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類教案優(yōu)質6篇

時間:2023-01-23 作者:Indulgence 備課教案

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將它寫得更有意義,教案是課前的模擬,也是教師的教學計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自然類教案優(yōu)質6篇,感謝您的參閱。

自然類教案優(yōu)質6篇

自然類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文中所介紹的科學知識。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特色。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愛大自然、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大自然的語言》,(齊讀)看著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看課題提問)

大自然是一本厚厚的書,這本書里有很多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課,看看都告訴我們大自然的哪些語言。

二、自學感知課文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兩個生字,讀后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三、反饋檢查

練習:《作業(yè)本》5

四、合作研究朗讀指導

1、課文是如何用生動的語言將這些知識介紹給我們的?現(xiàn)在大家再去研究研究你喜歡的這一節(jié),劃出有關詞語和句子,并說說這些詞語或句子好在哪,可以同桌合作討論說說。教師巡回指導

2、反饋:

(1)你看那天上的白云,就是大自然的語言。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

這一節(jié)的準是用得好,因為它說得很肯定。

(2)你看那地上的螞蟻,也是大自然的語言。螞蟻忙著搬家,出門要帶雨傘。

這一節(jié),從搬家看出作者用了擬人的手法,特別有意思。

(3)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點?大自然在水面寫著:春天來到人間。

這一節(jié),作者用了比喻、反問的手法,把蝌蚪寫提特別有趣。

(4)大雁在編隊南飛,不就像省略號一串?大自然在藍天寫著:秋天已在眼前。

這一節(jié)也用了比喻和反問的手法,很有意思。

(5)大樹如果被砍倒,你會從年輪中了解:一年只長一圈,告訴我們它已活了幾年。

這一節(jié)

3、大家想不想再讀一讀課文,好,大家在讀的時候想一想:第二、三與四、五兩節(jié),在寫法上有什么異同?

歸納出

a:你看那(),b:()

也是大自然的語言。不就像()?

()大自然在()

()()

4、將二、三、四、五四節(jié)進行a、b改寫。改寫后評價。

五、課外拓展

那同學們平時有沒有讀懂大自然的一些語言呢?能不能將它用a或b的形式寫下來呢?

六、小結:有時間可以質疑

一、指導讀好第四、五節(jié)

1、學讀第四節(jié)。

(1)指名讀第四節(jié)。

(2)看課件:“三葉蟲”化石的特寫,簡介。出現(xiàn)詞語“化石”,讀詞語“化石”。

看課件:海洋逐漸演變成雪山。簡介“三葉蟲”化石年代久遠,出現(xiàn)詞語“古老”,讀詞語“古老”。

三葉蟲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現(xiàn)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讀第一句。范讀,齊讀。

這是在告訴人們什么指名答,讀第二句,范讀、齊讀。

(3)自由試讀第四節(jié)。指名讀、齊讀。

(4)這個奧秘是大自然告訴我們的?!鍪驹~語“告訴”,讀詞。

大自然還告訴了我們這樣一些奧秘——看課件:動物化石(恐龍蛋等)、植物化石。

2、學讀第五節(jié)

(1)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太奇妙了,我們怎么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語言、讀懂它的語言呢

(2)指名讀最后一節(jié)。讀詞語“粗心大意”、“永遠”。

(3)范讀第五節(jié),必讀。

(4)總結:不愛學習,總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語言;粗心大意永遠也看不見大自然的語言;只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善于觀察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大自然更多的“語言”,探索更多的奧秘。

(5)齊讀全文

二、思考小結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討論:詩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3、口頭練習,相機完成課后練習第1題。

(1)水里游動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訴我們——

(2)魚鱗上的一個個圈圈,是大自然告訴我們——

(3)喜馬拉雅山上的“三葉蟲”化石,是大自然告訴我們——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記憶本課生字。

2、指導書寫。

(1)觀察字的間架結構,指名發(fā)言。

(2)范寫“就、訴、永”。

就:左右結構(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訴:右邊是“斥”不是“斤”。

永:獨體字。

(3)學生描寫、臨寫。教師巡回輔導。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自然類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圖文結合,理解詞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的是什么。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教師小結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對有些自然現(xiàn)象缺乏感性認識,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

的是什么。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準備魚鱗、彈珠;

教學過程:

一、釋題

1、借助課件(人類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由人類的語言引導進入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播放課件(人類的語言)

提問:他們在干什么?他們?yōu)槭裁匆褂谜Z言呢?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課題,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強化課題。出示課件(大自然的語言),繼續(xù)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語言。

提問:大自然會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呢?

表揚那些找到大自然語言的學生,并小結第一節(jié)內容。

小結: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達意思的方式,這些讓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二、新授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用具體符號標出小節(jié)(互評互議,難讀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讀,指名評,師生互讀。

學生自由朗讀2、3、4節(jié),讀懂每一節(jié)的意思。

提問:各小節(jié)分別講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習2、3、4各小節(jié)。

1)教學第二節(jié),出示課件(蝌蚪在水中游動),幫助了解所選小節(jié)的知識。

①齊讀第二節(jié),抽個別學生讀第二節(jié)。

②請學生在學習小組里面說一說:你找到了什么樣的大自然語言,它是怎么告訴你的?

③抽個別學生匯報學習結果。

④集體朗讀第二節(jié)(教師指導朗讀)。

2)教學第三節(jié)。

①學生自由朗讀第三節(jié)。

②提問:這一節(jié)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它通過什么告訴大家的?

③讓學生自己來講一講,你是怎樣計算和識別魚的年齡的,教師再拿出準備的大小魚鱗兩片,告訴同學們,魚的年齡是由魚鱗片上的圓圈的多少來決定的,圓圈越多魚的年齡就越大。

④小結學法:什么樣的語言告訴人們什么樣的知識。

⑤齊讀第三節(jié),小結:學習了這節(jié)內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訴了我們什么,它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根據(jù)學法,分組自由學所剩下的小節(jié)。

①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組自學。

③學生匯報學習結果,教師同學生學習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葉蟲化石(播放課件:三葉蟲化石)。

理解詞語:鑲嵌

三葉蟲是海洋里的動物,現(xiàn)在卻鑲嵌在喜馬拉雅山上,那么你理解鑲嵌的意思嗎?誰愿意給大家演示、演示鑲嵌的動作。(請學生用橡皮泥及彈珠表示詞語鑲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理解句子: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課件:造山運動

④教師小結,強化學法

4)小結2-4節(jié)內容。

①通過這節(jié)課文的學習,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語言?它是怎么告訴我們的。

②齊讀2-4節(jié),請學生說說通過這三節(jié)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

③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比較第二節(jié)與第四節(jié)的相同點,引導學生用書上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說話。

三、擴展練習

1、請學生自由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查閱到的、詢問到的有關的大自然語言,及這個語言所告訴的知識。

通過三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語言也是用來表達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讓人類看到的、聽到的或感覺到的。

前幾天,老師請小朋友們回家請教家長或自己閱讀圖書查找了一些這方面的有關資料,你們找到了嗎?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語言告訴我們嗎?(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語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組合,互相講一講,請他們盡量用書上的形式告訴大家)。

2、教師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語言及其所告訴我們的知識,出示課件(教師收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師用書上的述敘形式進行解說。強化觀察和提高學生的說話興趣。

四、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們都學到些什么,能告訴大家嗎?(教師作全課小結)

板書設計:

1、語??

2、知識

簡筆畫:

三葉蟲化石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簡筆畫:

蝌蚪春天到了

簡筆畫:

魚鱗兩圈就是一歲

自然類教案篇3

活動目的: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果。

2、了解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指導要點

提供小棒、吸管等測量工具,人手一份記錄表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桌子的一邊有多長,有多寬?長比寬長多少?我們要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

2、教師示范測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記號,記錄次數(shù)。

3、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和寬度,并記錄結果。

4、交流和比較各自的測量結果。

5、組織幼兒討論:

大家的結果一樣嗎?為什么?說一說分別用什么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樣。引導幼兒得出結論:工具不同,結果不同;工具長,次數(shù)少;工具短,次數(shù)多。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自然類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發(fā)現(xiàn)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操作中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進行簡單的記錄。

活動難點:探索如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積木、塑料瓶、彈珠、泡沫、雪花片、蓋子、恐龍玩具、裝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記錄單(16)、筆、透明盆子、"↑""↓"符號圖片。

知識準備: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

師:今天小熊過生日,小螞蟻要到河對面去給小熊送生日禮物,老師準備了積木、大蓋子、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1)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想一想,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為什么(個別幼兒回答)

(2)師小結:小朋友覺得浮起來的材料可以幫助小螞蟻過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且記錄結果,并用符號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師:老師這有一張記錄單,這一排是老師準備的材料。(出示ppt圖片)我們把會浮起來的物品可以當小船,用符號"↑"記錄,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當小船,用符號"↓"。現(xiàn)在大家一起來猜想一下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老師幫忙將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等一下我們分組進行試驗,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筆、裝水的盆、抹布、積木、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大蓋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將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并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集中記錄結果。

(1)師: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來,后來就沉下的?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4、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你們剛才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3)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泡沫、積木、瓶子、大蓋子會浮起來,彈珠、雪花片,恐龍玩具會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為什么有些會沉,有些會浮?

(1)、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有的東西會沉下去,有的東西會浮起來。(請幼兒個別回答)

(2)、教師總結:物體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關,當物體達到一定的重量就會沉下去,而沒有達到重量就會浮起來。現(xiàn)在我們就來試試看。(做實驗演示給幼兒看)

(四)引導幼兒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1)師:現(xiàn)在我們的難度要加大了,請小朋友幫助小螞蟻想想辦法,如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

(2)請幼兒到前面來操作給小朋友看。

總結:小朋友們通過借助可以浮的物體來幫助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幫助小螞蟻找到了過河工具。

(3)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借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們可以想一想,等會到教室告訴老師。

自然類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簡潔,準確,生動,科學的語言。

2、了解物候的相關知識。

3、掌握說明文的幾種說明順序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課前準備】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2、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一些農(nóng)諺。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來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語言嗎?

欣賞圖片1 欣賞圖片2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這些現(xiàn)象在告訴人們什么?

同學們以上說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這語言到處都有,睜開眼都能發(fā)現(xiàn)。請同學們談談自己了解的大自然語言。

像這些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的現(xiàn)象,古代的勞動人們稱為“物候現(xiàn)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聆聽她們的語言。

二、學生介紹竺可楨,教師補充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格和學問的偉人”。1910年赴美國留學,1918年獲哈佛大學地學系博士學位?;貒笙热挝洳叩葞煼秾W校教員、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成為我國近代氣象學和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硝煙中,在貴州的窮鄉(xiāng)僻壤,他將浙大從一所地方性大學辦成了全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等。

三、交代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1、快速朗讀課文

(1)標出難讀,難記的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緦W生上講臺板書】

2、你從課文中獲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補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第1、2、3段)

2、物候觀測對農(nóng)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第4、5段)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第11、12段)

五、朗讀1段,品味語言。

找出這一個自然段,你最喜歡哪些好詞,好句,說說理由。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六、課堂小結 :欣賞四季圖片(春,夏,秋,冬)選任一季節(jié),用生動,美麗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繪出來。

七、布置作業(yè) :

a(學優(yōu)生):朗讀并背誦第一自然段。

b:(中等生):識記說明文知識。

c:(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卷。

一、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初試牛刀,同學朗讀上一堂課的小短文,并做評價

無論是桃紅柳綠的春日還是冰天封地的冬夜,都是大自然的現(xiàn)象。那么學習大自然的語言對我們人類有什么作用呢?它們又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呢?今天我們繼續(xù)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二、合作探究:

朗讀6—10段,思考:

(1)物候現(xiàn)象的決定性因素?(緯度,經(jīng)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物候現(xiàn)象的決定因素的?

(抓住關鍵詞: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明確: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或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的邏輯順序。

(2)作者主要用什么說明方法來分別說明這些因素的影響?

明確:舉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開20天。說明了緯度對物候的影響。但有時為了使說明對象更透徹,可以舉更多的例子。

(3)第10段中,“根據(jù)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可否刪去?為什么?

明確:起限制作用,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你還能在文中找出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的地方嗎?

(探討),例如:第一段末:“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準確地說明了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大林寺桃花》

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

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jié)游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

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四、小結:

質疑問難三步曲:

第一步,默讀課文,找出疑難地方,標出。

第二步,四人一組討論問題。

第三步,每組提出“殺手锏”(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

若沒有,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知道文章介紹了物候現(xiàn)象,那為何要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呢?

五、布置作業(yè)

a(學優(yōu)生):在生活中,你知道還有哪些獨特的大自然語言嗎?為人類敲響了哪些警鐘?

b:(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自然類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地質災害的嚴重性和實施綜合治理的迫切性。

2、理解列數(shù)據(j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增強環(huán)保責任感,做合格小公民。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自然災害已成為世界災害的主要原因,我國也不例外。每個公民應善待自然,把防治地質災害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自讀課文,初步了解我國地質災害的嚴重性。

思考:人類的那些活動可能會引發(fā)山體崩塌?

三、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師生共同探討后明確:

1、由于自然資源長期以來遭到人類毀滅性的破壞,生態(tài)嚴重失衡??梢哉f地質災害是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2、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四、討論:

那些活動會使洪水或旱災更頻繁的出現(xiàn)?

閱讀課文。

小結:

環(huán)保是全世界的共同課題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哪個地方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得好……損失就小。

人們,請記住,防治地質災害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師生討論交流,明確觀點。

教師:綜上所述,歸納起來,希望每個公民都要認識到地質災害的嚴重性,樹立保護環(huán)境意識的責任感,善待我們的家園;希望不要用急功近利的行為破壞生態(tài)平衡;希望從上到下能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進行環(huán)境綜合治理,以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

五、總結全課:

圍繞“怎樣做一個具有環(huán)保意識的小公民”這一主題,設計一次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