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教案5篇

時間:2022-12-10 作者:Mute 備課教案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大家需要注意與時俱進,在寫好教案之后對于教師支配課堂的時間會更加合理,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登岳陽樓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登岳陽樓教案5篇

登岳陽樓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yǎng)翻譯和朗讀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教學。

教材分析:

重點: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背誦課文。

難點:1、學習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2、抓住本文駢散結合的寫法。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合理停頓,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

教學設想

本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譯理解外,還要學習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因此學習中把重點放在文言知識的掌握上,難點放在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封建時代許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窮則獨善其身,大則兼濟天下”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們?yōu)楣贂r積極從政,力主改革,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貶時,則寄情山水,獨善其身。蘇軾、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表現(xiàn)出了闊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成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名篇《岳陽樓記》。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

寶元三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zhàn)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zhí)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guī)箴知己的好機會,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貶中,亦有抒發(fā)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fā)自己胸襟、規(guī)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鵲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讀第1段。教師范讀課文,從情感上抓住學生。

1、對照書下注釋,理解重要的詞句。

詞:

越明年、謫、守、增、制、屬。

句子: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2、思考與討論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內容?

明確: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

(2)作者開篇用“謫”字點明了滕子京當時的處境。可見滕被謫以后心情不會太好,作者開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雖被貶岳州,卻積極從政,政績斐然。“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既是為了稱贊好友不以個人沉浮為意,一心寄情與民的高尚情懷,也是為了勉勵他像“古仁人”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也是為了自勉勉人。

(二)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朗讀朗讀,然后學生合作解決重要的詞句。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詞:夫、勝狀、暉、備、然則、極、騷人、得無異乎。

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

(1)找出本段概括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重點句子的賞析

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巴涕L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氣勢磅礴。“銜”、“吞”字連用,化靜為動,使描寫的景物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加強氣勢,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皻庀笕f千”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這一節(jié)的寫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從岳陽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開闊的景致描寫,引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異”和感受之“異”為結尾的議論作了鋪墊。

大聲朗讀這兩段,在熟練的基礎上背誦。

四、總結: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五、作業(yè)設計: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古文教學離不開預習,沒有學生主動的閱讀和預習,古文的學習往往就是囫圇吞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按照自己的安排,認真督促學生預習。

而預習的方式就是通過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在每個人自己獨立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再把不明白的問題向小組長或者組內同學提出,大家商量解決。上課的時候,我只把需要強調的文學常識提示以后,就讓孩子們自己閱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他人聽,再把一些字、詞打上記號,去看注解或查閱工具書,主動解決。然后再參與到小組中去,進行上面的活動。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小組內還不能解決的,就每個組派人到黑板上板書出來,向老師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活動的空間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師所給的時間要足夠,不要慌著去收攏他們,讓他們自由的發(fā)揮優(yōu)勢,發(fā)揚合作學習的精神。結果,很多問題都是大家能夠解決的,只有少數(shù)問題,比如《岳陽樓記》中幾個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和幾個過渡句的翻譯向老師提了問。這樣的方式理解的東西,才能真正裝進他們的頭腦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登岳陽樓教案篇2

設計思想:

古人行文很講究文氣,或曰氣脈,特別是駢偶句式為主的散文,尤其如此。與此相適應,誦讀課文時要整體整篇地讀,一氣呵成地讀,分段分句、支離破碎地讀容易破壞文氣,所以進行誦讀訓練時一定要把好這一關。

課時安排:

本文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有關岳陽樓的情況:可從岳陽樓上鐫刻的詩詞歌賦談起,也可從岳陽樓的修建歷史談起;可放錄像或多媒體資料,也可由學生介紹。

二、結合課下注釋、工具書正音正字。

三、初讀課文兩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內容。

四、齊讀或個讀文章,教師進行誦讀指導。

五、教師介紹作者情況和相關的背景知識。

六、熟讀成誦,也可組織背誦比賽。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師生通過討論、串講等方式了解主要內容。

三、從表達方式、對比反襯、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學習本文情景相生的寫法。

四、討論: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和個人的成長談談怎樣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樣樹立“憂國憂民”的意識。

五、整理文言字詞,積累文化常識。

登岳陽樓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2、有感情地誦讀

3、掌握重點文言詞語意義及用法

教學重、難點:同目標2、3

教學用品:錄音機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生共研內容

教學法指導

修正欄

導入:

合作探究

同學們,這里有一副對聯(lián):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你們能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個人嗎?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為官以后始終嚴于律己,以人民疾苦為念,并以所得俸祿在家鄉(xiāng)置“義田”千畝,救濟族中貧寒的人,死后無余財;在朝廷則敢于直言進諫,被歐陽修譽為“立朝有本末”,雖屢遭貶謫,而全不在意。俗話說,“文如其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陽樓記》,看看他是怎樣通過自己的文章來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一)誦讀課文

1、自主朗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正音,整體感知課文。

2、指名朗讀

3、分組活動

?投影】①

謫(zhé)屬(同“囑”)(zhǔ)浩浩湯湯(shāng)

若夫(f0)憂讒畏譏(chán)偕(×īé)

?投影】②

銜/遠山,吞/長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聽錄音,可以輕聲跟讀。

5、再次自由讀,讀通課文。

6、展示交流

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自由點評。

?討論】朗讀每一小節(jié)應帶著怎樣不同的感情?‘為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談探究,學習一、二節(jié)

1.自學尋疑。

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書下注釋和工具書閱讀前兩節(jié)。口述文章大意,疑難處作出標記。

2.互助答問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回答力求簡潔有個性。

3.積累突破

指導學生積累重點字詞,對照投影內容自我檢測。

?投影】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并理解句意。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歲賦其二

更若役,復若賦

③予觀夫巴陵勝狀

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引導分析

討論這兩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

(三)課堂小結

學生談學習收獲。

指名回答。板書岳陽樓記范仲淹

簡介范仲淹

引導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課文,利用書下注釋、字典或同桌交流解決閱讀障礙。

引導評價

指導學生對照投影內容,分小組朗讀課文(相互糾正字音和斷句)

?點撥】第1節(jié)用敘述性的平和的語調誦讀。第2節(jié)是對洞庭湖美景的氣勢磅礴的描繪,應帶著贊美之情朗讀。第3節(jié)是對陰雨天景色的描繪,畫面陰冷,感情悲傷,誦讀時語調要低沉,速度要緩慢,要讀出壓抑感。第4節(jié)是對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繪,畫面晴朗,感情喜悅,誦讀時語調要輕快,停頓宜稍短,要讀出喜悅感。第5節(jié)要把理性思考的韻味讀出來。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視答疑。

指名回答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登岳陽樓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文體知識,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3、針對本文,強化內容理解,并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能力。

【學習重點】

1、掌握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預習導學】

一、朗讀詩歌,圈點課文生字詞

謫守()銜遠山()朝暉夕陰()遷客騷人()

霏霏()檣傾楫摧()薄暮冥冥()

沙鷗翔集()滕子京()浩浩湯湯()瀟湘()淫雨()怒號()山岳潛形()

波瀾不驚()寵辱偕忘()

作者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歲進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背景鏈接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guī)箴知己的好機會,因自己在貶中,亦有抒發(fā)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fā)自己胸襟、規(guī)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二、文學常識

?岳陽樓記》選自,作者,字,蘇州吳縣人,(朝代)著名家,家,死后謚號,著有。

【合作與探究】

(一)理解詞語

1。重點實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增其舊制

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

連月不開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沙鷗翔集而或長煙一空

把酒臨風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誰與歸是進亦憂,退亦憂

2、通假字

百廢具興屬予作文以記之

3、一詞多義

(1)夫①予觀夫巴陵勝狀

②夫環(huán)而攻之

(2))觀①予觀夫巴陵勝狀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極①南極瀟湘

②感極而悲者矣

(4))或①而或長煙一空

②或異二者之為

(二))翻譯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5、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三)整體感知

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登岳陽樓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特征;能夠背誦課文;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2、通過朗讀繼續(xù)提高誦讀能力,品味意境;

3、感受作者胸襟、抱負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借鑒。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知識,背誦課文,理解文章寫景抒情、對比表現(xiàn)主旨的特點。

教學難點:領會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安排: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猜讀——創(chuàng)設情境說感受

1、運用多媒體,播放古典音樂,出示岳陽樓圖片,并提問:“同學們,你認識這座建筑嗎?它有什么特點?如果你此刻站在這座高樓上,你會想到些什么?”讓幾位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感受。

總結:大家會有不同的想法,是因為大家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經歷,范仲淹作為封建時代有志文人士大夫的代表,面對此情此景,他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和范老先生一起做一次洞庭之旅,真切的去感受,去聆聽作者拳拳心語!

2、背景資料展示。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教師補充,互相交流。

二、理讀——整體感知理思路

1、在預習的基礎上,給學生3分鐘的時間分享收獲與問題,并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列出。

2、學生自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疏通文義,畫出句讀。如有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討論解決。教師巡視,幫助解決疑難。

點撥:指導明確重點詞句。注意通假字(具、屬)、詞類活用(先、后)和古今異義(氣象、微)的現(xiàn)象。

3、示范朗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在文中進行批注,歸納段意,理清文章脈絡。

點撥:(1)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

(2)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產生的兩種不同感受。

(3)借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發(fā)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

(4)點明作“記”的時間。

三、析讀——品析內化讀真情

總結學生在上一環(huán)節(jié)歸納出的問題,以及本課重點而又不易解決的問題一并列出,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精讀課文,并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引導逐個解決。

1、滕子京遭貶,不忘重修岳陽樓表現(xiàn)了什么?

2、文中沒有詳細描寫岳陽樓,原因何在?

3、課文三、四兩段文字描繪了洞庭湖哪兩幅畫面?

4、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5、“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6、本文是如何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

點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領會本文寓情于景、卒章顯志的寫作技巧。

第二課時

一、回顧——憶整體析局部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岳陽樓記》,誰簡單介紹一下那里的美景以及作者的感受?自由發(fā)言,共同回顧。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欣賞作者是具體怎么把岳陽樓寫的如此壯美的。

二、品讀——含英咀華品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仔細品味。

點撥:體會“銜遠山,吞長江”一句中“銜”“吞”二字形象地寫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壯闊氣象,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人格化了。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边@段文字運用四字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極力描繪出一幅陰冷的畫面,讀后給人一種天昏地暗、陰風慘慘的感覺等。

2、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簡單介紹駢句、散句的形式特點。

提問:本文的句式又是如何駢散結合的?學生思考,并分小組討論。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情況具體做出總結。

3、競賽朗讀,尤其注意節(jié)奏和語調,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學生互評,看誰能讀出文章的感染力。

4、配樂齊讀,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三、擴讀——暢所欲言話感悟

1、感受主旨,討論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分組討論,自由發(fā)言。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么意思?現(xiàn)實生活中應該怎么做?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你是如何理解的?

點撥:深入感受作者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政治抱負,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培養(yǎng)“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2、鞏固練習,擴展閱讀。

(1)完成課后習題,鞏固基礎文言知識。

(2)利用工具書、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搜集寫岳陽樓的詩、詞、文,探究這些文章為何不如《岳陽樓記》有名氣?寫成小報告。

《岳陽樓記》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yǎng),改回本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刀ㄔ?1040年),與韓琦共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fā)起“慶歷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二、問題思考

1、為什么要從滕子京寫起?

因為是應滕子京之請而作記,所以有必要先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事,也是對滕子京的贊頌,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對友人被貶的同情和當政者的不滿。

2、第2段如何寫景?"銜"、"吞"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特點概括地描述了岳陽樓的景象。首先指出岳陽樓的勝景集中在洞庭湖,接著從空間寫了浩瀚的湖面,又從時間寫湖上變化萬千的壯麗景象。六個短句,既精煉,又有氣勢。"銜"、"吞"二字形象地寫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壯闊氣象,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人格化了。作者在這里并沒有對岳陽樓詳加描繪,原因有二: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備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復;第二,從全文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紹岳陽樓的建造經過和它的構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

3、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fā)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作者發(fā)了什么議論?為什么在文章末段發(fā)這樣的議論?

作者借虛擬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與上文的遷客騷人對照,表明了對兩種悲喜觀的不同態(tài)度。作者肯定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際上是否定、批評了遷客騷人的悲喜觀。作者對遷客騷人的批評,也是對好友滕子京的善意而含蓄的規(guī)勸。作者又以古仁人的名義從正面引出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見解,表明自己不為個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懷抱。作者在文章末尾用這樣的精神自勉,其中當然包含對好友的期望。

5、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么跟什么有關系呢?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6、說說“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么內容。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出的“遷客騷人”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肮湃嗜酥?,或異二者之為”的“異”,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振起全篇,回答下列問題,體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個警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奮發(fā)有為的治理政事,由此也可看出他的闊大胸襟,跟一般的“遷客”不同。

②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是什么?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

8、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況后,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尚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

三、寫作手法:

1、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

2、大量使用駢句,兼以散句,語言凝練優(yōu)美,句式長短不一,錯落有致,聲調鏗鏘,富于音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