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在教學反思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達標,我們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的教學問題表達出來,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欣賞的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閱。
欣賞的教學反思篇1
音樂欣賞是人類訴諸于聽覺的感性活動,它能喚醒人的音樂感覺。那么,怎樣在中學音樂欣賞課中喚醒學生的音樂感覺呢?這就要*中學音樂教師按照新的課程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耳、眼、手等感官來感受音樂(如:用懂音樂的耳朵來聆聽世界萬物之聲;用聰慧的眼睛來捕捉人類、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間;用稚嫩的雙手描繪出心中充滿童真的音樂的藍圖。),從而引導出學生豐富的敏感性。那么,作為音樂教育者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呢?我認為要從課內外多方面啟迪學生感受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并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內涵。
從課外,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與課本欣賞課題相關的各種資料(音像、圖片、與音樂相關的實物等),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錄下各種美妙的聲音,配上自己的解說,制作成一個有關音樂專題的片斷。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來體驗音樂,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從課內,切忌音樂教師把音樂欣賞課上成政治理論課,應該讓“樂、情”始終貫穿整個音樂課堂。
首先用這堂課的主題音樂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音樂課堂,讓學生產生一種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師緊接著再趁熱打鐵,讓學生隨心所欲地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展現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緒體驗。表達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如此引導后的效果如下:學生們有用彩色的畫筆繪出抽象的線條、不規(guī)則的圖形或具體形象的實物實景來表達的;也有用樸實或華麗的文字語言————詩歌、散文的形式來表達的;還有躍躍欲試想用舞蹈形體動作來表達展現的……教師只需微笑地帶著欣賞肯定的目光投向您的每一位學生,并對他們的表達方式作出一定的評價,您的第一個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經在自然而然中達到了。
欣賞的教學反思篇2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的藝術,是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對音律、節(jié)奏來感受于人們的心理,使人們在感知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滿足。音樂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審美能力、開拓學生思維有著積極促進作用。《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yǎng)成聆聽音樂良好的習慣,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新課程標準還在“分學段的內容標準”中,把“創(chuàng)造”作為專門一項予以闡述??梢?,音樂新課程標準是十分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氛圍開放自由;
在音樂教學課堂上學生能否用心去傾聽,能否積極地合作交流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直接影響欣賞的效果與質量。要讓聽與情感體驗融為一體,首先從聽入手,“聽”包括“精聽“和“泛聽”。精聽:指學生反復聽,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耳朵和心靈去進行分析、感受、鑒賞,直到從中聽出“味”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避免灌輸性的講述,我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平等、開放的氛圍。讓孩子們在交流中提出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動,去實踐,去玩!在玩中感受音樂,并培養(yǎng)孩子們肢體協調能力,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個性。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有人說:“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而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學生時代是富于想象的時段。用音樂的閘門,培養(yǎng)孩子們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在教學欣賞《電閃雷鳴波爾卡》時,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使學生自主學習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我設計讓學生聆聽音樂后,思考音樂的感受,音樂中用了哪些樂器?分別表現了自然界的什么聲音?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自制樂器來表現音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學生樂學。在欣賞《鱒魚》時,我也是將兩種不同形式的《鱒魚》音樂讓學生欣賞,一種是樂曲,一種是合唱。目的是豐富聽覺、引發(fā)思考、激活課堂,發(fā)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設計提問:這兩首音樂表現同一內容,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這一提問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大家議論紛紛。接著,我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樂曲是由多種樂器演奏的,氣勢恢弘,具有立體感;而合唱聲音優(yōu)美,具有感染力。這樣使音樂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充分展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三、創(chuàng)設創(chuàng)造性課堂,組織創(chuàng)造性活動;
創(chuàng)作音樂旋律對學生來說是一件較為困難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積累音樂創(chuàng)作和挖掘創(chuàng)造思維的手段。課堂上我利用游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與自信。在認識唱名do、re、mi、三個音后,我讓孩子們玩“找朋友”的游戲,增進學生合作意識。請幾位同學分別戴著畫有do、re、sol的頭飾找朋友,如兩個“do”音在一起便是“do 、do” ,如兩個do 在一起而re站住一邊,便是“do 、do 、er ”。通過找朋友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旋律,整理好用投影儀打出,讓學生自己唱出自己編寫的旋律。同時還選擇一些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學生熟悉、喜歡的兒歌,輔導學生編配上旋律,讓學生唱出來,選出編得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并讓全班同學學唱,這樣不僅極大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而且挖掘了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的潛能。
不同的顏色和不同的圖形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不同情緒的音樂也能表達不同的情感。如在欣賞《杜鵑圓舞曲》時,我啟發(fā)學生:“從音樂中你想到什么情景?”鼓勵學生把想象的情景說一說。接著再聽,請學生用不同的圖形來區(qū)分兩段音樂主題,讓孩子們在音樂中用圖形和顏色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有的同學用了藍色、紅色。我問他們選擇的原因時,他們說因為這些顏色都很明亮和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很相符。音樂、色彩、圖形的結合給了學生很深刻的刺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欲望。在一種自由而富有感情的氛圍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其思維也活躍起來,他們的色彩感覺、音樂感覺都得到發(fā)掘與提高,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
音樂本身就是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應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興趣,鼓勵學生求異思維,使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很好培養(yǎng)。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老師應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的靈感。
欣賞的教學反思篇3
在這節(jié)課的教授中,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欣賞無聲的《葫蘆兄弟》影片,讓學生初步感受沒有聲音的影片是怎么樣的?然后通過三段不同音樂情緒的欣賞,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沒有音樂的影片與有音樂的影片的差別。通過動一動、演一演,不僅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自主的去學,讓他們自己發(fā)現問題和指導他們主動的去自主的解決問題,而且為下面的知識點作了鋪墊。
那么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呢運用了動畫片《龜兔賽跑》的影視片段,讓學生先通過聽音樂感受音樂形象,再通過學學烏龜和兔子走路讓學生根據音樂形象來挑選小樂器,跟著鼓點和琴聲走一走,反復感受兩段音樂不同的情緒,同時也很好的復習和鞏固音的強弱、快慢,再通過形式多樣的故事表演,讓小朋友充分感受不同的音樂可以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收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錯。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拓展部分,讓小朋友把三段音樂和三段影片配對,提高他們對電影音樂的理解。授課中,我用“音樂編輯遇到了麻煩”的假設,讓小朋友幫助音樂編輯找一找的表現形式,既發(fā)揮了小朋友樂于助人的精神,又調動了小朋友學習的積極性,讓小朋友融于此景、此音樂,很好的活躍了課堂學習的氛圍,較好的鞏固了前面學過知識。
在這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通過師聲的互動、內容的細化、形式的多樣,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氛圍,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教學任務,基本達到了課前的設想。
欣賞的教學反思篇4
不經意間,我隨手打開《中小學音樂教育》。章連啟老師撰寫的《課評之反思——參與“第四屆全國中小學音樂教學錄象評比”活動有感》一文震撼著我的心靈。我反復閱讀,細細品讀那字里行間蘊藏的深刻內涵。章老師在圍繞“關于不適度地強調學科綜合的問題”的論述中對當前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實踐及這次評比活動的部分課例談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在音樂教學中,學生探究的主要對象不是音樂,而是音樂之外的其他藝術或人文學科——如舞蹈、美術、文學等。音樂成了學習其他學科內容的陪襯”。這不由得引發(fā)了我對前不久執(zhí)教的音樂公開課《天鵝》的深層反思。
在那堂課上我將音樂、舞蹈、美術結合起來教學。在欣賞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鵝舞曲》時引導學生學跳芭蕾舞,而在欣賞圣—桑的《天鵝》時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音樂想象畫。特別是為了學生能畫好《天鵝》,我還有意請美術老師在美術課上輔導學生畫天鵝,并在公開課上讓學生觀看了一小段天鵝的生活錄象,為的是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音樂想象畫時,能較好地畫出天鵝的各種神態(tài)。的確,學生不負我望,果真創(chuàng)作出栩栩如生的天鵝,有的在戲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飛翔,有的在洗澡……最后我還請學生從黑板上張貼的一幅幅天鵝圖中評價出最好地表現樂曲《天鵝》意境的作品。我暗暗竊喜,“音樂與美術的綜合”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可是,課后聽課老師并沒有過多的褒獎我的這種“創(chuàng)新”之舉,而是辛銳地指出,讓學生在《天鵝》音樂聲中畫天鵝,難道真的體現了學科綜合的思想了嗎?這樣做,和美術課上請學生在背景音樂下畫天鵝有何區(qū)別呢?更何況,還有一些孩子不會畫,把天鵝畫成了鴨子。那么,音樂和美術應該如何綜合呢?他說,我們可以從表現音樂的基本要素入手,啟發(fā)學生通過不同的線條、色彩等手段來詮釋音樂,如音樂強時,線條粗;音樂弱,線條細;旋律跌宕起伏,線條凹凸有致;旋律平穩(wěn)連綿,線條柔和舒展……
專家們的話深深地啟發(fā)了我。是啊,把音樂與美術結合起來是為了更好地拓展藝術審美空間,增強藝術趣味,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從而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而欲達此目的,貴在把二者靈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學生把音樂形象描繪下來,教師應啟發(fā)每個學生用各自獨特的畫面構思去表達同一音樂主題。當我們啟發(fā)學生描繪一幅圖景的時候,不應當無形地誘導學生一起去尋找同一種圖解,而要鼓勵他們去積極尋找各式各樣的屬于自己的圖解。
通過這次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我真切地意識到我們教師要扎實有成效地開展課改,應深入學習理論,加強實踐,并要學會反思,那樣才能在正確的改革道路上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欣賞的教學反思篇5
音樂欣賞課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發(fā)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這兩周的音樂欣賞課內容中,我發(fā)現大部分的學生對音樂欣賞課不感興趣,當我一播放欣賞歌曲的時候,這幫孩子聽都沒聽就叫著:“老師,能不能不要聽啊,好難聽啊,能不能聽流行音樂啊。”等等。我發(fā)現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讓孩子懂得欣賞音樂,到學會聽音樂欣賞,這一過程,對于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值得思考,也是值得挑戰(zhàn)的任務。
我們的音樂欣賞課內容大部分跟我們的生活及我們一些歷史掛鉤的,并且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表達的內在涵意,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知道這個道理,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讓學生懂得歷史,懂得每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表達的意義,不能只讓學生唱會歌曲就算交任務了。
如何在欣賞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音樂欣賞的興趣,其中最有效的放飛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愉快的音樂情境,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最簡單、通俗、藝術化的語言敘述是我們在音樂欣賞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欣賞課中,我們還可以運用引導法,把學生引入我們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圖片的引導、講述音樂背景,把學生帶入音樂的海洋里,跟著旋律作畫,還可以讓學帶著問題去聽音樂,這樣也可以引起他們的主意力。
我想,這樣的話應該就能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審美能力,上好音樂欣賞課是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的起點。
欣賞的教學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用表演動作、表情、打擊樂器及嗓音等來表現音樂。讓幼兒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和表演的快樂。
2、在游戲過程中,培養(yǎng)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與他人共享活動空間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查找有關森林動物的資料,重點了解獅子的動作、聲音。
2、多媒體課件。
3、三種打擊樂器(腰鼓、木魚、鈴鼓)。
活動過程:
一、播放幻燈片,教師講故事,引出課題。
師:在神秘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的奇妙樹,它們都在那忙來忙去,忙著搬家了。它們?yōu)槭裁匆峒夷兀渴巧掷锩嬲l要來了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完整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一起整體感知音樂。
討論:
1、剛才的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有力、害怕、恐怖)
2、你覺得是誰要來了?(老虎、獅子、獵豹)師:對了,老師來告訴你們這首強壯有力的音樂就是森林之王獅子要來了。獅子要來了,森林里的氣氛就變得緊張起來了。奇妙樹們害怕了就忙著搬家,它們會找一個地方停下來不動,獅子就不會發(fā)現它們了。待會兒我們就請小朋友來扮演奇妙樹,音樂一開始奇妙樹就搬家搬家,音樂停的時候你們就變成一棵奇妙樹不動了,可以嗎?
三、分段播放音樂
1。播放樂段一,幼兒跟隨老師一起扮演奇妙樹。
(1)幼兒隨音樂扮演奇妙樹。
(2)師幼一起討論獅子大王的動作并表演。
師:這個時候,森林之王獅子真的來了,它今天要穿過森林。獅子是怎樣走過森林的呢?我們一起來學學獅子怎樣走的。(師幼一起學獅子走路)
好了,森林之王獅子來到森林,它要讓其他小動物都知道大王來了,它會做什么呢?(幼兒討論:吼、叫)
獅子是怎樣吼的呢?請小朋友來學一學。
森林里的奇妙樹聽見了獅子的吼叫聲會怎么樣?(幼兒討論:不動、害怕)
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聽聽什么音樂是獅子走來了,什么音樂是獅子在吼,什么音樂又是奇妙樹在害怕。
2、幼兒欣賞樂段二,感受獅子大王狂吼和奇妙樹害怕。師:剛剛你們覺得是大獅子來了還是小獅子來了?(大獅子)
大獅子走起路來是怎么樣的?(沉重、有力、慢)
3、再次播放樂段二,幼兒隨音樂節(jié)奏表演。請表演好的幼兒做示范。
師:(1)獅子大王突然停了下來,坐在了奇妙樹的旁邊,奇妙樹害怕極了,獅子大王它要等它的伙伴嗎,小朋友猜猜它的伙伴會是誰?(小獅子)
(2)對了,它是在等小獅子。大獅子和小獅子約好了要一起穿過森林的,但小獅子的腳很短很小,步伐就比較小,它要跟上大獅子就必須要走快一點。我們來學學小獅子走路。小獅子追上了大獅子,它們就一起往前走,突然又停了下來,他們在想,今天的森林有點特別,這些樹和平常不一樣。它們就轉過身對著森林,猜猜它們要做什么?(吼)對,它們要吼,但是聲音要比平時大很多。讓我們來試一試它們大吼一聲。
4、播放樂段三,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表演小獅子和大獅子。
四、完整播放樂曲,幼兒分角色表演,師強調每個角色的特點。
五、出示音樂圖譜。
1、變魔術。老師有一只魔術筆,猜猜會變出什么來?(幼兒討論)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的魔術筆聽著音樂會變出一些什么來?
師引導幼兒講讀魔術筆變出的圖譜。
2、隨音樂播放ppt音樂圖譜,檢驗剛剛幼兒講讀魔術筆變出的圖譜的正確與否。
六、出示打擊樂器,引導幼兒討論為樂曲編配打擊樂器,并聽音樂看圖譜為樂曲伴奏。
活動延伸:將打擊樂器投入到表演區(qū),幼兒可繼續(xù)表演。
欣賞的教學反思篇7
“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新課程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音樂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種音樂能力,都是在音樂感受能力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激勵學生對所聽音樂發(fā)表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盡可能地為學生樹立終生學習和享受音樂的目標奠定基礎。
一、重開放式,輕關閉式。
在這里的“開放”,本人詮釋為問題的答案范圍寬;而“關閉”則是局限在某個具體的小范圍問題去思考。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偏重開放式地提問題,讓學生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感受發(fā)表自己個性化見解,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反之,則要盡可能地避開關閉式地提問題。學生是教學最有用而廣泛的資源,我們應從多方面去開發(fā)他、塑造他,如果把學生引入一種思維或關在一個“峽谷”,以我個人的實踐來看,會出現三種結果:
1不適應或這種思維較弱的學生對課堂產生厭感,甚至恐懼感;
2就算是適合某位同學的強項思維,如果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也會成為定向思維,出現智力偏向
3整個課堂會很冷清,因為它不是面向全體學生,不注重四面鮮花齊放的創(chuàng)設。據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在欣賞課《瑤族舞曲》中,進行到欣賞第二部分主題時,我第一次是這樣設計問題: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完成以下三個問題: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較弱)。學生聽后,老師按順序逐個引導回答。實踐后,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關閉式問題的局限,學生的`表現為兩種:一是根據提問都不會的學生干脆不說;二是知道個別答案但順序不對的也靜止不動。由于沒有空間讓學生去暢談,所以整個課堂陷入了凍結階段。輕松、愉快的情緒一時被緊張、恐懼取而代之,結果以失敗告終。之后,本人經過請教別人與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把這個問題設計為: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并說說你的感受。欣賞音樂后,課堂真是像炸開了花,精彩不斷,想說的同學非常多,既分別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個性化的見解。如:“這一部分主題速度較慢,力度較弱,旋律悠揚,讓人聽后的感覺是悠閑自如,心情舒暢,所以我很喜歡。”我給予肯定鼓勵說:“談得真好!掌聲謝謝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學說:“這一部分是以木管樂器獨奏為主,音調統(tǒng)一,音色清晰、悅耳,讓人陶醉其中?!蔽乙布皶r給予表揚說:“聽得真仔細,說得也很完整,掌聲表揚!”……雖然這些說法有時會出現大同小異,但是它是學生自己獨立感受的結果,是開放課堂產生的效果。學生高興、自由,老師輕松、自如,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自由的課堂,對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最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環(huán)節(jié)。
二、重體驗式,輕講解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是不能“教”的,音樂的非語義性與不確定性決定了其教學機制主要不是依靠講授和詮釋的方式來進行。根據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致使我們在音樂欣賞課中必須重視體驗式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到音樂情緒帶給自己的影響,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反之,以大量的語言去講解音樂的特點、情感內涵、曲式結構等,盡管你講得多么精彩,語句修飾得多么華麗,結果都會成為學生的耳邊風、紙上談兵罷了。
根據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賞課《春節(jié)序曲》中,是這樣設計的:進行到樂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題,等學生展開自己的聯想去想象
出鑼鼓宣天的場景后,我給學生提供鑼、鼓、镲、三角鐵,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并用以上的打擊樂器去表現出你心中熱鬧歡騰的場景。話音一落,大部分同學一擁而上,這難道不是學生渴望體驗、渴望表現的體現嗎?見此,我靈機一動,把打擊樂器分給個別平時不積極的同學,平時積極的同學用各種樂器的打擊動作和模仿各種樂器音響來表現,以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一聲令下,教室一片歡騰,有樂器的聲音,有嘴巴模仿各種樂器的聲音,同時還有旁邊同學的笑聲,大家樂在其中。見到如此歡快的場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動作融合進去,頓時,表演的同學更加起勁了,這時,整個課堂變成了學生快樂的海洋,自由演繹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鐘后,個個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時給予表揚。
以上的案例,我緊緊抓住人的第五個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運用了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帶領學生進行一次通過音樂去感受節(jié)日的歡快,通過參與活動去體驗樂曲的內涵,讓學生在輕松中得到藝術熏陶。因此,在音樂欣賞課中,要以體驗式教學法為主,舍棄頻繁無味的講解式教學法。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堂,不是教師自我展現才藝的舞臺、生從師教的課堂,而是以學生為主,師生共營的課堂。在教學中,應帶領學生順序漸進,重在參與,重在過程,有良好的結果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應以發(fā)展性評價的方法去促進、完善。千萬不要出現恨鐵不成鋼的急切心理。并且在開放式提問題與體驗式教學法的實踐中,一定要以發(fā)展、激勵、發(fā)現為指導思想,努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快樂,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