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夢讀后感7篇

時間:2023-05-19 作者:Iraqis 讀后感

撰寫讀后感是為了將書籍中的內容進行記錄,撰寫一篇讀后感能夠加強同學們對名著理論的領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城市夢讀后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城市夢讀后感7篇

城市夢讀后感篇1

我讀過常新港寫的《我想長成一顆蔥》這部反映孩子成長的小說,一下子就被作者的寫作手法吸引了。于是,我買了好幾本他寫的書,其中《一只狗和他的城市》是常新港老師的一部勵志動物小說。這本書對于我來說,是十分吸引人的,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很精彩,跌宕起伏,我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一起融入其中。

故事主要講了一只再也普通不過的狗,生活在城市的下水道里。它自己也不會想到有一天它會變成一個人,來到偌大的城市里開啟自己的生活。他不知道吃飯需要付錢,在他這個年紀需要學習,還要面對作業(yè)和考試。但是他卻能超乎常人,像天才一般答卷。他前世是狗,又能像離弦的箭一般奔跑。前世,他是狗,遇到了一條粉紅色的蚯蚓,但不幸的是,那條蚯蚓去世了,留下來的只有一張皮;今生,他的額頭上長出來一個不明生物,他摸了摸,正是那張皮!他銘記:他一定要找到那條粉紅色的蚯蚓。可令他驚訝的是:少女六月就是他要找的那條粉紅色的蚯蚓。

我不禁被這只小狗的故事感動了,似乎將自己也卷入進了這個故事。常新港老師帶我們走進了社會,讓我們知道——人的虛偽、無情。人都是有兩面性的人又善良也有狡猾,但我們不能絕對的去判斷一個人的好和壞。在這個世界上,善良的人為多數(shù),我們要做一個積極、陽光和樂觀的少年!

我向大家真誠地推薦這本書,因為它充滿了愛與善良,勇敢與擔當,是一部真正用“正能量”打底子的`好書!

城市夢讀后感篇2

《城市英雄》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陽光男孩張義波、舍身為民的譚紀雄、輪椅上的天使董明和帶給孤殘人士溫暖的魯素珍,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張義波從小就失去父母,跟著70多歲的爺爺奶奶生活,后來爺爺去世,只留下他和奶奶相依為命,張義波從小就很懂事,在上大學時,奶奶病倒了,于是張義波每天都要打八份工給奶奶看病,這期間他也不忘學習,一有空閑時間就抓緊時間學習,他的精神感動了許許多多好心人,周圍的人都給予幫助,為了回報社會,他成立了一個家教社,為貧困的孩子當家教。

譚紀雄是一名特警,永遠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只要是有危險的任務,他總是第一個上。在一次綁架案中,為了確保人質安全,自己身負重傷,成功救出人質。董明是一名跳水動員員,一次跳水中發(fā)生事故,使她終身殘疾。她沒有頹廢,而是是努力自學心理學,去安慰那些與自己一樣的`人,還喚醒了兩名植物人,她用她的方式讓一個又一個的人找回自信,讓人們知道災難不可怕,要堅強自信。魯素珍是她的愛心去照顧一個個孤殘人士,笑臉是她工作的標準,她不怕吃苦,不怕臟,不怕累,任勞任怨,被大家稱為“孺子牛”。他們都是社會的英雄,在社會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英雄,他們都是為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所默默無聞的奉獻著,他們是普通而偉大的英雄。

我十分感動,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可他們的卻做著不普通的事,也許有的人只把這當成自己的工作,可他們已經不再單純的認為只是一份工作了,他們認為這是一份責任,認為這是一種精神。他們中有的人生經歷很坎坷和不幸,但是他們卻能十分坦然面對不幸,只是認為這是人生對自己的一次考驗,要用微笑面對人生,他們還要去幫助與自己一樣不幸的人,讓那些不幸的人走出人生的陰影。

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人們,去影響著周圍的人們,讓更多的人加入他們的行列中來。我被他們所感動著,覺得自己應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以他們?yōu)榘駱樱瑫r刻提醒著自己要更加努力。城市英雄,當之無愧,我們向你們致敬,向你們學習。

城市夢讀后感篇3

暑假里,我有幸拜讀了王一梅寫的《城市的眼睛》,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我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

這本書的主人公——朱迪,是一個懂事善良的小男孩,最初生活在星河村。爸爸是一名化學博士,媽媽是星河小學的老師,小朱迪像一只快樂的小鳥,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為了工作需要,也為了朱迪的教育,他們來到了繁華的城市。對于朱迪,城市是陌生的,當他漸漸熟悉了城市的時候,災難卻降臨了:爸爸在一個暴風雨之夜,出車禍去世了。媽媽只能靠織毛衣來維持生活,但好景不常,媽媽的右手骨折了,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

就是這樣的一個不幸的命運,朱迪卻堅強的面對,在生活中樂觀開朗,在學習中刻苦努力,一直保持優(yōu)異的成績。

一個在生活中遇到不幸的孩子居然能不向命運低頭,是多么令人折服啊!他從不否認自己所經歷的挫折與災難,他只是不氣餒。而且,朱迪那么懂事、善良,讓小朋友們從心里喜歡他,更減輕了媽媽的精神負擔,帶給媽媽生活的希望。

我想,朱迪相信他的“萬能爸爸”一定活在他的心中,溫暖著他。只要朱迪一想到爸爸,爸爸就會在心的港灣守護著他,在愛的碼頭目送著這母子倆,看著他們駕著愛心的小船,一帆風順,駛向成功的彼岸……

下面我想談論的是——盧晶晶。她是一個樂天派的女孩子,她不像朱迪那樣憂愁,可她跟朱迪一樣,從不流露傷心的情感。爸爸,是她日夜都盼望的人,但是盧晶晶的父親拋棄了她和她的母親,盧晶晶曾經溫暖的家,以及她與爸爸的親情,仿佛瞬間瓦解了,但是,她還是希望,有一天,她的爸爸會從新回到她身邊……盧晶晶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她還擁有她的好朋友,也有人照顧她,這對她來說,也許是另一種溫暖吧!

我們在生活里也會遭遇很多不幸。面對不幸,有的人一味地悲傷、失望,覺得整個世界都黯然失色,甚至走上了絕路;有的人就像朱迪一樣, 堅強地面對災難,自強不息,擺脫了生活的陰影,人生重新煥發(fā)出光彩。

所謂城市的眼睛,正是對每一戶人家的生活寫照哩——每一個在深夜里還在閃亮的燈光,是每一個勤勞的靈魂的最好見證……這是勤勞的眼睛!

每一個在深夜里還在等待家人的溫暖燈光,是每一個愛家人的父母的愛子之心,那種發(fā)自內心的溫暖閃爍……是溫暖的眼睛!

借用文中的話來說,就是——“城市的每一盞燈都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家的眼睛,每當黑夜來臨,就一定會亮起,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照亮你心的燈在閃爍?!毕M蠹叶寄軌蚝煤玫恼湎∵@只眼睛,讓每個看到他的人都會感到幸福欣慰!

城市的燈光就是城市的眼睛,在這茫茫的燈光下,還有無數(shù)的溫暖,無數(shù)快樂的家庭,也有無數(shù)的故事在發(fā)生……

讀了《城市的眼睛》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了“堅強”的含義。

城市夢讀后感篇4

每年的假期總會琢磨著出門旅行一圈,這些年全國各地也去了不少?;乜催@些年的出行經歷,感觸最深的就是各個城市之間從外表來看差異是越來越小。到處都是此起彼伏的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五光十色的霓虹彩燈,甚至連服飾餐飲等等這些本該頗具特色的東西都變得高度一致。

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讓城市與農村,城市與城市,甚至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距離都越來越短。有人不由的發(fā)出感慨,嘆息大多數(shù)城市失去了其獨有的特色,變得從眾而庸俗。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一番道理,卻又不完全正確。每一座城市其實都是有著屬于它的獨特氣質,相同相似的表象之下,隱藏的其實是不同的城市精神與人文氣息,不同國家的城市更是如此。

?城市的精神》一書中精心挑選了全球中的九座城市,漫步于其中,作者將用他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這些城市豐富多彩的歷史以及人文標志并分別根據其特點被冠以不同的城市名稱。倘若你從未到過這座城市,那么這將是你初識此地的認知之書,假如你不止一次的光臨其中甚至是身處其中,那么此書將會是你更近一步了解這座城市的指南。

一個人的氣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是經過多年的歲月積蓄而成。一座城市的精神也不是數(shù)年或是數(shù)十年而形成的,是通過成百甚至上千年的時光與經歷沉淀?;蛟S他們的表象所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個樣子,而他內在的風骨卻是另一番風景,同樣,這也不是匆匆?guī)兹盏耐A艋蚴菃渭兊纳钤谄渲斜隳軌蚋惺艿降?。然而使我們去了解一座城市的途徑又是那樣的多,與之有關的詩歌、傳記、文學作品也能讓人切實產生一些感悟。作者對于一座城市的領悟,除了其親身的經歷之外,也通過這些相關的文字密不可分。而他由此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城市的精神》也同樣成為他人來了解感悟一座城市精神的參考資料。

看盡了城市的繁華與喧鬧,許多人越來越向往回歸鄉(xiāng)村的自然,去尋求一方寧靜,只是有時候這清凈也真的不是那么好找的。倘若你正處于徘徊的階段,不妨先從沉靜自己做起,學著像該書的作者一樣,去尋找自己所在城市的內在精神,或許你真的將會有一番不一樣的收獲也是說不定的。

城市夢讀后感篇5

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當我讀完了《城市的眼睛》這本書以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問題。故事講述了星河村的朱迪和媽媽一起來到了爸爸所在的城市,還認識了沙鵬、盧晶晶這些好朋友,生活的很快樂……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盧晶晶的爸爸拋棄了她的母親和盧晶晶,而不久之后,朱迪的爸爸又因為車禍離開了人世……

但是,在朱迪的媽媽胡秀娟的不斷努力下,這個家庭又變得快樂起來,雖然朱迪還是很想念爸爸,但是他也學會了堅強,在朱迪的家中,雖然他們母子二人并不富裕,但是卻仍然保持著家應該有的溫馨。這又讓我想起了平常在電視里經??吹竭@樣的故事,是啊,財富不是最重要,至少對于一個家庭來說,財富不代表一切,最大的財富,只不過是屬于每一個家庭的溫暖。

而對于故事中的嚴晶晶來說,爸爸,是她日夜都盼望的人,但是嚴晶晶的父親拋棄了她和她的母親,嚴晶晶曾經溫暖的家,以及她與爸爸的親情,仿佛瞬間瓦解了,但是,她還是希望,有一天,她的爸爸會從新回到她身邊……嚴晶晶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她還擁有她的好朋友,也有人照顧她,這對她來說,也許是另一種溫暖吧!

親情、友情、溫暖……在《城市的眼睛》中,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與"情",也許吧,城市不就是由這一個個平凡而有不平凡的家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組成的么!

城市的燈光就是城市的眼睛,在這茫茫的燈光下,還有無數(shù)的溫暖,無數(shù)快樂的家庭,也有無數(shù)的故事在發(fā)生……

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溫暖,是家庭,是"情"……

城市夢讀后感篇6

我讀完了《城市英雄》這個長篇小說之后第一個感覺就是武漢是一個英雄十分多的地方,第二個感覺就是英雄并不是向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飛檐走壁、武藝出群的那種高手,而是和我們一樣的那種有血有肉的人,普通人。

最先映入我的眼簾的是群眾的兒子、黨的兒子吳天祥,他就是一團火4次跳入長江救人,30次無償獻出10000多毫升鮮血,以兒子的身份給7名孤寡老人養(yǎng)老送終,為無數(shù)個陷入絕望的群眾,送去希望的火把;他兩次跳進窨井、疏通公廁;三十多次義務獻血、捐骨髓、錢物幫助他人,結下了300多個"窮親戚"。

還有一次他正在接待十幾位上訪群眾。這些群眾反映的是拆遷問題,情況很復雜。正在這時,地震突然發(fā)生了。很快,吳天祥從廣播里得知四川發(fā)生了8。0級地震。吳天祥聽到廣播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去獻血。當天晚上,電視開始播報發(fā)生在四川的地震災情??吹綖那槿绱藝乐?,吳天祥又坐不住了,琢磨著怎么為抗震救災做更多的事情。然后,他把老伴、女兒和女婿叫到一起,召開"家庭會議",研究為災區(qū)捐款。吳天祥帶頭,拿出自己一個月的退休工資3000多元,作為自己和老伴的捐款。女兒、女婿也馬上捐了幾千元。隨后,吳天祥又打電話給幾個直系親屬,動員他們一起捐款。13日上午,吳天祥拿著總計10080元的捐款,交到了武漢市慈善總會。然后他又去深入街道、企業(yè)、學校募捐共募集捐款500多萬元。并且他干完這些還不算什么,他干完了這些之后又去買機票做一名志愿者前往災區(qū)他在抗震救災的活動中救了一位因失去9位親人而輕生的老太太;而且他每救助一人就給那個人一百元到五佰元的救助金。

第二個就是舍生忘死保平安特警英雄譚紀雄,他從警10年來,他一直戰(zhàn)斗在反恐、處突的公安特警崗位上,忠實地履行了人民警察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神圣職責。他對黨忠誠,報效祖國,出色地完成了赴甘藏維穩(wěn)處突、赴川抗震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經受了嚴峻考驗;他英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參與處置嚴重暴力案件、抓捕重大逃犯戰(zhàn)斗20余次,參加重大保衛(wèi)活動300余次,踐行了特警使命;他真情愛民,心系百姓,盡心竭力幫助陷于困境的災區(qū)群眾,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他愛崗敬業(yè),苦練真功,技能超群,成為武漢公安系統(tǒng)的"形象民警"。特別是他在"6。3"劫持人質案過程中的英勇表現(xiàn),讓人們記住了他的名字——英雄特警譚紀雄。

我實在是太敬佩他們那些人民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了!

城市夢讀后感篇7

最近剛讀完簡·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這是第一本我讀完的課外專業(yè)性書籍。與其說它是一本專業(yè)的城市規(guī)劃知識的書籍,我覺得這更像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在講述著一些事實,并加上自己的一些看法。

這本書在國際上有著很高的評價,例如《紐約時報書評》寫到:也許這是一本歷史上唯一最有影響的著作??也是一部極富文采之作,而威廉·h·懷特評價道:有史以來關于城市的最出色的著作之一??并無故作高深的方法,一切皆出自作者的眼與心靈,但它以其精妙的研究,讓我們明白城市的生命和精神來自何處。

?死與生》是關于美國城市的權威論述:城市安全從何而來?怎樣使城市良性運轉?為什么這么多由政府領導的挽救城市的嘗試以失敗而告終?” 歸納起來,雅各布斯寫作《生與死》的主要成就有以下三點:①喚起人們對城市復雜多樣生活的熱愛;②對“街道眼”的發(fā)現(xiàn);③反對大規(guī)模計劃。

雅各布斯推崇城市的多樣性。她認為,城市是人類聚居的產物,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城市里,而這些人的興趣、能力、需求、財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萬別。因此,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社會角度來看,城市都需要盡可能錯綜復雜并且相互支持的功用的多樣性,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因此,“多樣性是城市的天性”。她犀利地指 出,現(xiàn)代城市規(guī)劃理論將田園城市運動與勒·柯布西耶倡導的國際主義學說雜糅在一起,在推崇區(qū)劃的同時,貶低了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開放空間的混合使用,從而破壞了城市的多樣性。而所謂功能純化的地區(qū)如中心商業(yè)區(qū)、市郊住宅區(qū)和文化密集區(qū),實際都是機能不良的地區(qū)。針對衰敗的大城市中心,她又進一步提出,挽救現(xiàn)代城市的首要措施是必須認識到城市的多樣性與傳統(tǒng)空間的混合利用之間的相互支持?!端琅c生》中還提出了著名的四點補救措施:保留老房子從而為傳統(tǒng)的中小企業(yè)提供場所;保持較高的居住密度從而產生復雜的需求;增加沿街的小店鋪從而增加街道的活動;減小街塊的尺度從而增加居民的接觸。

同時,雅各布斯還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街道空間的安全感。她觀察到,傳統(tǒng)街坊有一種“自我防衛(wèi)”的機制,鄰居(包括孩子)之間可以通過相互的經常照面來區(qū)分熟人和陌生人從而獲得安全感,而潛在的“要做壞事的人”則會感到來自鄰居的目光監(jiān)督。雅各布斯據此發(fā)展了所謂“街道眼”的概念,主張保持小尺度的街和街道上的各種小店鋪,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們相互見面的機會,從而增強街道的安全感?!敖值姥邸币唤洺霈F(xiàn),就引起了美國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界人士的注意。一些人樂此不疲地試圖將之引為實踐標準,甚至還產生了一個專門的產業(yè)和專業(yè)領域。o·紐曼的經典著作《可防衛(wèi)空間:通過城市設計預防犯罪》正是受其啟發(fā)并將“街道眼”概念拓展到“領域所有權”和由此產生的防衛(wèi)責任感。雅各布斯對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城市中的大規(guī)模計劃(主要指公共住房建設、城市更新、高速路計劃等)深惡痛絕,《死與生》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對這些計劃進行批判。雅各布斯指出,大規(guī)模改造計劃缺少彈性和選擇性,排斥中小商業(yè),必然會對城市的多樣性產生破壞,是一種“天生浪費的方式” ——①耗費巨資卻貢獻不大;②并未真正減少貧民窟,而僅僅是將貧民窟移動到別處,在更大的范圍里造就新的貧民窟;③使資金更多更容易地流失到投機市場中,給城市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大規(guī)模計劃只能使建筑師們血液澎湃,使政客、地產商們血液澎湃,而廣大普通居民則總是成為犧牲品”。她主張“必須改變城市建設中資金的使用方式”,“從追求洪水般的劇烈變化到追求連續(xù)的、逐漸的、復雜的和精致的變化”。

60年代初正是美國大規(guī)模舊城更新計劃甚囂塵上的時期,雅各布斯的這部作品無疑是對當時規(guī)劃界主流理論思想的強有力批駁。此后,對自上而下的大規(guī)模舊城更新的反抗與批評聲逐漸增多,如:c·亞歷山大《城市不是一棵樹》、p·達維多夫的《倡導規(guī)劃與多元社

會》以及a·雅各布斯與d·阿普爾亞德的《城市設計宣言》等等??梢哉f,《死與生》在整個歐美開創(chuàng)了一個對現(xiàn)代城市規(guī)劃進行反思的時代。需要指出的是,《死與生》不僅是一部理論著作,還具有驚人的實踐意義:雅各布斯在書中為曼哈頓南端所提出的全面規(guī)劃設想后來就被當局采用并加以實施。

為了更好地理解雅各布斯這本《死與生》,我也上網查了一些大家對于這本書的不足之處的指出。

雅各布斯對小型商業(yè)企業(yè),尤其是小規(guī)模、街道層次的零售商業(yè)的偏愛,使她幾乎全然忽略甚至排斥大型企業(yè)(諸如房地產業(yè)和財產管理產業(yè),金融部門,建筑產業(yè)等)對城市的作用。事實上,城市的發(fā)展早已說明,這些大型企業(yè)無一不在現(xiàn)代城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按蟆迸c“小”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一種辨證關系,城市的多樣性本身就意味著大企業(yè)的不可或缺。雅各布斯雖然提出了“小并不等于多樣性,但在當時小企業(yè)普遍遭到大企業(yè)排擠而面臨生存危機的情況下,她的感情因素占了上風。

?死與生》中也缺乏對社會分層現(xiàn)象和貧窮問題的深刻認識,對于美國城市嚴重的種族問題更是避而遠之。在她所描繪的城市圖景中,沒有勞資對抗;“街道芭蕾”所宣揚的也是無階級的“多樣性”。在她眼中,人們會自發(fā)地組織生活,毋需領導便會過得很好;而一切規(guī)劃師都是專橫古怪的清教徒和烏托邦夢想家。她心目中的理想城市里生產、商業(yè)與消費自然運轉,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而又令人興奮??但是,《死與生》鼓勵人們返回城市中心帶來的卻是低收入街區(qū)的中產階級化,貧民們仍然遭到驅趕,并在城市邊緣滋生新的貧民窟。今天,已有學者感嘆,紐約已被中產階級化和旅游業(yè)改變?yōu)閮蓚€世界:一個富人的紐約和一個窮人與移民者的紐約。此外,雅各布斯雖然對城市的社會經濟現(xiàn)象洞察秋毫,但她卻沒有提出私有企業(yè)和公共供給之間的平衡概念及其對城市規(guī)劃的影響。當她倡導以“多樣化的區(qū)劃”取代同一化時,她覺察到兩者之間需要某種調節(jié)手段,但卻只字不提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未能對大城市規(guī)劃中的這個關鍵問題展開必要的思考。

在看《死與生》及其創(chuàng)作過程,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雅各布斯酣暢淋漓的抨擊,并不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那種對城市規(guī)劃的簡單的徹底否定,實際上她反對的是以大規(guī)模重建計劃為基本手段的所謂“現(xiàn)代城市規(guī)劃”。雅各布斯也并非故意選擇城市規(guī)劃作為攻擊目標,作為職業(yè)記者的一種雄辯技巧,她需要為城市問題找到一個替罪羊,而較之推動大規(guī)模開發(fā)項目背后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力量而言,城市規(guī)劃無疑是一個更為安全的靶子。

進入90年代以來,由于美國經濟持續(xù)繁榮,出現(xiàn)了新的雄心勃勃的投資者,大規(guī)模計劃開始“死灰復燃”。一些自稱是“新城市主義”者的規(guī)劃師們試圖以新的方式重建城市中心和郊區(qū)。前幾年引起轟動的seaside和celebration計劃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盡管設計師杜安經常不斷地引用《生與死》中的詞句來闡釋其設計,但研究者卻發(fā)現(xiàn):這兩個工程都是在開闊的未開發(fā)土地上建成的,而這正是雅各布斯認為最不可能產生城市多樣性的方式;設計者提出的20~40戶/英畝的密度,也與雅各布斯堅持的產生多樣性所需要的100戶/英畝相去甚遠。實際上,seaside和celebration計劃仍然使用了現(xiàn)代主義的線性的、統(tǒng)一控制的設計概念,龐大的社區(qū)在同一時間內迅速設計建造而成,而這與雅各布斯提出的產生城市多樣性的四個必要條件(其中要求有不同時代的老房子共存)是背道而馳的。

由此可見,雖然《死與生》的影響如此巨大而深遠,并且許多規(guī)劃師都奉其為圣典,但其真諦至今尚未完全被人們所理解與接受,有些甚至被曲解或錯誤地使用。曾經指導雅各布斯寫作《死與生》的蒙哥馬利教授風趣地說,如果“新城市主義”者們實現(xiàn)了其設想的巨大尺度的城市設計,是否將會有一個新的雅各布斯站出來,寫一本新的關于大城市生與死的書呢?

今天,在全世界范圍內,舊城更新仍然是一個難以回避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對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的大城市而言。雖然人們有必要適當調整視角以尋求新問題的新答案,但在有關舊城更新的許多重大問題上,《死與生》中的許多觀點仍然有無可替代的啟發(f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