手段加強教學,是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的接受新知識。把握住“細胞是一個生命系統(tǒng)”,從細胞生命活動的角度來加強細胞內部主要結構之間結構和功能的聯(lián)系。

(2) 說學法:

課前布置嘗試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是課程標準具體內容標準的要求,是教學中必須完成的。以小組合作形式課前完成是出于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課下完成也會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另外,利用安全的廢舊物品制作細胞模型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以通過展示學生嘗試制作的真核細胞模型,以及交流“問題探討”中的討論題,引發(fā)學生對細胞核功能的探究興趣進入本節(jié)的學習。之后指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分組討論、探究細胞核的功能,并派代表發(fā)言,總結細胞核的功能。在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部分的教學中,以給出“思考和討論”題,學生進行思考和自由討論、自主探究,教師則適時引導、補充、精言歸納,在探討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過程中認同細胞核是細胞生命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由學生來支配,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和突出了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六、教學過程:

首先引導學生回顧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內各個細胞器的分工合作、共同分析產(chǎn)生分泌蛋白的具體過程;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細胞器可以這樣有條不紊的密切合作?他們之間是如何協(xié)調形成統(tǒng)一整體?從而引入本節(jié)內容。

問題探究:細胞核在細胞中到底起什么作用?科學家又是如何來探究細胞核的功能的呢?

首先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及師生共同分析“資料分析”中的第一個實驗《美西螈核移植實驗》,提問美西螈的皮膚的顏色是由細胞核還是細胞質控制的?然后分析以上的例子,讓學生自己分析說明生物體性狀的遺傳主要是由細胞核控制。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舉出克隆羊多莉綿羊的實例,來加強對這一結論的理解。提醒學生學習科學家的嚴謹態(tài)度和不屈不饒的精神,尋求能體現(xiàn)細胞核的功能其他證據(jù),引出第二個實驗《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引領學生共同分析細胞的分裂和分化與細胞核的關系,即細胞核控制著細胞分裂和分化,然后讓學生提問,總結細胞核的功能,老師繼續(xù)引導說明科學的嚴謹性,領讀第三個實驗《變形蟲實驗》,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細胞核有更多的能力,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為進一步驗證結論,再引出第四個證據(jù)《傘藻嫁接和核移植》實驗,最后學生分析四個實驗共同總結出細胞核的功能----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和遺傳。

緊接著再設問:那么細胞核為什么能成為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細胞核的結構中尋找答案,結構決定功能。從而引出細胞的結構。分析細胞核功能產(chǎn)生的原因?是哪一部分的結構在其作用。在分析這部分結構時,同時多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細胞核能控制細胞的遺傳,說明其應該有什么物質?

(2) 含有dna的結構如線粒體、葉綠體,它們的外面都有什么相同的結構?

(3) 細胞核能控制細胞,肯定能與外界聯(lián)系,如何能辦到?

(4) 學習rna的分布時,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少量還分布在哪里呢?

對于這部分比較抽象的概念,如dna、染色體、染色質等概念,提出問題:染色質是否等同于dna呢?染色質與染色體異同點及關系?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總結歸納其中的關系。這部分可以使用一些圖片和動畫來加強直觀教學。

最后,進行本節(jié)的小結和本章的總結,強調細胞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在細胞核的統(tǒng)一調控下,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協(xié)調配合,共同完成代謝、遺傳等各項生命活動。為了加強理解,安排學生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并安排時間交流、互評作品,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這部分的內容。

七、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細胞核-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

一、細胞核的功能

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結構

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mrna→外

核孔: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蛋白質→內

染色質(體):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功能

是遺傳信息庫;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八、課堂小結:簡單總結學習內容,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九、作業(yè)設計:《紅對勾》上本節(jié)相應的練習題。

十、課后反思:

教學中采用了課前復習提問,新授課時板書與多媒體并用及師生互動等教學手段,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加之及時鞏固的配套習題,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的較好。

成功之處:

(1) 實現(xiàn)了課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2) 突出了重點,較好地解決了難點;

(3) 教法運用合理恰當,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相結合,

(4) 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不足之處:

(1) 時間安排稍顯緊張,最后的隨堂練習稍顯匆忙;

(2) 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還不夠凸顯,教學講授的內容稍顯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