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優(yōu)秀7篇

時間:2022-11-26 作者:Fallinlove 教學計劃

根據(jù)教學情況不同,我們寫出的教學反思內(nèi)容也是不一樣的,教學反思是幫助老師們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優(yōu)秀7篇,感謝您的參閱。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優(yōu)秀7篇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篇1

一、教材分析:

?用連除解決問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六冊《解決問題》中的例2和練習十三中的部分內(nèi)容,前面的例1是用連乘解決問題,兩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學生在二年級已經(jīng)認識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義,這為本課分析數(shù)量關系做好了孕伏,而學生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和連除兩步計算試題的掌握程度,則為本課的計算作好了鋪墊。教材通過情境圖60人表演團體操,平均分成兩組,每組5個小圈,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來引導學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解決一個中間問題,從而學會用連除來解決問題,同時建立起解決這類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的模型,并能解釋應用,也為后續(xù)學習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因為有了前面從不同的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經(jīng)驗,所以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其它方法來解決。

二、教學目標:

1、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難點:在解決問題中說清算理。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境激趣:

多媒體播放運動會場景,聽到了熟悉的音樂,你知道這是在干什么嗎?(開運動會),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解決運動會中求隊列人數(shù)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解決團體操中的數(shù)學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繼續(xù)創(chuàng)設運動會的場景,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突出了例1與例2的連續(xù)性,讓學生感受知識間的聯(lián)系。

2、自主探究:

(1).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只出示下面的圖片)

(站成了2個大圈,每個大圈有5個小圈)教師根據(jù)學生所敘述的貼信息。

(2).你能依據(jù)這兩條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①一共有多少個小圈?)

(3).現(xiàn)在老師再給你一條信息。(多媒體出示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F(xiàn)在你又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4).(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②③:多媒體課件上出示①②③,)

②每個大圈有多少人?③每個小圈有多少人?

(5).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小圈?

你會列式計算嗎?為什么用乘法計算?(表示2個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那也就是說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圈,必須要用到哪些信息?

(6).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②每個大圈有多少人?

要求每個大圈有多少人?必須要用到的信息有哪些?

你會列式嗎?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表示把60人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

[設計意圖]把舊知的復習糅合到新課中,既省時,又讓學生清晰感受到新舊知識間的區(qū)別。

(7).解決第三個問題,將每個小圈有多少人?板書到黑板上。

(8).那這個問題又該怎么解決呢?你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試著做一做嗎?

學生做完后,讓最快完成的學生上臺板書。

教師板書算理。

方法二:

⑴先求出共有多少個小圈:

25=10個

⑵再求出每個小圈的人數(shù):

6010=6人

綜合算式:

60(25)=6人

方法一:

⑴先求出每個大圈的人數(shù):

602=30人

⑵再求出每個小圈的人數(shù):

305=6人

綜合算式:

(教學方法如下:)

方法一教學:

①讓講臺上寫完的學生講一講你是怎么做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哪些同學與他的列式是一樣的呢?誰再來說一說?

③教師板書算理。

方法二教學:

①讓板書的學生先講一講每一步求的什么?

②你們聽懂了沒有???誰能像他這樣再說說?

③教師板書算理。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學生地自主性,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列算式,自己說算理,并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

提醒說明:

①6010=6(人)60里面有6個10。所以6010=6(人)

②如果學生出現(xiàn)了6052=6人的算式,教師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學生說不出來。教師指出:這種算式雖然答案一樣,但是我們不能說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所以一般不列這種算式。

(9).教師小結:

同學們,請看打屏幕:剛才這位同學是這樣解答的:60人站成了2個大圈,所以每個大圈就站602=30人,每個大圈里又有5個小圈,要求一個小圈有多少人,就用305=6人。

這個同學呢,是根據(jù)有2個大圈,每個大圈里又有5個小圈,一共就有52=10個小圈,再依據(jù)這10個小圈總共有60人,求出每個小圈就站6010=6人,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同學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方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回顧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進一步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使學生明白解題思路的不同,才會出現(xiàn)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靈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10).學生自主解決教科書第99頁的做一做(我會做)

①學生獨立看圖獲取信息,教師指名說出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打開書本獨立解決。

③匯報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1至2名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鞏固強化新知,教師半扶半放,讓優(yōu)生找出信息,再讓所有學生自主的解答,并讓學生說出解題的思路,在這里解決講不出道理的算式,不予采納,使學生明白必須要根據(jù)算理來列式。

3、交互反饋:

(1).我會說:(解決練習二十三的第10題。)

分析:平均每輛車每次運多少千克又是什么意思?有幾輛車?現(xiàn)在要求1輛車1次運多少千克?怎么列式呢?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指明回答:

方法一:960042=1200(千克);

方法二:960024=1200(千克)。

老師這里有一種方法,你們認為這樣列式合理嗎?

方法三:9600(24)=1200(千克)

讓學生分步說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2).我會連(解決練習二十三的第14題。)

學生直接連線,注重說明連除算式的算理。除以2的2是什么意思,除以3的3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個問題是兩步計算呢?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降低了部分題目的難度,練習體現(xiàn)多樣化,注重學生講清算理。

4、全課總結

(1).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2).回顧這幾題,你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①仔細看圖,完整地收集信息。特別注意隱藏的信息。

②要明確問題,確定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③根據(jù)每一步要求什么,選擇相關的信息列式計算。

④最后寫上單位名稱和答。

(3).課堂作業(yè):(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15題。)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概況出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們明確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五、教學反思:

解讀教材,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不是放在解題方法的多樣化,也不是由分步算式到綜合算式的過渡教學,而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明白解決問題的思路。

新課標對于解決問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知道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方法。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從問題入手的分析法,一種是從信息入手的綜合法。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思路,關注了學生解題過程中的所思所想,關注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以提高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很多學生往往只停留于會做不會說,或只是少數(shù)個別學生會說。所以,教師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讓學生上臺板書后,自己說出算理。讓下面的學生仔細的傾聽算理,教師通過一系列的追問:誰和他的方法是一樣的?。俊⒄l聽懂了他的方法啊?讓多名學生敘述算理。這里教師并沒有在第一個學生說出算理后就急切地板書出算理,而是多讓幾個人說后,才板書出來。這種教學的策略,促進學生的傾聽和自我知識地完善。達到讓其他學生逐步內(nèi)化地目的。從而學生才能從一種解題方法發(fā)展到兩種,三種。

不足之處:

1、教師在引導、幫助學生梳理兩種算法的過程中,圖文沒有結合好,教師要充分讓學生經(jīng)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2、教師的教學過程是用的綜合法解答的,梳理時可以用分析法來梳理,不僅讓學生在今后的解決問題過程中,能更好地找到中間量提供基礎。還讓學生學會了用分析法或綜合法來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篇2

教材分析

?愛蓮說》是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yǎng)成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領會文章內(nèi)涵,并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了解文學體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zhì)。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yōu)美語言的欣賞,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zhì)作為本課的重點。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基礎,能借助課文下面的注釋和已有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點難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反譯并熟背課文;

2、了解襯托的寫作方法及其作用;

3、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旨,理解映襯手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情景導入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引入情景)

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

學生初步感受“蓮”的形象

2、誘思導學

教師出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點撥指導。

1 學生自讀課文:弄清字、詞、節(jié)奏。

2 學生自讀把握語氣和節(jié)奏。

3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4 分組疏通文意,學生對照注釋及提示理解文意。

培養(yǎng)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3、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學生探究的內(nèi)容。(多媒體展示)

1、什么是“說”?

2、看課文注釋,畫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開頭為什么先寫陶淵明和世人的愛好?

4、文中寫了哪些花?重點寫什么?為什么要寫其他的花?

5、文章僅僅是寫花嗎?采用了什么寫法?花與人有什么關系?

6、哪些地方是寫蓮的?從哪些方面寫蓮的?

7、蓮花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喜歡蓮花?

8、作者為什么發(fā)出“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感嘆?作者的感嘆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學習合。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注和積累,成績略差的同學的理解并及時消化與及理。

讓學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

4、朗讀背誦指導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實現(xiàn)。

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

通過提問背誦課文,同時能為理解性默寫打基礎。

5、拓展延伸

1 與蓮花有關的詩歌

2 寫幾句關于蓮花的話可以是對蓮花的描寫,學習本文的感受,對生活態(tài)度的思考

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體現(xiàn)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6、課文總結

1 歸納主題(找出中心句)

2 了解本文襯托的寫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寫蓮,還提到了什么花?幾次提到?作用是什么?

襯托的兩種類型——正襯,反襯

(1)陶淵明愛菊

世人愛牡丹(襯托,表現(xiàn)自己獨愛蓮,與眾不同)

予愛蓮

(2)菊 花之隱逸者

牡丹 花之富貴者(襯托,表現(xiàn)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蓮 花之君子者

(3)菊之愛 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 何人(襯托,感慨世風惡濁,表現(xiàn)作者潔身自好)

牡丹之愛 眾

全面掌握文章內(nèi)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生長環(huán)境———濯清漣而不妖 純真自然,不媚于世

體態(tài) ———中通外直 內(nèi)心通達,行為正直

香氣 不蔓不枝 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 高潔獨立

風度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托物—————喻人

菊花牡丹 對比烘托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求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把學生活動有機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的方法,著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培養(yǎng)他們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以獲取知識、提高素質(zhì)、增長能力。設計的重點放在學生通過自學,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方法上,并把課堂當作他們能力展示的天地,激發(fā)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滿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有些學生還是沒有調(diào)動起來,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多找尋方法,促進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教學反思

一、內(nèi)容太多,課堂太緊張??梢钥紤]減去課堂環(huán)節(jié)的“2、口語練習,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變之為課外練習;補充資料可以再精簡,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詩朗誦或板書。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些時間。

二、課堂朗誦不足,在課內(nèi)完成背誦任務有點難。利用下午自習完成背誦任務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四個名詞sunglasses, gloves, umbrella, scarf。

2、在a部分對話的基礎上,運用本課時及a部分學過內(nèi)容進行實際的交際活動。根據(jù)不同的天氣情況,自己搭配不同的服飾。

教具準備:

ppt課件、單詞卡片。

教學重點:

本課時的四個單詞。

教學難點:

在實際情境中運用詞匯,根據(jù)不同的天氣選擇正確的服飾并交流。

教學過程:

一、warming up

1、let’s sing.(盡快將學生從課間拉到英語學習中來。)

2、review.(復習第五單元一組“clothes”單詞,用舊知來引出新知。)

3、let’s group.(將復習過的單詞進行分類,有利于之后更好地開展對話。)

二、presentation

1、a.通過兩個對話完成購物。

b.shopping bought a pair of shoes and a hat.now,she wants to go back home.引出“umbrella”教學。

c.放“umbrella”于對話中的操練。

2、晴天引出“sunglasses”教學,然后對話操練。

3、下雪引出“scarf”和“gloves”教學,通過對話操練。

三、consolidation

1、take a trip.(通過百度查找天氣,最終shopping選擇newyork去旅游。)

shopping:it’s hot. so i put on my t-shirt.

(讓學生明白旅游前如何做好準備,不同的天氣要穿不同的衣服。)

2、group work.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let’s take a trip.

(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了解7、8月份各地的天氣情況并做選擇,最后根據(jù)選擇的城市準備不同的服飾。)

四、布置作業(yè)

1、聽錄音,熟讀p59。

2、完成p59的表格,并說一說。

3.、(自選)和父母親討論暑假旅行安排,說說需要的物品。

五、板書設計

pep4 unit6 a let’s learn

umbrella

scarf

gloves

sunglasses

六、教學反思

在進行group work的時候?qū)W生的要求并不是很清楚,有些同學不太清楚課堂學習的要求。課堂上由于第一次參加講課演示緊張導致原先的教學計劃被打亂,原先的教學步驟被打亂,在課程內(nèi)容上有點急,沒有很好的闡述我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希望下次能夠更好的表達我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用語的使用不是很流利,在課堂中有些地方想表達的內(nèi)容自己表達的不是很清楚,不能很好的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我想這也是一名新教師和老教師之間的差距?;匦R院笪視瘢瑢W校優(yōu)秀的老教師們,如何用最簡單,學生最容易接受的語言來表達教學內(nèi)容。經(jīng)過這次的教學評比,我看到了自己與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學習到和接受到了全省優(yōu)秀教師們的教學方法,教學經(jīng)驗,教學理念。對我的觸動很大,也讓我對以后的教學表達指明了一條道路。感謝這次的活動,讓我們這些新接觸教師崗位的新人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給我們新人提供了表達自己新教學理念的平臺。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篇4

活動四:歸還拾物索要報酬該不該

設計意圖:力求設計開放的情境,圍繞“歸還拾物索要報酬該不該”的認知沖突,采用網(wǎng)上跟帖的形式,引發(fā)思想碰撞,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1.閱讀教材“探究與分享”欄目。

2.學生對三位網(wǎng)友的觀點進行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

3.指導學生圍繞“歸還拾物索要報酬該不該”展開課堂小辯論。

提示: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xiàn),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一個方面;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撿到失物要歸還,否則丟失東西的人該多么著急呀!撿到失物及時歸還原主是一種法律義務,不歸還有可能構成違法犯罪。

知識鏈接:我國法律要求公民必須做出的行為還有:愛護公共財產(chǎn);已被確診為惡性傳染病患者的,應接受隔離、及時就醫(yī);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公民必須保守國家秘密;公民必須遵守勞動紀律;公民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活動五:搶劫財物做不得

1.閱讀教材“探究與分享”欄目。

2.小斌等人因觸犯刑法身陷牢獄,我們從中得到怎樣的警示?

提示: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禁止公民實施某些行為。我們要依法履行公民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

案例分析:2017年6月2日,依據(j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關于依法處理監(jiān)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簡稱《意見》),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qū)人民法院作出裁決:支持申請人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的申請,撤銷湖南省道縣村民何某、李某夫婦對女兒妞妞的監(jiān)護權,這也是全國首例異地撤銷監(jiān)護權的案例。為何異地撤銷親生父母的監(jiān)護權?原來,被發(fā)現(xiàn)時年僅8歲的未成年人妞妞被親生父母以每年5萬元的租金“出租”給某盜竊團伙,被犯罪嫌疑人何某帶往全國各地行竊。

思考:湖南省道縣村民何某、李某夫婦對女兒妞妞的監(jiān)護權為什么被撤銷?

提示:我們要依法履行公民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篇5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qū)W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在教“10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她的教學是這樣設計是“7的組成”,她的設計如下:

師:你們到過市場買過菜嗎?

生:有著不同的回答。

師:你們都有愛吃魚嗎?(愛)。

師:很好。因為魚含有豐富的鈣、鐵、蛋白質(zhì)等,對我們身體有用的物質(zhì)。

師:請同學們看上黑板,下面老師讓大家來數(shù)一數(shù)黑板上的魚(出示7條魚的教具),誰來數(shù)一數(shù)黑板上老師掛了多少條魚?

生: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7條)。

師:你能用算式來表示你是怎樣數(shù)的嗎?請同桌同學相互討論寫出你們的算式,看誰寫得最多、最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說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條魚加上4 條魚等于7條魚,列式為:3+4=7 。

生:我把它看成2條魚加上5條魚等于7條魚,列式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條魚加上6條魚等于7條魚,列式為:1+6=7

……

師:你們說的都對。

師:最后反饋小結 。

教師做到了:1、 在教學中既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又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shù)“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zhì)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fā)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

這樣的教學,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二、設計質(zhì)疑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教學設計:

師:前面我們學習過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取決于什么?它們的公式各是怎樣的?

師:我們先回顧一下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取決于什么?周長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生:取決于正方形的邊長,即:c=4a

師: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是什么關系?為什么?

生: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因為四條邊長相等。

師:矩形的周長又取決于什么?周長計算公式是什么?

生:矩形的長和寬的和:即:c=2(a+b)

師:矩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的和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

生:周長總是等于寬與長的和的2倍;因為矩形兩條對應邊相等。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取決于什么呢?為什么?

生:(通過思考后,發(fā)現(xiàn)圓的直徑不同,圓的大小也不同)圓的周長取決于的直徑,直徑不同周長也不同。

師: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有沒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著一個固定的倍數(shù)關系呢?如果有我們就能夠根據(jù)這個倍數(shù)關系來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對不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實驗、操作、學生自我質(zhì)疑、最后發(fā)現(xiàn)公式)

在這個教學筆者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zhì)疑、實驗后歸納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為3倍多一點。筆者趁機引入π,順利地完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教學。2、筆者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diào)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4、教學中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

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chuàng)造學習的規(guī)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維。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chǎn)生求知欲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發(fā)散思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我校四年級教師在教學“分數(shù)的分數(shù)的加法時”的設計。

師:出示蘋果的教具問學生你們都有吃過蘋果嗎?

生:吃過。

師:如果你媽媽買回的蘋果只有一個,而你又要把蘋果分給你的爸爸和你的媽媽,你會怎樣分呢?

生:思考后匯報,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師: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況,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幾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媽媽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應該吃了幾分之幾?

師:出示條件:有一個蘋果,小明吃了這個蘋果的2/4,爸爸吃了這個蘋果的1/4,

師:看了這些條件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幾分之幾?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幾分之幾?

生:小明與爸爸一共吃了幾分之幾?

生:剩下幾分之幾還沒有吃?

……

師:你們提的問題都很好。

然后按照學生所提的問題一一解決。讓學生從這些問題中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綜合得到分數(shù)的加法規(guī)律是:“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其教學特點是:1、重視課程的開發(fā),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shù)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guī)律。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趣味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松地獲取知識。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guī)律,創(chuàng)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yǎng)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于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么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篇6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含反思

轉(zhuǎn)載

標簽: 分類: 教學設計

蘇教版六數(shù)上

教案含反思

教育

第七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25—26頁的例9、例10,以及隨后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六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操作、觀察、猜想、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資源:學生按小組分別準備30個左右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1.出示蘿卜或橡皮泥做成的長方體。

說明:這個長方體的長是3厘米、寬是2厘米、高是2厘米。

提問:我們剛剛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你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引導學生想到:關鍵是看這個長方體中包含多少個1立方厘米,也就是可以將它切成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演示切的過程。切完后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明確長方體的體積是包含多少1立方厘米。

2.設疑:蘿卜(或橡皮泥)是可以切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體都是可以切開的。那么又該如何去求那些物體的體積呢?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教學例9

1、操作準備。

(1)提出操作要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長方體,要求四人小組內(nèi)每人擺出的長方體各不相同。

(2)將擺出的長方體放在桌上,并編號。

2.觀察思考。

(1)提問:你能看出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并說說是怎樣看出來的,然后將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依次記錄在表格中。

(2)啟發(fā):怎樣才能知道這些由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成的長方體的體積? 引導學生依次去數(shù)每個長方體中包含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并記錄在表格中。

(3)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核對填寫的結果是否正確;選擇一些長方體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數(shù)出它們所包含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的。

3.分析推想。

提問:觀察表格中的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它們的體積,再聯(lián)系剛才數(shù)出它們體積的過程,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學生提出猜想:長方體的體積是它的長、寬、高的乘積。

三、教學例10

1.談話:通過剛才的操作和討論,我們提出了一個猜想。那么長方體的體積是不是它的長、寬、高的乘積呢?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2.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個長方體,提問: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這三個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啟發(fā):看著圖想一想,你能根據(jù)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來思考上面的問題嗎?

3.提出操作要求:先按自己小組的想法擺一擺,擺好后數(shù)一數(shù),看看一共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學生動手操作。

4.組織交流:擺出的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這個結果與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樣嗎?

追問:如果再給你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你能想像出怎樣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來嗎?擺出這個長方體一共要用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

四、概括公式

1.提問:根據(jù)剛才操作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你能說說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嗎?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通過交流得出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x寬x高

2.繼續(xù)提問: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長方體的直觀圖),你能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學生嘗試后,交流得出:

3.啟發(fā):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特點?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交流得出:正方體的體積二棱長×棱長×棱長

進一步啟發(fā):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體的公式時,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教材第26頁對此作了詳細的說明。請你打開課本看一看。

讓學生閱讀后說說正方體體積的字母公式,并重點追問每個a3的含義,進一步明確a3的讀、寫方法。

五、應用拓展

1.做“試一試”。

先讓學生說說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再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注意讓學生先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再說說分別是怎樣列式的。

2.做“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分別說說每個圖形的長、寬、高或棱長,再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關注學生是怎樣得到每個幾何體的體積的。如果有學生仍舊是用數(shù)小正方體個數(shù)的

方法,要引導學生與用公式計算的方法相比較,強調(diào)用公式計算更簡便。

3.做“練一練”第2題。

選擇幾個式子讓學生說說其表示的意思,再讓學生計算出每個式子的得數(shù)。

4.做練習六第2題。

先讓學生自主讀題,再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從里面量車廂的長、寬、高,然后讓學生列式解答。

六、全課小結(略)

七、課堂作業(yè):做練習六第1、3題。

教學后記:

一、聯(lián)系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是在理解了體積的概念和體積的單位以后教學的,教師通過切開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看看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引入計量體積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是不能用切開的方法來計量物體的體積的.教師采用了讓學生用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拼擺長方體的實驗,引導學生找出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方法。教師考慮到學習數(shù)學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要讓學生認識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考慮到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如,不是所有物體都能切開,)怎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如,找到計算長方體體積的公式,)從而從實踐上升到理論,找到解決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

二、加強實際操作,發(fā)展空間觀念。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重大的發(fā)展。然而此時,學生對立體的空間觀念還很模糊,教師特別注意到加強實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深對長方體計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給了學生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讓學生擺放出不同的長方體,并把長、寬、高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jù)記錄的長、寬、高,擺這個長方體一排要擺幾個小正方體,要擺幾排,擺幾層,一共是多少個小正方體。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個長方體所含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最后,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學完長方體的計算公式后,教師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lián)系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正是教師正確把握了本冊教材的重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實際操作。通過實際觀察、制作、拆拼等活動,學生清楚地理解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并能夠根據(jù)所給的已知條件正確地計算有關圖形的體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阻礙了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就要實現(xiàn)三個轉(zhuǎn)變:教學目標,由以知識傳授為主改為增長經(jīng)驗、發(fā)展能力;教學方法,由以教師為中心改為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氣氛,由以嚴格遵守常規(guī)改為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在新的教育觀念的指導下,教師在本節(jié)課中大膽地實踐,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給學生最大限度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歷了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生、形成過程,掌握了數(shù)學建模方法。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熱情讓每個聽課老師都能感受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因為它不僅僅讓學生學會了一種知識,還讓學生培養(yǎng)了主動參與的意識,增進了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并從活動中形成了數(shù)學意識,學會了創(chuàng)造。

第八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公式

教學內(nèi)容:第28頁的練習六4~8題。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學生已經(jīng)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了解體積的意義,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在探索中通過分析、比較、歸納,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這一直棱柱體積的通用公式。

“練一練”和練習六第4—8題,先直觀看圖計算,再比較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與前面所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的不同和聯(lián)系,在比較中鞏固上述公式的推理過程,然后在練習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體積公式,又使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還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計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jīng)歷比較、討論、驗證、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體積計算有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篇7

現(xiàn)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zhì)上講,學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圍繞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問題,圍繞所設計的問題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問題該怎樣設計?圍繞問題該怎樣進行教學,才能使教學效率得以提高?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問題設計的策略及反思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著名數(shù)學家費賴登塔爾認為:“數(shù)學源于現(xiàn)實又寓于現(xiàn)實,數(shù)學教學應從學生所接觸的客觀實際中提出問題,然后升華為數(shù)學概念、運算法則或數(shù)學思想?!边@一觀念既反映了數(shù)學的本質(zhì),同時說明了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在《有理數(shù)的加法》一節(jié)的教學導入時,我首先出示了一周來本班的積分統(tǒng)計表(表中的得分用正數(shù)表示,失分用負數(shù)表示,)讓學生觀察: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計

積分 +3 -2 -4 -2 +2 +4

然后提出問題:“誰能幫我們班算出這一周的總積分呢?”結果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能用“抵消”的方法統(tǒng)計出這一周本班的總積分。然后我出了一道算式題:“(+3)+(-2)+(-4)+(-2)=?”發(fā)現(xiàn)學生不知道該怎樣算。當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認知沖突時我便引入了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最后我用表中的數(shù)據(jù)分成了幾種類型,如正數(shù)加正數(shù)、負數(shù)加負數(shù)、正數(shù)加負數(shù)等,展開新知學習,教學效果較以前有明顯改觀。

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在于:(1)導入的情境問題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2)情境問題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引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當然,情境問題的創(chuàng)設不當,會直接影響教學。比如,在《函數(shù)》一節(jié)的教學時,我用游樂園中的摩天輪引入,當我提出問題:“同學們,當你坐在摩天輪上,隨著時間的變化,你離開地面的高度是如何變化的?”我發(fā)現(xiàn)學生幾乎沒有反應,只是偶爾聽到:“摩天輪?”“很危險……”本來是一個很典型的函數(shù)問題,只因為農(nóng)村學生對該情境的認識模糊,一時沒有進入到虛擬情境中來,導致課堂開端出現(xiàn)“僵局”,也影響了后面的教學工作的勝利開展。

2、教學重點、難點處的問題設計

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重點與難點的處理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通過設計好的問題串可以強化重點與突破難點。例如,《結識拋物線》一節(jié)的教學重點就是做二次函數(shù)y=x2的圖像并根據(jù)圖像認識和理解函數(shù)的性質(zhì)。而作圖過程又是一個難點問題,要從所畫的圖像中發(fā)現(xiàn)并歸納性質(zhì),首先得畫出較準確的函數(shù)圖像。在學生畫圖像的過程中,我抓住學生的幾種錯誤畫法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1)根據(jù)你畫的圖像,給自變量x任取一個值,函數(shù)y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嗎?(2)自變量x的范圍是什么?(3)在0

3、例題或課堂練習中的問題設計

例題教學具有及時鞏固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雙重功能,隨堂練習是檢查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效果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之一。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優(yōu)選例題,精心設計層次分明的練習,能夠讓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思考并解決問題,獲得問題解決的成就感和快樂感。例如筆者在《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與性質(zhì)》一節(jié)的教學中設計了一道這樣的問題:已知a(-2,y1)、b(-1,y2)、c(2,y3)三點都在反比例函數(shù)y=k/x(k>0)圖像上,(1)比較y1、y2、y3的大小關系。(2)若d(a,y1)、e(b,y2)、f(c,y3)三點也在反比例函數(shù)y=k/x(k>0)的圖像上,其中a0判斷y1、y2、y3的大小關系。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對問題(1)采用了直接代入計算的方法得到結果,對問題(2)顯然用代入法難以得到結果,這時,我讓學生小組討論來解決。經(jīng)過討論后,學生a回答:“因為k>0時,反比例函數(shù)y隨x的增大而減小,而ay3?!睂W生b回答:“我們組用特殊值檢驗得出y20,所以y3>y1>y2?!睂W生c回答:“我們組根據(jù)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和性質(zhì)得到:當k>0時,在每個象限內(nèi),函數(shù)y的值隨自變量x的增大而減小,由此可得y3>y1>y2?!苯?jīng)過對以上不同做法的比較和鑒別,學生對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的性質(zhì)中“在每一個象限內(nèi)”這一條件有了徹底的理解。可見,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例題或練習問題,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決,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到了解決問題后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4、在學習反思中的問題設計

初中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相對欠缺,學生“重結論,輕過程”的現(xiàn)象較普遍,對學習結果的反思意識淡薄,自我評價不徹底,做錯的題目一錯再錯。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徹底分析錯因,讓學生在錯題中有反思的機會。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時很容易出錯,針對學生做錯的題目,我設計了如的表格:

通過引導學生對錯因徹底分析與校正,學生明白了產(chǎn)生錯誤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出了幾道解方程的練習,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確實重視了錯誤,效果明顯有所好轉(zhuǎn)。

總之,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學問題的設計確實是一種學問,是一種藝術。要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體驗,在對問題的分析、探索與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人分享成果,來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