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作品的再次品味和思考,讓我們對文學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讀后感可以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來分析作品,拓展我們的思維視野,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童年書的讀后感6篇,供大家參考。
童年書的讀后感篇1
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我在五年前讀過,現(xiàn)在再次讀來,仍有感觸。她在二十世紀初期,就看出兒童發(fā)展的本質,看出兒童心內自有一個秘密的世界。但是大人們往往自以為是地忽略掉。她這樣論述: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兒童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盡管兒童當時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而且他也必須經(jīng)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秘密地完善這種精神生活。成年人應該努力去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可能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使他們得到滿足。成人能夠以從兒童的身份去代替兒童做某件事,但決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強加于兒童,而應該讓兒童自己去做。一旦發(fā)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兒童十分喜歡獨立地完成工作,而且干得非常賣力。自由行動的兒童,不僅從他的周圍與環(huán)境中搜集感官印象,并且喜歡一絲不茍地進行他的活動。兒童是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從事各項活動成長起來的,因此他的發(fā)展既依靠心理的因素,也依靠身體的因素。兒童只有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huán)境中,即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合的環(huán)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fā)展并展現(xiàn)他內心的秘密。如果不堅持這條原則,那么今后的教育只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無窮的混亂中。教育和生活的目的就是一個理性的人能夠支配自己的行動,使能他的行動不僅僅因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應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一個人無法達到這個目的,他就不能獲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種人物角色的統(tǒng)一。
這些論述的中心意思就是成人要放手讓兒童去做,去感知世界。在動手感知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兒童的內心會逐漸達到完滿。從教二十年,我一直有種感受,專注力差的孩子的越來越多。以前一個班專注力非常差的孩子約一兩個,現(xiàn)在一個班能找到十幾個。老師們也反映,根本不能上課,甚至在上課時到處跑的也越來越多。我兒子幼兒園的開放日,我一邊聽著老師的課,一邊就擔心地看著那幾個自始至終地看著后面家長或者自顧自動來動去的孩子。孩子的專注力是怎樣喪失的呢?這是我一直在尋求答案的一個問題。無獨有偶。今天,讀到一篇文章《孩子天生的專注力,是如何被家長破壞的》也講到類似的觀點。文章先列舉了事例:
(一)
有一次我?guī)畠喝辏赃呌袀€奶奶帶著四五歲的小男孩也在看書,我相信這個奶奶非常愛他的孫子,我也堅信那個孩子的專注被奶奶毀了。男孩和我女兒在一起看書,兩個孩子跪在地上。奶奶立刻上來說:“寶寶,別跪在地上,太涼!”孩子剛起來沒兩分鐘又坐地上了,因為書店很多人都坐在地上看書,怎么能要求一個孩子不模仿呢?奶奶走上前:“寶寶,不能坐地上,屁股涼了,拉肚子!”孩子又站了起來,放下手中的書,換了一本,然后就開始各處溜達。轉了一圈好不容易安靜下來,拿起一本漫畫書剛看了幾分鐘,奶奶又來了:“寶寶,渴不渴啊,喝口水!”孩子搖頭,奶奶不甘心,把水杯打開,把水送到孩子嘴邊,男孩不情愿地喝了一口,眼睛還在書上,奶奶不高興了,一把把書搶下來,扔在了書堆里,然后開始教訓小孫子:“你知不知道,不喝水就會上火,上火了就會發(fā)燒,到時候誰管啊,你爸你媽工作那么忙,不還得我弄你嘛!快,喝水!”小男孩無奈地喝了幾口,然后又趴到女兒這里,和女兒看書。奶奶當然又不干了,連拉帶扯地把孩子弄起來,兩個人走出了書店。
(二)
我和弟弟做事情都比較專注,仔細想想,經(jīng)驗就是從小沒人管。我小的時候,連幼兒園都沒有上過,家里條件不允許,于是我的童年有大把的時間發(fā)呆,有大把的時間做好一件事。四歲到六歲,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爸爸單位大院度過的,我自己每天觀察螞蟻,觀察青蛙,冬天在雪地上作畫,每一件事都可以做得很痛快。因為沒有人催我,沒有人關注我,反倒讓我非常得專注。
那個時候生活條件不好,書籍絕對是奢侈品。我家那個胡同第一家中有兩位哥哥,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姚寧姚宇。他們的父母也都是老師,他們家里有看不完的小人書,有各種那個年代很難見到的小說。我還沒有上學,就喜歡待在他們家里,那些書都被我們這些孩子翻爛了。有時候阿姨回來早,會開恩同意我把書拿回家看,這對我來說無疑是最開心的事情,那些有書的晚上,就啥也不做了,趴在那里翻啊翻。這些點滴的童年時光無比快樂,也讓我養(yǎng)成了受益終身的好習慣,做事認真專注。關鍵當時爸媽也太忙了,沒時間嘮叨我,而現(xiàn)在的孩子可不一樣,一個孩子有好幾個大人管著,每個人都對孩子發(fā)出指令,孩子的內心其實是亂的,誰說都得聽,各種嘮叨毀了孩子的專注。
第一個例子多么常見啊,幾乎是隨處可見。很多家長幾乎是本能地這樣去做。但他們可能真的沒有想到這樣做,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他們會認為不管,難道讓孩子放任自流嗎?其實當孩子專注地玩的時候,如果看護人不去一再干擾,而是讓他專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會有持久的專注能力。孩子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yǎng)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請保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從容地做完他想投入去做的一項“工作”。
第二個例子就更有趣了。一個專注的孩子居然是因為家長沒有時間管她。讓她能得以長時間地自處,所以養(yǎng)成了專注的習慣。關于這一點,我有點不同意見。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時候,也有可能因為困難而輕易放棄,而不停地轉換注意力,造成專注力的破壞。尤其在現(xiàn)在的家庭中,玩具眾多的情況下,完全放任,更有可能造成孩子因畏難而使得注意力的輕易轉移。培養(yǎng)專注力,家長的干涉同樣有個度的問題。
回到《童年的秘密》一書,正好蒙臺梭利所言,成人對兒童過多的干涉,破壞掉的不僅僅是兒童的內心通過體驗達到完滿的過程,也同時毀掉的了孩子內心的專注力?,F(xiàn)在正因為家長對子女的高度重視,對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視,愛讓孩子密不透氣。愛之深,毀之切。
童年書的讀后感篇2
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它講述了作者高爾基在童年時的故事。
高爾基3歲便失去父親,又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里。后來母親早逝,外祖父辛苦經(jīng)營的家業(yè)也因為一場火災而破產(chǎn),他小學沒讀完就被迫外出謀生,一直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但是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頑強的精神使他從未而放棄過學習,終于,在他24歲的時候他發(fā)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隨后一路勢如破竹,最終,他一舉成名!在這本書里,我認識了暴躁又嚴厲的外祖父、慈祥的外祖母、總是喝酒鬧事的的兩個舅舅、漂亮而又憂郁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總是用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被稱為“綠老太婆”的所謂的“奶奶”、有孤僻而又執(zhí)著于化學的房客“好事情”、有自殺的小偷彼得大伯、還有那一群玩兒草鞋大戰(zhàn)、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的小朋友們……尤其是善于講故事,性情樂觀開朗的外祖母,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富有詩意的慈母形象之一。
而作者則以一顆脆弱而又敏感的童心在這群人中生活著,體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在這其中,苦難讓他充滿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頑強的意志則讓他在逆境中成長!一個個的困難都沒有阻礙他學習,他也從不因為自己的條件而氣餒,抓住每一個機會,不斷地進步,以別人難以想象的姿態(tài)走進了文學界,也許很多人都認為名人一定都是名門望族,一定都是一步登天,也許很多的名人都是這樣,但是他——高爾基則是一個“市井小民”,通過一點一點的努力,一點一點的積累,積少成多,逐漸的變成了一個有文化的人,最后大獲成功!
童年書的讀后感篇3
這個寒假里,我讀了不少書,有的讓我感動,有的讓我增長見識,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高爾基的作品——《童年》,這是高爾基以自身經(jīng)歷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童年》這本書主要寫阿廖沙的童年。他年幼時父母雙亡,冷酷無情的外祖父經(jīng)常毒打他,愛錢如命的兩個舅舅冷落他,表哥薩沙總是捉弄他,除了外祖母,幾乎沒有人關愛他。有一次,阿廖沙和他的表哥薩沙去院子里,把桌布染成了藍色。這件事被外祖父發(fā)現(xiàn)了,外祖父把阿廖沙狠狠地揍了一頓,阿廖沙被打暈了過去。這樣的暴打簡直就如家常便飯,不幸隨時降臨在阿廖沙的身上……讀著讀著,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們還在媽媽的懷里撒嬌呢,可憐的阿廖沙卻過上了如此悲慘的生活。
雖然阿廖沙生活在這樣的痛苦的家庭里,他卻沒有因此而怨恨生活,相反,在外祖母的關愛和保護下,他成長為一個善良、樂觀的人。他沒有放棄自己,而是堅持每天學習,在知識的殿堂里遨游。他還跟著外祖父學了一些知識,加上自己不斷的努力,長大后終于成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阿廖沙的童年是痛苦的,是孤獨的。比起他,我們的童年可愉快得多。別說毒打,就是罵,爸爸媽媽也沒有罵過我們幾回。我們小時候能上幼兒園,每天在幼兒園里玩耍、交朋友,處處充滿歡聲笑語。回到家里,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一家子吃著豐盛的晚餐,說說笑笑,幸福在我們心里開出花來。上小學后,有時候會因為不認真完成作業(yè)而受到爸爸媽媽的批評,可爸爸媽媽也就是嚇唬嚇唬我們,輕輕地打一下,哪有阿廖沙的外祖父那么可怕?我們擁有這么美好的生活,可有些人卻不懂得珍惜,不好好努力,真不應該呀。
讀完這本書,既我懂得了要珍惜現(xiàn)在美好、幸福的生活,好好學習;也讓我懂得了面對坎坷與不幸,一定要樂觀積極,一定要選擇堅強!
童年書的讀后感篇4
?好小子—童年故事》主要講了英國故事大王羅爾德·達爾從出生到成長以及工作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特別講述了他少兒時與伙伴們一起冒險過程中遇到的很多挫折,有受傷,挨罵,被當眾取笑??墒撬堰@些都當作是一種磨練,他認為這種磨練能夠讓他成長。
現(xiàn)在,羅爾德·達爾成為全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大王,他在書中,巧妙地把故事主人翁與他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各種經(jīng)歷編進了故事,比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就是根據(jù)他在學校品嘗巧克力時候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改編的。我們現(xiàn)在要問,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呢?其實就是羅爾德達爾的努力和堅持不懈,還有他母親的鼓勵和安慰,使他堅持自己的夢想并取得成功。
在羅爾德達爾所描寫的每一個故事中,主人翁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墒嵌寄茉谧约旱呐σ约八说膸椭拢詈笕〉贸晒?。讀他的書,都能夠帶給我們每一個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帶給我們正能量的情緒感染。
每次我讀羅爾德達爾的書,我明白了: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甚至是常人無法體會的苦難和折磨,可是這些都不能阻擋你前進的步伐。只要你有一顆堅定的心,那就勇敢前進吧:在汗水和眼淚中前進,在鼓勵和奮斗中前進。悲傷不能阻擋我們的腳步,痛苦不能截斷我們的目標。只要堅定理想,目標就能夠實現(xiàn)。
童年書的讀后感篇5
小說作品《童年河》是散文家趙麗宏的一部小說,雖是第一次寫小說,可書中的人物卻寫得栩栩如生,我雖是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可書中的人物卻像生活在我的生活里。
書中的主角叫雪弟,他和他的外婆原本住在鄉(xiāng)村,但爸爸媽媽卻在城里打工。7歲那年他和爸爸來到了上海,這里的的一切都是盛大而又陌生的',新奇而又充滿危險的,對他來說,這里就是一個新的世界。本書拿在鄉(xiāng)村的無憂無慮和在大上海的麻煩連連做比較,從而讓后面雪弟思念家鄉(xiāng)、外婆、有了合理的解釋。
雪弟來到大上海遇到了許多麻煩,但無巧不成書,使他遇到一群好朋友:小蜜蜂、牛嘎糖和唐彩彩。同時也彌補了雪弟失去朋友創(chuàng)傷。讓我最喜歡的是其中的這樣一段:童年就像一條緩緩流淌的河,無論你在將來的哪一個時段回頭望,他都靜謐美好,能讓你思緒的魚在其中得到溫柔的撫慰。
是??!童年是每一個人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也許考試一百分、也許是第一名、也許交了個朋友…這些都會讓我們快樂。小說作品《童年河》一書就是由一個個或小或大的片段像我們展示了一個美好的弄堂。用作者的一句話:片段在短,角落再小,如果能展其風韻之絢爛,繪其情境之精妙,再小,也是美的。
小說作品《童年河》一書,值得一讀!
童年書的讀后感篇6
本書作者高爾基出生在俄國的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便走向了社會,嘗盡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jù)他的童年生活而寫成的,能夠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生活與社會的慘狀。
小說主人公也是早日喪父的小阿廖沙,在小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里,已經(jīng)讓黑暗與恐懼占據(jù)了。
在他的生活里,有粗暴自私的外祖父經(jīng)常毒打他,又一次竟把小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生了一場大病。小阿廖沙的外祖父還狠心剝削工人,暗放利貸,慫恿幫工偷東西。
從小阿廖沙外祖父的種種劣行中,我讀出了吝嗇、貪婪、專橫、殘暴,也著實的體會得到了小阿廖沙當時的情緒。是外祖父的殘暴留給了小阿廖沙童年重重的傷痕。
我們中國有個成語:禍不單行。同樣,在小阿廖沙的生活里,還有兩個讓他充滿恐懼的人——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兄弟倆很像,自私殘暴,但也相互勾心斗角,小阿廖沙的父親馬里哈姆在世時,也遭過他們兩個的陷害,而且他們還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小阿廖沙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恐懼,同時也渴望人間的愛與溫情。
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產(chǎn)生不快和同情,為小阿廖沙悲慘的童年而拭淚,為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而憂傷。
但是,在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必須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小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帶給小阿廖沙快樂和溫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個正直人的老長工;還有純樸樂觀、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是他們,為小阿廖沙黑暗的童年點了一盞明燈,讓小阿廖沙的內心變得強大,使小阿廖沙充滿信心和力量,讓小阿廖沙不再孤獨與寂寞。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也明白,在黑暗長河的盡頭,必須有一個叫光明的東西在發(fā)光發(fā)亮,只要跨過這條令人驚悚的大河,光明就必須在閃爍,期望就必須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