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彷徨的讀后感7篇

時間:2023-10-09 作者:Gourmand 讀后感

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學(xué)流派和風(fēng)格,拓展審美視野,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整理成文字,讓它們更加清晰和有條理,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吶喊·彷徨的讀后感7篇,供大家參考。

吶喊·彷徨的讀后感7篇

吶喊·彷徨的讀后感篇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時代的進步,說到好書,今日我拜讀了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集《吶喊》,這部小說集主要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那段日子是我們國家變革的重要時期,中國的新文化就是以五四運動為分水嶺的,而魯迅是與新文化運動息息相關(guān)的人。

“吶喊”這個題目讓我不由得聯(lián)想到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的同名畫作,同是《吶喊》,一個是小說集一個是畫作,我不禁想知道二者之間有沒有某種關(guān)系,而為了解開這個疑惑我也去網(wǎng)上搜索了相關(guān)資料,原來,魯迅的這部小說集《吶喊》與蒙克的同名畫作有直接的淵源關(guān)系。

魯迅先生對藝術(shù)也是有研究的,有學(xué)者證明魯迅曾經(jīng)看過蒙克的《吶喊》,這點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魯迅的小說集中《野草》一篇最能體現(xiàn),“野草”可以說是以語言媒介手段構(gòu)建起來的蒙克式“吶喊”,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兩位大家的思想交匯之處。

在我讀《吶喊》的時候,《藥》這一篇讓人感觸頗深,小說中華老栓去買人血饅頭為兒子華小栓治病,他花光了家產(chǎn)買的血饅頭最終并沒能治好他的兒子,最終華小栓死了,帶著人們的無知與迷信。而血的主人是革命者夏瑜。這諷刺了英雄在為了明天而戰(zhàn)斗,而國人還在愚昧的相信血饅頭能治病。表達(dá)出人民的愚昧,麻木,與國人的劣根性。

還有《孔乙己》,描繪了落榜書生,在人們的嘲諷中度日,迫不得已靠偷竊度日,最終受迫害致死,在那個時期,清政府腐敗不堪,科舉制八股取士過于僵硬,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創(chuàng)新。引導(dǎo)著應(yīng)試者成為清政府的附庸,而孔乙己就是科舉制的失意者,他的一生也反映出當(dāng)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精神毒害以及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zhì)。也表達(dá)了激烈的社會矛盾下苦苦掙扎的知識分子的命運。

魯迅曾說“既然是吶喊,則當(dāng)然須聽將令的了”因而此書是服從于“五四”反帝反封建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遵命文學(xué)”。而此書中所收錄的故事無一不體現(xiàn)這一核心,人性的扭曲,卑劣的靈魂,淪亡的孔乙己,被斬首的夏瑜都是舊社會的犧牲品,這表達(dá)了作者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小說語言生動傳神,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與虛偽的掩飾,同時,此書也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和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吶喊·彷徨的讀后感篇2

這是一部由中國著名革命家、想法家、文化家魯迅先生的著名作品集,他通過搜羅生活中的小事、小人物,用精湛的語言加工技術(shù)將這些事情描寫成了一幅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畫面,這就是小說集——《吶喊》

他有的是通過那些人物的事件來對現(xiàn)在的社會進行批評與諷刺的,如阿q那愚昧的“精神勝利法”顯示出了他的無知、自欺欺人,以及最后冤死的事情諷刺了社會的不公。再如狂人的那一冊體現(xiàn)出了他變態(tài)的內(nèi)心世界,但是反襯出了社會上封建禮儀對人精神的束縛如同一塊千斤巨石壓在人們的心上。再如孔乙己那滿嘴的之乎者也、不賴帳和最后慘死的經(jīng)歷些出了他的迂腐、善良還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心靈殘害做出了鋒銳的控訴。

有時,他也通過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兒描寫,比如說:《一件小事》通過自己的自私和那個車夫的'偉大贊頌了這種光明磊落、敢作敢當(dāng)?shù)膫ゴ缶瘛!额^發(fā)的故事》就是通過“我”和“n先生”的一次談話揭示了辮子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壓迫與剝削。在寫作中,魯迅先生也會通過在文章中哪些不起眼的線索帶給人們道理,如《藥》之中夏瑜的犧牲贊揚了革命但是反對了革命的不徹底性,贊揚了夏瑜英勇無畏的精神,也體現(xiàn)出了康大叔的冷漠、封建。

魯迅先生不之會通過哪些事情來批判社會,還會描寫出來自己真摯的感情,如《社戲》中通過孩子那些近似于胡鬧的事情描寫出孩子的天真無邪以及聰敏和頑皮,更是描寫了雙喜、阿發(fā)兩個人物。

?吶喊》實在是一部經(jīng)典的作品。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通過哪些事情在吶喊,崇尚光明反對黑暗。在這其中,有許多好的寫作手法等著我們來借鑒呢!

吶喊·彷徨的讀后感篇3

魯迅,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是的,他就是揭露世人真面目的魯迅,他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帶領(lǐng)一批批莘莘學(xué)子走上了真理與正義的道路,是當(dāng)時的一位偉大的文學(xué)大師。

在惡勢力面前,他決不妥協(xié);在人民面前,他俯首甘為牛馬。這就是魯迅,原名周樹人。他用他的筆寫下一篇篇引人深思的小說、雜文,我就在假期讀完了一本合輯——《吶喊·彷徨》。

一聲來自鐵屋的吶喊,充滿了魯迅救國救民的希望,《吶喊》來由與此密切相關(guān)。

?狂人日記》是《吶喊》中的一篇代表之作。小說里的'主人公(狂人)對周圍的事物十分敏感,并且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錯覺與幻覺,感到自己時時處于被迫害的境況下,于是不斷產(chǎn)生疑慮與恐懼,心緒不寧。作者的小說里的狂人正是這樣的。他看透了這個“人吃人”的世界,惶惶不可終日。這篇小說不算很長,卻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的腐朽與封建壓迫。

?彷徨》是魯迅的另一篇“黃金之作”。這篇小說描述了一個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殘忍,是大家看見世人真面目。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對當(dāng)時的社會進行了幽默辛辣的諷刺,包含的是他的一顆幽憤深沉的愛國之心?!蹲8!芬菜闶恰夺葆濉分凶罹哂写硇缘淖髌?,這篇小說描述了一位農(nóng)村的低層勞動婦女——祥林嫂的悲慘遭遇。作者用包含同情的筆墨寫出了她的不幸,抨擊了當(dāng)時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

祥林嫂的不幸從她嫁給比自己小十歲的丈夫開始,她還有一個嚴(yán)厲的婆婆。丈夫死后,她便以逃跑的方式掙脫苦境。她來到魯四爺家做女傭,這是一種受剝削的奴隸生活,然而她卻很滿意。祥林嫂的結(jié)局故然是很悲慘的。封建傳統(tǒng)不僅剝奪了這個善良而又勞苦樸實的勞動婦女生前的一切,而且竟殘酷到使她的終身幸福不能自主,悲慘地度過了一生。

魯迅的小說寫得很深刻,很難理解,但你還是能看出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與冷酷,當(dāng)你打開魯迅的小說集,感受那來自內(nèi)心的警示與批判,留給世人的只有深深的沉思……

吶喊·彷徨的讀后感篇4

魯迅先生以筆做劍,刺穿了黑暗的舊社會讓人們感受到光明。在他的作品里,盡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zé)任感,盡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如今我們的生活如此美好,全是這些革命人士用鮮血換來的啊!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讓祖國更加繁榮,更加強大!

?朝花夕拾》這是魯迅的一部經(jīng)典作品,也是中學(xué)生必讀書目。我讀完這本書,它講述了魯迅先生幼年時的生活和青年時的經(jīng)歷,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

書中的故事可以分為酸甜苦辣咸五味。酸,心酸。在《爸爸的病》中,僅父親那短短幾句噓唏不已的.話,作者為父親所做的事中便已讓人心中泛起酸楚。最后父親將要逝世時,作者大喊“爸爸”,更是催人淚下。甜,不說長媽媽與“我”過年時的溫馨,也不說看五猖戲時那熱鬧的場面,單說百草園中四溢的童趣,兒童的天真爛漫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在魯迅先生的年代,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魯迅,也苦出了《朝花夕拾·吶喊》這本偉大經(jīng)典。辣,是魯迅先生的本色,他諷刺的筆,總有將筆尖指向人群的時候,表面的贊揚,實則是對黑暗社會的抨擊的批判。咸,那書中的一篇篇故事便是鹽分,咸出來的是無盡的韻味,咸出來的是讀者深思的心靈。

吶喊·彷徨的讀后感篇5

?吶喊》是魯迅先生是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揚時期所作,作品真實的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日子,揭示了種種層次的社會矛盾,對封建制度及陳腐的傳統(tǒng)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xiàn)出對民族日子的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愿望。

其實在讀完《吶喊》的第一感覺,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自責(zé),我自己有點奇怪為什么會這樣?經(jīng)過我的思考后,我發(fā)現(xiàn),以前人的觀念真的讓人不可理喻,我常常跟我身邊的人說,如果我生在那個年代,我一定象孫中山那樣,對人們的思想進行徹底的教育。

我對《吶喊》中的阿q正傳,比較感興趣,尤其是阿q,我覺得那樣的年代里像啊q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在如今發(fā)達(dá)的21世紀(jì),也幾乎沒有象啊q的人了,其實我還是挺佩服啊q這個人物的,時代雖然拋棄了他,但他并沒有放棄了自己,而是不斷的努力活下來,也許有人會說茍且活著還不如死,但是,生命是第一位啊,沒有生命許多都是空想。

如今,像這樣發(fā)達(dá)的21世紀(jì),我想很少有人想到曾經(jīng)那么愚昧的國民了,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至今還有那些愚昧的國民的存在,也許有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真的。

在那些偏遠(yuǎn)山村的人們,因為接觸不到先進的文化教育,以至仍然保留著以前的各種封建習(xí)俗,這一點也不奇怪,社會有進步,而他們似乎日子沒有多大的改變,以后,我們要做的還有更多的,包括教育和傳統(tǒng),分辨?zhèn)鹘y(tǒng)和封建的區(qū)別,

未來的日子里,我們除了自己要好好的活著之外,也要幫助別人好好的活著,因為我們的社會在進步。

吶喊·彷徨的讀后感篇6

印象最深的是狂人日記、孔乙己、一件小事、阿q正傳四篇,但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故鄉(xiāng)》結(jié)尾的那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在自序里寫當(dāng)時國人需要拯救。從對中醫(yī)的迷信寫起,說中國人需要醫(yī)藥上的生理解救,然后寫到在日本看電影國人思想的`愚昧,棄醫(yī)從文,要從思想上拯救中國人。

相信當(dāng)年肯定有人對魯迅的行為不屑一顧。

但魯迅怎么說:橫眉冷對千夫指。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讀魯迅的作品,依然有感動、憤慨、豁然的情緒,而那些非議魯迅的人呢,誰記得。

魯迅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他是第一個走這路的人,當(dāng)時當(dāng)下被誤解、被攻擊、四處碰壁,但過了這些年,我們都只記得他,讀他的作品,而不會記得那些非議他的人。

一條路,要成為第一個人走這路的人,不僅要有勇氣,要有耐心,更要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能擔(dān)得起所有的非議。

要知道,十年百年之后,后人真正看到的,只有構(gòu)成系統(tǒng)的作品,不是散亂的作品評論。評論別人太容易了,大家都能做,但能正在堅持下去寫出好作品、干成大事的,太少。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做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現(xiàn)在社交網(wǎng)絡(luò)不比從前。從前魯迅寫文章,都是與人隔空對話,在報紙上罵,稍微還有點門檻。現(xiàn)在大家在社交網(wǎng)絡(luò)上稍微對什么有意見,都能直接留言、評論。

現(xiàn)代社會,如果你想干成一件事,內(nèi)心素質(zhì)要非?;磉_(dá)。 如果你真想干大事,聰明點的話,請戒掉社交網(wǎng)路,孤獨地走你想走的路。

吶喊·彷徨的讀后感篇7

魯迅大概是我們最早認(rèn)識,并且又被不斷重新認(rèn)識的作家之一。從傻傻地分不清周樹和紹興,到后來的厭棄,再到重新被奉上神壇,大抵在我們年輕的一代人中間是常有的事。

魯迅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采用白話文創(chuàng)作西式小說的作家,這也是本文將他放在第一位的原因,然而,這并非唯一的原因。他的小說比起他海量的創(chuàng)作而言并不算多,卻足以奠定他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跟同時期大多數(shù)中國作家一樣,他直接從西方作家那里獲得經(jīng)驗,而非發(fā)明一種新的文體,因此,在創(chuàng)作的技法上絲毫不亞于同一時期的西方作家,然而遺憾的是,盡管魯迅曾表示要創(chuàng)作出一部長篇小說,但晚年的他,無論從精力還是時間上,似乎都不支撐完成這樣一部著作。他醉心于維持自己文壇領(lǐng)袖的地位,將所有的熱情都訴諸于雜文,在左派陣營中越走越極端,最終失去了獨立批評的性格。

?吶喊》收錄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xiāng)》等14篇早期的短篇小說。按照官方的'說法,作品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shù)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shù)形象。

類似的說法,恐怕早就成了文學(xué)界不可避免的俗套,但仍不能使我們避免重讀魯迅時的震撼。這些震撼,或許是魯迅自己也沒有想到的,至少在他自己所在的左派陣營中,沒有人能直面一個贏得勝利的未來無法檢視作品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