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動筆寫教學反思前,一定要認真思考在教學期間的種種情況,為了回顧教育活動中的不足與收獲,我們應該認真寫好教學反思,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夏》教學反思參考7篇,感謝您的參閱。
《夏》教學反思篇1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3.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及相互位置關系。
4.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互助,游戲激趣等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參
與課堂教學與經歷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的學習過程,領悟合作、互助、討
論、交流的意義,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
2.教學過程:采用直觀教學原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3.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眼、動腦、動手、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今天正確反映在地圖上的海陸面貌,是無數(shù)人科學
研究的結果。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難點
1.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2.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形圖、自制各大洲輪廓剪紙圖片。
2.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活動法、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同學們,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嗎? (不是)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嗎? (加加林)他說: “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該叫作‘水球’,而不應叫‘地球’?!边@是為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世界的海陸分布》。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講授新課』: 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板書)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辯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1.提出問題:觀點a:應該繼續(xù)稱我們居住的家園為“地球”;觀點b:應該把地球改為“水球”更為準確?
2.學生辯論:把全班分兩大組,雙方展開辯論,并讓學生說出證明各自觀點的理由。
3.印證觀點: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評價鼓勵后印證雙方的觀點。 ①出示地球儀:藍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東西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說明了什么?
③展示: “南北半球”圖觀察是否藍色面積大?
小結: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地球正如宇航員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存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
設疑:那么,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點?
讀教材“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海陸的面積比例各占多少? 學生總結:海洋占71%,陸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陸地”。(板書)
(拓展延伸)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是無數(shù)的科
學家及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英雄拼搏奮斗和科學探究的結果,地球還有很多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需要你們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tǒng)印象,將孤立的知識點穿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指導學生讀圖總結地球上水多于陸。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好奇心;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采用“分組搶答”的形式,理解有關概念。
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有關大陸、大洲、島嶼、大洋、海以及海峽的有關概念。
2.課件展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的景觀圖,并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3.各組代表提問本組成員進行搶答: (1)說出大陸、島嶼、半島和大洲區(qū)別。 (2)說出大洋、海和海峽的區(qū)別。
4.各組選一名代表,將上課前剪好的大洲輪廓,在組內進行辨別加深學生對大洲輪廓的印象。
設計意圖:文字與圖結合,分組搶答辨認。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并做到生生互動。
?活動三」:以游戲的方式完成:
1.選五組代表,分別演示將課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標拖動到相應的
位置上。規(guī)定當某一組代表演示時,其他代表轉身不看??茨膫€組完成得
好。
(答對,你真棒5分。答錯了,要認真?。?/p>
2、拼圖游戲:用大洲輪廓圖各組進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評出最快的組獎勵)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地圖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
?活動四」:以“分組討論”形式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世界地形圖,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為分界線?
2.分別說出亞歐、亞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線?
3.學生看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討論后各組代表訂正答案,并選出優(yōu)秀小組)
①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②分別說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別說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④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順序排列。
?活動五」:組織全體學生動手參與,用“簡單幾何圖形”在一張白紙上進行“一筆畫世界”的繪圖比賽。(可選幾幅畫的較好的讓學生傳閱,給予鼓勵)教師巡視查閱后,并引導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圖中的問題進行校正。 『達標練習』:(練習題三)
?課堂小結』:有付出就有收獲。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況,有關地球的知識還很多,需要我們今后不斷學習和探索。(板書提綱鞏固)
?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海洋與陸地
1.海陸比例:三分陸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
2.海陸分布:陸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關概念 大陸、島嶼、半島、大洲
海洋、海、洋、海峽
2.主要洲界: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3.七大洲大小順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4.四大洋大小順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總結與反思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七大洲與四大洋。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lián)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和規(guī)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fā)展自我,不斷的成長。
改進;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2、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比例,描述全球海陸分布的特點。
2、能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海、大洋和海峽。
3、能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洲和洋的分界線、輪廓圖和分布特征、比較它們的大小深淺關系。
4、能夠在空白地圖上準確標出七大洲、四大洋,并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輪廓及其相對位置,建立世界海陸分布的空間概念。
5、能準確掌握五條主要緯線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學難點:
七大洲的輪廓、位置、洲的分界線
教具準備:
ppt課件,主要包括各大洲輪廓圖、世界地圖投影圖、東西半球投影圖、各大洲分界線投影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我們都知道,我們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一個聚寶盆一樣養(yǎng)育著我們,但我們對它的認識有多少呢?它的地表和地下又是由什么來構成的呢?它在宇宙中又是什么樣子呢? 進行課的內容部分:
一、概念內容
1、請大家看圖(ppt托勒密在2世紀的地球地圖)當時的人們受科學技術的制約,才會得出這樣的結果,慢慢的人們認識到地球其實嚴格來說,不應該叫地球,而應該叫“水球”。經過科學測量(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附陸半球和水半球ppt圖)
2、建立起初步印象之后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提問)地球的地表都有些什么?(學生一起回答),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
大陸:陸地面積較大的(比格陵蘭島大);半島:一面與陸地相連,三面被水包圍的陸地;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大洲:大陸的附近島嶼合起來(全球分七個大洲);海洋:洋是海洋的主體,洋的邊緣部分叫海,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叫海峽。
(世界地圖ppt展示)請學生找一找格陵蘭島、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的)
過渡 我們了解了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這幾個基本概念后,我們現(xiàn)在來認識一下七大洲。
二、七大洲
⑴大洲名稱: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高)、歐洲(平均海拔最低)、大洋洲
(圖)讀p8各大洲面積輪廓圖,比較一下誰最大、誰最小(亞洲最大,大洋洲最?。??學生回答。找出它們面積次序規(guī)律: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那么七大洲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呢?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七大洲的輪廓有什么特征?請大家展開想像,用自己的想像來認識大洲的輪廓。(就近四位同學相互討論并記憶)
(ppt分別展示各大洲輪廓圖,要求學生按所給圖形次序說出大洲名稱) ⑵大洲的的分布及位置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請同學回答。
既然我們回憶起了半球的分界線,那么我們剛才我認識的大洲它們分別處于什么半球呢?
教師提問 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北美洲)(南美洲全部)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北美洲、亞洲、歐洲)(歐洲北美洲是全部)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美洲 南極洲 大洋洲 非洲有一部分在南半球)(南極洲全部)
那么如圖上我們所看到的,大洲與大洲之間是相連的還是不相連呢?它們以什么為界線分開的呢?
⑶大洲的分界線(ppt展示,同學生一起找出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歐洲與北美洲:丹麥海峽
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穿過大洲的特殊緯線:
主要緯線穿過的大洲:
北回歸線:非洲、亞洲、北美洲
南回歸線: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北極圈:歐洲、亞洲、北美洲
南極圈:南極洲
根據(jù)特殊緯線與各大洲的關系判斷各大洲所處溫度帶
歐洲:北溫帶、北寒帶
亞洲:熱帶、北溫帶、北寒帶
北美洲;熱帶、北溫帶、北寒帶
非洲:熱帶(大部分位于熱帶)、北溫帶、南溫帶
南美洲:熱帶、南溫帶
大洋州:熱帶、南溫帶
南極洲:主要位于南寒帶
上面我們學習了七大洲的名稱、輪廓、分布、分界線以及在地圖上標出各大洲位置,那么接下來,我們看一看世界地圖,我們發(fā)現(xiàn)各大洲之間除
被它們的人為分界線分開之外,還有大量的海洋分布,它們又是什么呢?(ppt展示)
三、四大洋
同學習大洲一樣,我們先了解一下各大洋的名稱(學生回答分別有哪四個大洋)
教師引導 我們知道四大洋的名稱后,我們還應了解大洋的什么呢?(位置)教師追問 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較直觀的描述大洋的位置呢?(學生討論回答)(相對位置)
教師講解 我們要看某一大洋的位置,應該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就是我們常說的相對位置,例如(指示ppt北極地圖)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之間。
⑴大洋的位置
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學生看圖回答)
教師點評正誤
太平洋: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
大西洋: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非洲,歐洲,{亞洲(地中海東岸就是亞洲,地中海是屬于大西洋的海)網(wǎng)絡爭論部分,用海和洋的關系先給學生講解} 印度洋: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
北冰洋:亞洲,北美洲,歐洲
教師啟發(fā) 我們除了用相對位置描述各大洋的位置之外,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描述大洋的位置呢?(方位描述)比如說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又如何描述呢?
教師啟發(fā) 反之,我們也可以這樣描述,如:亞洲東臨太平洋、北監(jiān)北冰洋、南臨印度洋。
那么我們能不能在剛才我用的主要緯線所穿過的大洲輪廓圖中標注出各大洋的位置和名稱呢?
⑵大洋的面積、水深關系
2太平洋:18000萬km 平均水深:超過4000米,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
深達11034米,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2印度洋:7500萬km 平均水深:3897米
2大西洋:9300萬km 平均深度:3575.4米,最大深度9218米
2北冰洋:1300萬km 平均水深:約1200米
⑶主要緯線穿過的大洋:(學生看圖找出結果)
1、北極圈: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2、北回歸線、南回歸線、赤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引導學生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描繪出各大洲和大洋(如簡單的三角形)
四、教師小結本次課的內容:
a、世界地表海陸分布情況: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b、(ppt圖)學生看圖讀: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名稱、面積大小深淺次序。
c、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d、大洲之間的分界線及其作用
e、[南北回歸線、赤道]在世界輪廓地圖中的位置。
我們習慣了傳統(tǒng)世界地圖,那么我們這幅地圖的認識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記憶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對這幅圖有所了解(附ppt)
五、鞏固練習:
我們習慣了傳統(tǒng)世界地圖,那么我們這幅地圖的認識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記憶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對這幅圖有所了解(附ppt) (另附)
六、總結性講解
教師啟發(fā) 今天的我們一起學習了世界的海陸分布,知道了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知道了各大洲、大洋的名稱、位置、分界線等一些知識,希望他
們下來以后呢,要抽時間去復習一下,那第,今天我們所見的大洲和大洋它們的位置是不是由古至今都是這樣的呢?或者說它們的位置是不是永遠都是這樣的呢?請大家抽空預習后面一節(jié)《海陸變遷》
教學設計反思
1.本節(jié)知識是學生學好世界地理的關鍵,是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
2.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地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
3.存在的問題:知識量太多,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較少,沒考慮學法如許多問題應該有學生分組討論,而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沒進行分組討論,以后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嘗試更新學生的學法這方面的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講授《世界的海陸分布》這一節(jié)時,我就深有體會。在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盡管平時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過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識,但對一些專業(yè)的地理概念如:大陸、島嶼、半島、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來就會存在困難。還有就是對各大洲在東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過讀圖精確地分析歸納。這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變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思路。因為只有一開始就為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學懂并學好。
地圖與地球儀終于學完了,本以為難點已過去,海陸分布應該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誰知讓學生看地圖,又沒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圍的五個大洲圖
上找到,卻沒法理解大西洋的西側是南北美洲,從地球儀到地圖的轉化——從球體到平面的思維轉化卻也這么難,這是以前我沒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識到我讓學生以后不用拿帶地球儀上課是錯誤的,我手中的地球儀他們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觀的說出大西洋東臨美洲,西臨亞洲與大洋洲。再看地圖就明白了。我給學生出的當堂測試中的題目;圍繞南極洲的大洋自西向東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學生理解也費了個勁。不能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
在備教材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欠考慮。雖然教材是經過科學合理地編排來確定內容的,可這種安排并不是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都適用。當學生的認知過程與教材內容安排不同步時,就必須隨時迎合學生的認知習慣,適當?shù)卣{整內容的先后順序。但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無頭緒,越學越糊涂。在這一節(jié)里,就可以將各洲分界線調整到前面講,然后再讓學生了解各大洲的分布,學生就能明白、準確地判斷和歸納了。
《夏》教學反思篇2
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領悟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積累語言。
基于對文本的解讀,我在學生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說說作者筆下的白鵝給你留下了樣的印象?學生初步感受白鵝的高傲之后,我又讓學生仔細研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這段中能表現(xiàn)白鵝高傲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
在體會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事物的特點的寫法方面,我讓學生進行男女生輪讀,在對比讀中學生體會到了作者這樣描繪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反襯所寫事物的特點,同時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生動。
在讓學生體會白鵝的可愛方面,我結合反語修辭方法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表演,想象白鵝的樣子,即活躍了課堂,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本節(jié)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就是時間的分配上,還是有些不合理,前面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養(yǎng)的白鵝的時間過長,導致后面學生在交流體會到白鵝的高傲時間稍短些!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的教就是為了不教,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將是我今后教學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夏》教學反思篇3
第一次開公開課,心情十分復雜,既激動又擔憂。激動的是通過這次公開課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提高我的教學技能;擔憂的是這么多老師聽課,假如課堂上出現(xiàn)什么問題,那……現(xiàn)在這已成為過去,但回想起來,無論是課前備課,還是課中教學,或者是課后反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認識都是不同的。
(一)教學設想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了千變萬化的景物,抒發(fā)了作者一種深沉的思想之情。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將品味語言,學習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寫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定為本文的教學目標。本文和其它散文一樣語言優(yōu)美,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所以引導學生揣摩、分析詩化的語言有必要作為本次教學的重點。本文作者所抒發(fā)的鄉(xiāng)愁之情是很含蓄的,只是蘊藉在秀美的水光山色中,學生體會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將其作為本次教學的難點。根據(jù)散文文體特征和本文的行文特色及學生實際情況,本次教學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誦讀法和探究法,讓學生讀出韻味,欣賞、領悟文章精妙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意境,通過拋出問題的方式,組織學生討論研究以挖掘文章深層思想。由于本課屬于擴展閱讀部分,所以計劃用一課時來完成。為了落實本次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的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 導入和文化文學常識。由余光中的詩篇名作《鄉(xiāng)愁》導入,本文和《鄉(xiāng)愁》都是有著濃濃的鄉(xiāng)愁情緒,所以用《鄉(xiāng)愁》有利于學生初步形成對余光中作品中這種情感的認識。
2. 整體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加小標題和尋找作者的視點來完成:通過學生給各個段落加小標題的方式,感知全文內容;通過尋找作者視點理清本文“站在陽臺上看風景”這一線索。
3. 探索研討。這要探究作者是怎么樣描寫沙田山居的海和山。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兩項內容來完成,一項內容是通過對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誦讀,歸納出海和山的特點;另一項內容是通過對語言的鑒賞,品味出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
4. 深入探究。通過最后一段的鑒賞,讓學生體會到本文所表現(xiàn)出的濃濃鄉(xiāng)愁。探究本文奇麗的海景和幽美的山景與作者表達出的那濃濃鄉(xiāng)愁的關系,學習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寫法。
5. 總結擴展。總結本文內容,讓學生閱讀《聽聽那冷雨》,進一步體會作者散文的特點及蘊含其中的感情。
6. 布置作業(yè)。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
(二)教學過程反思:
本次教學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多,最為明顯的就是出現(xiàn)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混亂,雖然是由于一時的疏忽造成的,但這種問題是不應該出現(xiàn)的。其它的問題主要有:
1. 教學準備。本次的教學設計不是很周全,如添加小標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2. 教學理念的貫徹。本節(jié)課對學生的引導太少,大多情況下是自問自答,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地位。
3. 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雖然對各個目標都有落實的過程,但還是沒有實現(xiàn)目標。如,對語言的品味不到位,對出現(xiàn)的修辭手法也沒有作深入的探究。
4. 教學方式。本節(jié)課的一些教學方式不恰當,如無效的提問。
5. 教學設備不恰當使用。如對幻燈片沒有及時關閉。
(三)改進措施:
通過這次公開課,使我更加深入的認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問題。我將通過以下途徑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1. 加強對“新課標”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新形勢下新的教學理念。充分貫徹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2. 加強自我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在教學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專業(yè)知識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所以我將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補課”,以適應學生的需要,教學的需要。
3. 加強向同事們的學習,今后我將仍然本著學生的心態(tài),利用備課組、語文組的各種活動,向各位同事多多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4. 通過教學時間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專業(yè)技能。今后無論在備課,還是上課,我將都做到節(jié)節(jié)課反思,節(jié)節(jié)課提高。
目前,雖然我的教學技能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在學校的關照下,在整個語文組的組織下,在各位同事的幫助下,再加上我的努力,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夏》教學反思篇4
下午第一節(jié),不是最好的上課時間,課的開頭有點“冷”,被《長歌行》絆住了,結束時已是“火熱”,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燃了。
1.梳理詞語關注人物概括課文。
這篇課文字詞不少,研讀發(fā)現(xiàn),可以充分利用。導入新課時,我讓孩子們讀兩行詞(1)面呈菜色、疲憊不堪、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2)善良、樸實、款待、贊賞、愜意;引導發(fā)現(xiàn),從這兩行詞中你會想到哪些人?具體到哪兩個人?課文的人物得到關注,再輔以口頭填空,課文的主要內容也不難概括。(課文寫了哈默在___時,以___換取___,從而維護了自己的___,贏得了別人的___。)比較遺憾的是我沒有及時梳理方法,除了以主人公為線來梳理課文主要內容,也可以按照故事的開頭、經過、結果來概括。
2.抄寫詞語辨析字形扎實基??
詞語的充分利用,除了用以關注人物,適時讀、寫,理解,當堂消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第一課,我安排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3.聚焦“哈默”品讀“不同”體會尊嚴
研讀課文,從人物入手。先讓孩子們找出文中帶有“狼吞虎咽”的句子,同樣是吃,這個年輕人和這群人一樣嗎?展開閱讀,孩子們紛紛找出描寫哈默的詞句,朗讀體會時,我的小結語是:從這些句子中,我們理解了,雖然饑寒交迫、疲憊不堪,迫切需要食物,但在哈默的心里,始終有著這樣的信念,那就是——哈默認為要勞動才吃食物。這就是他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4.關注言行指導批注體會寫法
對于故事的展開,聚焦人物,關注的寫法,孩子們一下子便能梳理出“語言、動作、表情”,在品讀句子中,我相機引導孩子們體會人物的內心,并把相應的詞語在旁批注。如寫法——人物的言行,如心里——期待、失望、激動、堅定。孩子們的回答很到位,學習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透過這樣的文本,通過這樣的訓練,引導體會“學習把人物的形象寫具體”,人物的外貌、表情、動作、語言。這是本節(jié)課及下節(jié)課都要關注的重點。
《夏》教學反思篇5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6月,我的第一屆學生畢業(yè)了。在語文方面,我教的兩個班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兩個文科班總人數(shù)是93人,其中120分以上的有3位。110分以上的有16位。100分以上的有32位。其中最高分為127分,在全縣排行前列?;仡櫧洑v,有很多感慨。但身為高三教師,位居高中語文教學的最前線,感受最多最深的還是我們如何圍繞高考進行復習。下面就根據(jù)一年的經歷談談語文的教學。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想在高考中把語文考好,務必做好分析學生、注重策略、總結反思三方面。
一、說說學生。
就自己所帶的兩個文科班的學生而言,高一入學成績基礎不牢固,分班后又因為某些科目不好或者對考大學沒有信心,所以才選取文科,能夠說語文整體水平很差。這一群體也代表了普通中學文科班語文的特征。
(一)對語文學習的認識欠準確。理科科目透過題海戰(zhàn)術能夠在考試中取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所以在復習中的地位很高,它們往往是學生優(yōu)先選取的科目。而語文成績的好壞在于長時間積累的多少,很多同學認為我讀語文,成績也是那樣,不讀也是那樣,結果放棄了語文的學習。但到了高三,語文的150分在高考中也是150分。如果還停留在對語文不正確的認識的狀況下,就不可能跟著老師一絲不茍、不厭其煩的去反復記憶那些瑣碎的語音、字形、成語的東西,去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應對一篇文章,去潛心鉆研一篇佶屈聱牙的文言文章,就很少在課外主動的去積累、去練習、去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語言素質和文學素養(yǎng)。
(二)學生自身原因。由于我們的學生處在高考金字塔的底部,很多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考大學是十分難的事情,加上父母很少過問他們的成績,致使一部分學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對成績十分麻木。體此刻語文上就是主觀題干脆不做,只做選取題。
(三)普遍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是不注重積累:識記環(huán)節(jié)抓得不緊,32分的選取做的很差。背誦默寫不能得滿分。二是不注重回顧總結dd高三的考練雖然多,甚至考練過的習題在高考中原樣出現(xiàn)仍然不會做;日常考練大多數(shù)時候多多少少都有點流于形式,前學后忘,沒有實效;日常作文訓練停留在完成這個層次上,不能構成連鎖效應,沒有整體效果。三是缺乏大語文的觀念,只滿足于按部就班的寫作文,資料向外拓展不夠,素材事例不新鮮。不能結合熱點寫出體現(xiàn)真、善、美的文章。
二、說說教學策略。
從教師這一角度來看,根據(jù)自己的學生特點對癥下藥,變被動為主動,十分重要。
(一)讓學生重現(xiàn)認識語文。高考對于文科生來說,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給學生灌輸語文成,則高考成;語文敗,則高考敗的思想。注重在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注重人文教育,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的美,讓他們愛上語文。再從應試角度上,讓學生明白選取題的好壞對語文成績高低的影響。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高考語文成績的高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策略也很重要。我們的學生狀況是基礎薄弱,我們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有的放矢。下面說說的教學過程:
第一輪復習:8月d3月“一?!鼻啊V攸c是全面落實考點要求,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wǎng)絡。
1.完成的資料及順序:
(1)課內文言文復習。(8月份完成)
(2)高考文言文專題復習。(9月正式開學d“國慶假”結束前完成)
(3)詩歌鑒賞和語言基礎知識。(10月-11月)
(4)現(xiàn)代文閱讀(必考、文學類、實用類)。(12月-1月)
(5)語言表達、字詞、拼音、病句等。(2-3月)
(6)古詩文默寫。(每周二次)
(7)作文。(每周一次)
2.使用資料:
①《名師應對面》復習用書、備課組自編資料等。
3.達成目標的具體操作:
(1)課內文言文復習。
重點:高中語文教材必修1-5課文及《唐詩宋詞元散曲》、《唐宋散文選讀》中古詩文要點的回顧與整理。(重點是古文)
復習方式:指導學生按必須順序分別復習課文,朗讀課文(主要利用早讀、課前),理解文意,重點整理文言實詞(多義、通假、古今異義、活用等)、文言虛詞用法、特殊句式(決定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等)、重點語句翻譯、課文資料素材積累整理等。
(2)高考文言文專題復習。
復習方式:文言文復習盡量結合前階段課內文言文復習的資料,以幫忙學生掌握;充分利用高考考點專題突破用書相關考點解說(本部分針對考點,對考生進行應試策略及技巧上的指導,指導學生應試策略及答題技巧,引導考生構成解題、答題的科學思維),結合經典高考試題進行;完成與各考點對應的高考經典試題。復習中重在掌握高考要求,掌握相關文言知識,提高應考水平。每一天一練一講。
(3)詩歌鑒賞和語言表達。
復習方式:備考時充分利用高考考點專題和名師應對面相關考點的講練,個性是表達技巧、思想資料、藝術手法的講練。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有系統(tǒng)的把握;并結合各地詩歌鑒賞題講練。
(4)現(xiàn)代文閱讀(必考、文學類、實用類)。
復習方式:充分利用高考考點專題突破用書相關考點解說,結合經典高考試題進行。復習中重在掌握高考要求,培養(yǎng)閱讀潛力,掌握讀懂文本的基本方法,讀懂題目的方法,解題的方法,提高應考水平。
(5)語言基礎知識
復習方式:高三此部分資料采用以練帶講的方式,在2-3月份與語言表達同時進行,每周用兩節(jié)課復習,在學生閱讀高考考點專題突破用書相關考點解說的基礎上進行點撥,指導學生完成相關訓練。并在下午第八節(jié)課按計劃完成25分鐘專項練習。
(6)古詩文默寫。
復習方式:高二就發(fā)放高考要求背誦的資料資料,利用早讀背誦,并進行檢測。高三主要以檢測過關為主。要求逐篇(首)默寫過關。
(7)作文。
一周一次大作文訓練,在高一、高二作文序列專題的基礎上分文體分專項序列訓練,突出記敘文、議論文、議論性散文的寫作。(還要結合課前演講、素材積累、讀書筆記、周練進行)
4.要求:
①利用好高考考點專題突破用書,落實好考點要求;
②引導學生自覺構建高考知識網(wǎng)絡;
③講練到位;
④充分利用好早讀和語文專項訓練時間。合理安排課后訓練。
第二輪復習:3月“一?!眃5月“二模”,重點是知識遷移,提升潛力。
復習方式:①針對第一階段備考中存在問題以及高考變化作相應補充,進一步突破學生的難點。②重視練和測,在練中夯實基礎,在練中培養(yǎng)感覺,練出速度。③基礎知識訓練持續(xù)必須的訓練量。④作文方面加強“創(chuàng)優(yōu)”指導。⑤指導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即“講思路、講聯(lián)系、講方法;學生會的老師不講,學生自己看書后(或互相研究后)能會的老師不講,講了以后學生也不會的老師不講”。個性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做題后反思的習慣,做到每做一道題有每一道題的收獲。
第三輪復習:5月“二模”d6月,重點是補缺補漏,調整心態(tài)。
復習方式:①對照考綱查缺補漏;②對一模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查缺補漏;③抓學生的“增分點”。④作文方面進一步進行考場作文強化訓練以及考場作文“救急”措施的訓練。⑤精選各地模擬題,重組或改編,為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訓練。不浪費一秒鐘,不空說一句話,不枉做一道題。⑥加強個別輔導,進一步規(guī)范答題,防止非智力失分。
(三)教會學生有的放矢。在高考中,非智力因素很重要。我告訴學生要認真分配好120分鐘,前90分鐘做作文以外的題目。過了90分鐘,再多沒做好也就應先放下先寫好作文再說。對于作文,字必須要寫工整,字數(shù)必須要寫滿800字,開頭要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點題,中間結合例子夾敘夾議,結尾采取必須的句式扣題!
三、說說總結反思。
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要結合學情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績,實現(xiàn)提高。一年的高三備課,在這一方面我個人覺得做到不夠,以后要在這一方面大做文章,結合本省的高考題出好每一份試卷,把空間適當留給學生,透過不斷的總結,才能在教學上“更上一層樓”。
《夏》教學反思篇6
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探討一般將常規(guī)教育看成是班級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較多關注其下面的用心好處。但在幼兒園中什么樣的常規(guī)才算合理,什么樣的常規(guī)真正有利于幼兒的發(fā)展,卻值得幼兒教師深思。
要去過幼兒園的人必須會看到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時整班幼兒整齊劃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體育游戲開始之前孩子們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站好聽老師講解游戲玩法。老師總是夸獎------小朋友,在活動中聽指揮、不亂跑;也經常會批評------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點也不安寧。其實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從生理上講,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guī)規(guī)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fā)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郁、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潛力。同時孩子也是在活動中透過和周圍事物的接觸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總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他們怎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從而去認識周圍事物呢?同時孩子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其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是需要一個用心向上的環(huán)境,而有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fā)現(xiàn)幼兒有違反常規(guī)的行為便大聲喝斥,或當著全體幼兒批評、訓斥,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chuàng)傷,久而久之極易使幼兒構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另外許多老師將常規(guī)視為幼兒園教育有效的條件,即認為常規(guī)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沒有了這個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證。于是她們將超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上,使教師的工作重心開始傾斜。
一個幼兒違反了常規(guī),教師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糾正,使別的孩子也不能進行活動;在進行活動區(qū)活動中,玩具沒收拾好,教師也要應對全體兒童花超多的時間指錯,并強調常規(guī),最后使幼兒真正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顒又谐R?guī)的確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兒真正的紀律性與自制力來自他(她)對活動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約束,一味強調常規(guī)與紀律,把它當作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異于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兒的常規(guī)教育中,孩子們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飯不能說話,上課要坐好,平時要聽指揮等……孩子們總是在“我說你做”中建立起各項常規(guī),老師的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圣旨”。孩子們也總是說“如果這樣老師會批評的?!彪y道我們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規(guī)的理由就就應是老師會批評嗎?如果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批評就能夠做任意的一件事嗎?這顯然是不對的。孩子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同樣有自尊心。如果老師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師”這一主角的優(yōu)越感去壓倒、管住孩子,從而使孩子構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而沒有主見與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這顯然與新時代所需的人才素質是極不相稱的。
《夏》教學反思篇7
?比例尺》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習比例的意義及其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同時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難點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這一課我在教學時,首先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課的開始,我設計了一個腦筋急轉彎題:“今天早上老師從家到學校上班用了15分鐘,可是有一只螞蟻卻只用5分鐘就從莆田爬到福州,這是為什么?”,這里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著,引導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進自學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樣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這樣,培養(yǎng)學生嘗試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學生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本課的重難點也就解決了。最后提問:學習了比例尺,對我們有什么用處?使學生對今天所學知識有更深入地了解。
這一節(jié)課,通過這一系列的設計,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探究,對本課的知識掌握較好,對比例尺也進行了多角度的認識,對其應用價值也進一步得到體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