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教案5篇

時間:2022-10-16 作者:Youaremine 節(jié)日寄語

為了讓自己的教學工作得到更多認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寫好相關的教案,教案在起草的時候,你們需要強調聯系實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祝福的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祝福的教案5篇

祝福的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敘事學的基本概念分析小說敘事藝術的方法。

2、全面了解祥林嫂的悲劇成因。

3、了解魯迅小說人物形象的兩大基本類型(農民、知識分子)的特色和意義。

教學重點:

1、教會學生分析小說結構和敘述視角轉換。

2、教會學生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成因,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小說的主題意義。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通讀全文,理清文章的情節(jié)結構;第二課時引入敘述者的概念,并重點研究該小說中敘述者身份的意義。第三課時引入視角的概念,研究小說中的敘述視角的轉變,及其蘊含的意義。第四課時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意義:1、有沒有悲劇意義;2、悲劇意義是什么。第五課時概括小說中次要的人物形象,分析標題的含義。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通讀全文,從整體上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并重點探究“路遇祥林嫂”這一情節(jié)的意義。

教學過程

同學們在寒假期間,按照老師的要求,閱讀了老師開列的四本名著之中的兩本(注四本書是《邊城》《圍城》《魯迅小說集》《契訶夫小說集》),并且認真的撰寫了讀書筆記,老師對你們的表現十分滿意。我還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閱讀魯迅小說集的占全班同學的七成,在讀書筆記中,很多同學都說,自己深切的體會到了魯迅為了拯救國民靈魂而不息吶喊,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廣的憂憤,和“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無悔的熱愛。今天我們將隨著魯迅的文字,回到20世紀初陰冷灰暗的魯鎮(zhèn),去關注一個平常的農家女子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板書課題。

教師朗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弄清字詞讀音,感知整體情節(jié),明確小說結構。

朗讀完畢。

提問:這篇小說寫了什么事?

回答:寫了“我”回到魯鎮(zhèn)路遇淪為乞丐的祥林嫂,緊接著得悉她的死訊,回憶她的生平。

提問:小說寫了“我”回魯鎮(zhèn)一共幾天的事?

回答:三天。文中有明確交待:“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xiāng)魯鎮(zhèn)的”“第二天我起得很遲”“第三天也照樣”。

提問:這三天的事都按照順序來寫的嗎?作者的心情是怎么變化的?

回答:不是,運用了倒敘的方式。

如圖:

時間:第一天、第二天

事件:回魯鎮(zhèn),與四叔話不投機、拜親訪友,單調乏味

第三天、回憶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忐忑不安;(傍晚)驚聞噩耗,負疚;(入夜)漸漸舒暢,回憶生平、(夜闌)被爆竹驚醒,懶散舒適。

提問:為什么要把第二天遇見祥林嫂并且與之對話的事放在第三天來寫?為什么作者要安排“我”與祥林嫂見上最后一面?見不見面都不會影響祥林嫂的命運發(fā)展,因為祥林嫂精神不正常,而且沒有職業(yè),以乞討為生,她的結局只能是死。凍、餓、病隨時可能結束她的生命。為什么“我”要和祥林嫂見上最后一面?請同學們討論交流。

回答:1、放在第三天來寫,就與得悉祥林嫂的死訊這件事連得比較近,可以突出作者的心緒不寧。對祥林嫂發(fā)問的預感不祥,對自己所作回答的忐忑不安,和祥林嫂的噩耗相照應,同時又表現了“我”的驚慌失措。

2、這次對話,安排在祥林嫂臨終之前,深入地剖析了走向絕路的祥林嫂內心的痛苦與矛盾,因此對祥林嫂的性格刻畫就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具有了心理分析的深度。另外,這次對話,也表現出一個知識分子的性格特點。

提問:這種類似的對話在同學們學過的魯迅作品中有沒有?請同學們思考之后,下一節(jié)課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入敘述者的概念,并重點研究該小說中敘述者身份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上一節(jié)課我留下了一個問題,這種知識分子和農民的對話在同學們學過的魯迅作品中有沒有?

回答:有,在《故鄉(xiāng)》當中,魯迅和昔日玩伴閏土的對話。只不過這種對話沒有辦法進行下去,因為閏土喊“我”老爺,讓“我”感到兩個人之間存在的厚障壁。但是當閏土把香爐運回家時,“我”最后的評論是“閏土的希望切近,我的希望茫遠罷了”,表示了對閏土的同情和理解?!豆枢l(xiāng)》中的這個知識分子形象是迷惘又堅決的,是謙虛又自省的,決不是自以為是,自高自大的。《祝?!分械摹拔摇憋@得更加軟弱、動搖。

提問:在《祝?!贰豆枢l(xiāng)》,都出現了一個重要人物:我?!拔摇笔遣皇囚斞赶壬救四兀?/p>

回答:不是。

明確:“我”是敘述者,“魯迅”是作者,兩個概念必須區(qū)分清楚。敘述者是在小說中敘述故事的人。小說常用的敘述角度是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極少數情況下出現了第二人稱。在第一人稱的敘述作品中,敘述者和作者的區(qū)別往往比較明顯。

提問:能不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呢?

回答:在《孔乙己》中,“我”是咸亨酒店的一個小酒保,而不是魯迅先生本人。

在《最后一課》中,“我”是小弗朗士,而不是作者都德。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約瑟甫·達勿朗詩是一個家庭并不富裕,但有著豐富的同情心的青年。

明確:這篇文章的“我”也是一個知識分子,不是魯迅本人。我們學習一篇小說不僅僅要明確作者安排了哪一個敘述者去到前臺講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作者為什么安排這個角色去敘述,這樣做有什么重要作用,只有這樣,以后在欣賞和創(chuàng)作敘事作品時,自覺地運用這種思維,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提問:這個知識分子具有哪些特點呢?為什么讓“我”來敘述一個故事,而不是直接用第三人稱方式敘述呢?

回答:“我”的特點:

1、思想進步,表現在與魯四老爺的話不投機,憎惡魯四老爺。

2、有同情心,表現在擔心祥林嫂有什么不好的事,得悉死訊時的驚慌。

3、軟弱,退縮,圓滑世故。在“我”回答時的惶惑不安、搖擺不定之中,我們能看出一個知識分子的軟弱和退縮。

小說結尾,“我”在祝福的氣氛中變得“懶散而且舒適”,顯示出了“我”對社會的丑惡無可奈何,聽之任之的頹唐態(tài)度。知識分子不再是啟蒙運動中的“導師”和“舵手”,而是被擺到了被審視和被批判的地位上,這樣使作品就具有了一種格外深刻的意義——知識分子不能自暴自棄,要振作起來,又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寄托了魯迅先生對知識分子的批評和勸諭。

讓“我”(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無疑增添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同時,只有良心未完全泯滅的“我”才能夠回憶和講述祥林嫂的生平,與之相比的是小說中的其他人都對祥林嫂抱著漠然麻木的態(tài)度。然而,連小說中最具有同情心的人最后也變得麻木,襯托出了祥林嫂死的悲劇性。

提問:剛才大家舉出的幾篇小說中當中,“我”具有不同的身份性格,同學們能不能分析一下他們的好處在哪里?(一個能力遷移訓練)

回答:《孔乙己》中,“我”是一個嘲笑孔乙己的小酒保,因為是他講述,所以小說的場景是咸亨酒店,情節(jié)是孔乙己幾次來飲酒。而每一次的不同,寫出了孔乙己的每況愈下,淪落。真實,生動。

?最后一課》的小弗朗士,是一個調皮逃學,害怕老師責罰的學生,通過他的所見所聞,和心理情感的變化,最能表現出韓麥爾先生和小鎮(zhèn)居民的愛國主義情操。

?我的叔叔于勒》,“我”能夠了解父母的全部心思,同時又同情自己潦倒的叔叔。他也最能看清楚父母的勢利。

注:討論之前,可以先喚起同學們的回憶。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引入視角的概念,研究小說中的敘述視角的轉變,及其蘊含的意義

教學過程:

什么叫做視角?就是作品中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

先看一首詩: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解釋文字之后,請問同學們,這首詩有沒有視角的變化?

回答:視角一聯一變,寫景具有跳躍性,“以不全求全”。

提問:怎么變化的?

回答:第一聯是遠景,第二聯是近景。第三聯是中峰俯瞰,第四聯不是寫景,隔水問樵,已經是迷不知西東。視角的變化,正是這首詩歌藝術魅力的一個重要表現。

不僅僅在詩歌中有這樣的視角變化,在小說中,由于藝術表達的需要,經常在敘述或描寫中改變角度。

提問:這篇小說有沒有這樣的變化啊?

回答:有改變。在回憶祥林嫂的生平之前之后,運用的是第一人稱的限制性視角敘述,在回憶祥林嫂的生平時,運用的仍然是限制性視角,是從“魯鎮(zhèn)人”視角出發(fā),祥林嫂在魯鎮(zhèn)的活動可以直接敘述,但是祥林嫂離開魯鎮(zhèn)的活動就必須由衛(wèi)婆子來轉述,因此,這段轉述,就變成了衛(wèi)婆子的敘述視角。

提問:在《孔乙己》中有沒有敘述視角的變化?

回答:沒有變化,視角始終是一個小酒保。因為故事比較短,情節(jié)相對簡單。

提問:為什么在回憶中不能采用全知視角,偏偏讓衛(wèi)婆子來轉述其中的一段呢?

回答:這樣做兼顧敘事的完整性和生動性。衛(wèi)婆子的轉述充分表她現完全功利主義的是非標準。她佩服祥林嫂的婆婆精明強干,稱贊祥林嫂交了好運,對祥林嫂被野蠻地捆綁出賣卻無一句貶詞,表現民間道德的淪落。同時,祥林嫂的這一次強迫改嫁,造成了實際上有兩種結果:一是生活上的改善,二是在占社會主流的禮教意識中,她失去了貞節(jié),成了不干不凈的女人,是一種潛在的惡化。因為這種禮教的壓力還必須通過祥林嫂自覺認同之后,才能起到折磨其精神的作用。所以說這是一種潛在的惡化。

可以引導學生和《裝在套子里的人》比較,此文在寫到別里科夫到科瓦連科家里去之后,就采用了全知視角,一直到別里科夫回家臥病,又轉回限制視角。

這種觀察和講述視角的變化,在其他小說中也常有表現。教師可以舉例補充,《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劉姥姥一進賈府,兩個人的觀察視角大不一樣,舉兩小段為例:

(1)、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

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發(fā)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個不住?!?/p>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寶玉早已看見多了一個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媽之女,忙來作揖。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卷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p>

(2)、第六回,劉姥姥進大觀園

劉姥姥見平兒遍身綾羅,插金帶銀,花容玉貌的,便當是鳳姐兒了。才要稱姑奶奶,忽見周瑞家的稱他是平姑娘,又見平兒趕著周瑞家的稱周大娘,方知不過是個有些體面的丫頭了。于是讓劉姥姥和板兒上了炕,平兒和周瑞家的對面坐在炕沿上,小丫頭子斟了茶來吃茶。

劉姥姥只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大有似乎打籮柜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幌,劉姥姥心中想著:“這是什么愛物兒?有甚用呢?”正呆時,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在文章中,有沒有描寫時也運用了視角變化?

回答:有的。祥林嫂第一次進魯宅時,有對她的肖像描寫,首先是第三人稱視角觀察: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其次是從四嬸的角度進行觀察:但看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

提問:為什么要寫出四嬸的觀察呢?

回答:四嬸的觀察是從一個雇主的角度來觀察的,說明祥林嫂很符合女傭的標準,這是祥林嫂進魯宅的條件,同時也揭示了祥林嫂的個性特征。與前面的第三人稱觀察相照應。

剩余時間,引導學生解決課后第二題第二小題。對同一個人物不同時間或不同境遇下的外貌描寫,前后形成鮮明對比,這在魯迅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方法。

通過比讀這幾段文字,找出字面表達的同異,剖析深層含義。祥林嫂臨終前的肖像描寫一段,還要突出其中的句式特點。(提問和答案略。)

第四課時

教學要點:

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意義:1、有沒有悲劇意義;2、悲劇的成因和意義是什么

教學過程:

提問:請問同學們,你在第一遍讀完這篇小說之后,祥林嫂的死給了你什么感受?

回答:難過,悲傷,凄慘等等。

提問:我們常說的悲劇定義是:把美撕毀了給人看。而祥林嫂,作者似乎并沒有賦予她種種美德,(比如其他作品,《竇娥冤》中的竇娥,作者不僅寫了她的身世悲苦,還突出了她對婆婆的無微不至的孝,和身上的反抗精神,但是這樣一個女子結果是含冤赴死。在這種極大的反差中讓讀者的心靈受到震撼。這就是悲劇效果。《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作者極力表現她的美麗和才藝、勤勞,以及她和焦仲卿的深情篤愛,但是這樣一位媳婦卻被婆婆驅趕出門,最后沉水自殺,讀者閱讀之后很難過,很有悲劇效果),而祥林嫂只是一個平常的農家婦女,并不出眾,為什么她的死會讓你覺得可憐呢?

回答:1、祥林嫂,本分、勤勞、善良,看不出她本身有過錯,但是,最終早早的凄慘的離世了。2、祥林嫂生前受人奚落,死后愈加凄涼,短工的冷漠,四叔的詆罵,沒有一點對生命的悲憫。(竇娥和劉蘭芝,身上都有著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她們的死都有著一種壯烈色彩,這一點祥林嫂的死是沒有的)

明確:這正是祥林嫂的死成為一個悲劇的原因。

提問:祥林嫂一步一步淪落致死的原因有哪些?我們可以劃出祥林嫂一生幾次重大變化,看看這些變化的原因有哪些,以此來確定小說的主題意義。

明確:

事件、性質、原因分析

逃出來進魯宅、改善、反抗精神,追求幸福

婆婆抓她回去,賣到山里、生活改善與潛在的倫理惡化、族權壓制,道德淪落

丈夫死于傷寒、惡化、閉塞,貧困,醫(yī)療落后

孩子被狼銜走、惡化、自然因素多一些

大伯收屋,趕她走、惡化、強行掠奪,沒有財產權保障

二進魯宅、改善、四嬸的同情,先前的良好表現

祭祀第一次遭拒、潛在惡化、祥林嫂不清楚內里含義

阿毛的慘劇被嘲笑、惡化、祥林嫂的不厭其煩,魯鎮(zhèn)人的麻木

柳媽嘲笑傷疤,輸灌迷信,教捐門檻、惡化、祥林嫂自覺認同了禮教和迷信思想,苦悶

祥林嫂捐門檻、潛在改善、自以為贖了一世的罪名

祭祀第二次遭拒、惡化、祥林嫂感受到四嬸的歧視依舊,精神崩潰

被辭退、惡化、不能伶俐起來,雇主不滿,也缺乏同情心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一下,導致祥林嫂一步一步淪落致死的原因比較多,你認為重要的原因是哪些呢?

回答:1、封建禮教以及相關的封建迷信思想。四叔、四嬸、柳媽是典型代表。他們嘲笑和歧視再嫁的祥林嫂,給祥林嫂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并最終導致精神崩潰。

2、導致祥林嫂成為封建禮教的迫害對象的事件之一是被迫改嫁,這件事中,祥林嫂沒有任何個人選擇自由,盡最大努力的反抗也沒有效果。這件事的主謀是祥林嫂的婆婆,婆婆這種做法,不是在維護封建禮教,如果是維護封建禮教——一女不事二夫,她就應該讓祥林嫂守節(jié),她可以把祥林嫂抓回去,但不能強行出賣。因此,婆婆是一個封建禮教的破壞者,她使用了十分野蠻的手段來達到自家的功利目的,這反映的是她恃強凌弱,唯利是圖,道德淪落。婆婆代表了族權,但是封建禮教并不允許家長都會做出這樣卑劣的事,這種行徑應當受到當時社會輿論的譴責,但是卻沒有受到,這反映了社會道德的淪落。

3、導致祥林嫂成為封建禮教的迫害對象的事件之二是祥林嫂回到魯鎮(zhèn),原因是祥林嫂被大伯趕了出來,無路可走,生計無著。房子是祥林嫂和第二人丈夫的共有財產,丈夫死后,祥林嫂本來應有居住權,但是卻被大伯給趕了出來。這里面沒有道德可言,只有封建家族的恃強凌弱,唯利是圖,道德淪落,只是赤裸裸的掠奪。

4、導致祥林嫂成為封建禮教的迫害對象的事件之三是祥林嫂對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接受認同。這個問題可以一分為二的看待,一方面是祥林嫂的愚昧,另一方面當時的環(huán)境缺少讓祥林嫂可以對抗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精神資源,這種精神資源可能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思想意識,也可能是更加友善的人際關懷和精神安慰,可以減輕祥林嫂的不安的程度,而這兩種精神資源祥林嫂都沒有得到,所以在聽信了柳媽的灌輸之后,精神惶恐不安,苦悶異常。最后在捐門檻無效之后,精神不能自持,徹底崩潰。

5、有一些自然的因素,但是絕對是次要的。

綜合以上分析,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絕路的是這個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吃人的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和毫無道德可言的封建家族內的恃強凌弱,以及周圍人的淡漠麻木,加上祥林嫂自身的愚昧,最終葬送了祥林嫂。魯迅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用意,就是批判當時社會的腐朽與黑暗,也揭示了(包括祥林嫂在內)廣大民眾的病態(tài)靈魂。

注:這種分析的特點是實事求是,不是從教條出發(fā),把所有的義憤都對準封建禮教,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來,祥林嫂人生悲劇的原因除了封建禮教之外,還有比封建禮教更加野蠻的綁賣和掠奪,封建禮教作為舊道德固然可怕,但是還有更可怕的無道德,兩者的相互結合,也許這才是舊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真正圖景。

第五課時

教學要點:

概括小說中的四叔的形象,分析標題的含義,完成課后第三題的語言品析

教學過程:

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談到了魯鎮(zhèn)這個環(huán)境的特點:人際關系的冷漠,沒有一絲溫情。魯迅筆下的社會環(huán)境,大部分是以魯鎮(zhèn)、s城為中心,基本上都具有這樣一個特點。今天我們的第一個任務是概括四叔的人物形象,其次是分析一下小說的標題祝福有何種含義,然后完成課后的第三道題。

請同學們?yōu)g覽小說,找出關于四叔的記敘和描寫,分析一下四叔的形象。

回答:道貌岸然,是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衛(wèi)道士。

提問:為什么要描寫四叔的書房?

回答:書房可以看出四叔的思想旨趣的保守陳舊落伍,同時書房又有些破敗,比如對聯一半脫落,《康熙字典》未必完全,顯示出四叔并非一個治學嚴謹的道學家?!笆吕硗ㄟ_心氣和平”的對聯與他罵祥林嫂是謬種形成鮮明對比,具備諷刺意味,寫出了四叔的虛偽。

提問:四叔愛講半截句,是為什么?(“可惡!然而……”“然而……”)

回答:語言簡短顯得四叔的威嚴持重,也留給空間讓讀者去揣摩體會。這些話充分體現了四叔的思想既封建保守,又貪圖實惠。

明確,通過分析四叔的形象逐漸變得豐滿,這是一個反面角色,既道貌岸然,又貪圖實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祥林嫂的命運發(fā)展。過幾天,我們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可以把魯四老爺和別里科夫做一個比較,這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負面的影響,但是他們的區(qū)別是什么呢?(注:留下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和懸念)

提問:小說的標題為祝福,其中有什么樣的深刻含義呢?

提示:小說寫了幾次祝福?一共四次。一進魯宅的祝福。二進魯宅,兩次祝福。生命結束在祝福前夕。祝福是什么?是一種備祭禮、拜神,放鞭炮,以祈求好運的民俗。

回答:1、年底的祝福是一個時間標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劇串聯起來,形成清晰的發(fā)展脈絡。2、作者用祝福為題,包含了反諷意味,在魯鎮(zhèn)家家祝福的背景下,被眾人歧視的祥林嫂卻在這一刻死去,增添了作品的悲劇氛圍。3、祝福與祥林嫂的命運發(fā)展關系密切,進魯宅的三次祝福,第一次祝福,體現了祥林嫂的勤勞,后兩次祝福時遭拒,使祥林嫂精神崩潰。

完成課后第三題的語言品析。

布置作業(yè)。

祝福的教案篇2

教學內容:了解小說的基本內容;

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通過人物肖像等的品析,了解祥林嫂的性格、心理及其變化等。

教學目標: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jié)的能力;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初步學會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

認識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激起學生對祥林嫂的不幸的深切同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爆竹聲聲辭舊歲,祝福句句迎新春。在這喜慶團圓、迎春接福的時刻,有一個人,卻無家可歸、寂然地死去了。這個人,就是“祥林嫂”。

今天,我們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祝?!?。

二、梳理情節(jié)

方式:請一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簡述祥林嫂的半生經歷。

提問:課文將祥林嫂的死放在文章開頭部分,采用了什么敘述手法?有什么作用?

倒敘

設置懸念,引起人們的驚疑。

三、人物形象分析

魯迅先生不是畫家,可他分明又是“高明的畫家”,他用文字給不同時期的祥林嫂進行了肖像素描,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以“祥林嫂印象剪影”為主線去了解祥林嫂其人。

學習方式:先共同學習,然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再各組匯報學習所得。

祥林嫂印象剪影之一(初到魯鎮(zhèn))

1.誦讀

“她不是魯鎮(zhèn)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換女工,做中人的衛(wèi)老婆子帶她進來了,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衛(wèi)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說是自己母家的鄰舍,死了當家人,所以出來做工了。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但是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皺眉,將她留下了。試工期內,她整天的做,似乎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錢五百文。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沒問她姓什么,但中人是衛(wèi)家山人,既說是鄰居,那大概也就姓衛(wèi)了。她不很愛說話,別人問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幾天之后,這才陸續(xù)的知道她家里還有嚴厲的婆婆,一個小叔子,十多歲,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沒了丈夫的;他本來也打柴為生,比她小十歲: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這一點。

日子很快的過去了,她的做工卻毫沒有懈,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人們都說魯四老爺家里雇著了女工,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2.請一個同學將對祥林嫂的肖像描畫文字大聲讀出來。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

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

3.提問:祥林嫂是個怎樣的人?

雖然剛死了丈夫,營養(yǎng)不良,但年輕健康、精力充沛;

溫順安分、勤快耐勞;

補充:從文中還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寡言少語的人。

4.祥林嫂到四嬸家一段時間后,漸漸地有了些變化。是什么變化?請將原文中的有關文字讀出來。

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這也正是祥林嫂的印象剪影之二。

文中還有多處對祥林嫂的肖像描寫。前后桌的同學合作探究,祥林嫂的這些肖像畫反映了她內心怎樣的變化?

提示:魯迅先生曾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祥林嫂印象剪影之三(再到魯鎮(zhèn))

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祆,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死尸似的臉上又整日沒有笑影

變化: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健康不如先前)

眼角上帶些淚痕(時常傷心落淚)

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死尸似的臉整日沒有笑影(不幸對她的打擊很大,精神受創(chuàng))

祥林嫂印象剪影之四(聽了柳媽的地獄說后)

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兩眼上便都圍著大黑圈。

(徹夜未眠,柳媽的話對她影響很大,無疑是雪上加霜,令她惶恐不安,受到驚嚇。)

通過閱讀以下文段揣摩祥林嫂的內心渴求。

1.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心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嘆息著,獨語似的說。

“祥林嫂,你又來了。”柳媽不耐煩的看著她的臉,說?!拔覇柲悖耗泐~角上的傷痕,不就是那時撞壞的么?”

“晤晤?!彼幕卮?。

“我問你:你那時怎么后來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這總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氣多么大呀?!?/p>

“我不信。我不信你這么大的力氣,真會拗他不過。你后來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說他力氣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試試看?!彼α?。

柳媽的打皺的臉也笑起來,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斂了笑容,旋轉眼光,自去看雪花。

2.這段文章中有三個省略號,其作用是什么?

第一處:表示思索、靜默

第二處:表示話未說完

第三處:表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不知該如何說好)

3.試揣摩祥林嫂的心理。

祥林嫂本來是一個寡言少語的人,苦痛壓得她穿不過氣來,她只好逢人便說她的不幸,希冀得到一絲絲安慰。可是,遭到眾人的冷遇和鄙夷。于是,她只好被迫禁了口。

這次,她面對的是一個“善女人”,她懷著一絲希冀,小心翼翼地試探,結果是無一例外地受傷害,柳媽“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還嘲弄她,祥林嫂不僅沒有得到她奢望的慰藉,而且簡直無處逃遁,最后只好“旋轉眼光,自去看雪花”,她絕望了,又陷入了自閉。不僅如此,柳媽的駭人聽聞的“地獄說”,使她背上了更沉重的心理包袱。

祥林嫂印象剪影之五(捐了門檻之后)

快夠一年,她才從四嬸手里支取了歷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洋,請假到鎮(zhèn)的西頭去。但不到一頓飯時候,她便回來,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高興似的對四嬸說,自己已經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了。

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高興似的對四嬸說……

(終于如愿以償,捐了門檻,了卻了一樁心愿,內心的包袱卸下了,心理輕松些了)

(高興“似的”,表明祥林嫂內心抑止不住興奮,但她的又拿不準四嬸如何看她。對四嬸說,一是表明自己捐了門檻,已經贖了罪;二也可以看出她的內心依然有些忐忑不安。)

祥林嫂印象剪影之六(四嬸阻止她動祭祀用品之后)

冬至的祭祖時節(jié),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直到四叔上香的時候,教她走開,她才走開。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而且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見人,雖是自己的主人,也總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則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不半年,頭發(fā)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甚而至于常常忘卻了去掏米。

(這次的打擊是“致命”的,祥林嫂傾盡所能,卻依舊得不到正常的看待。祥林嫂感到無路可走了,她絕望了,她自感再也不可能獲得與其他人一樣的生的權利,永世不得翻身了。)

祥林嫂印象剪影之七(我最后一次見到的祥林嫂)

我這回在魯鎮(zhèn)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fā),即今已經全白,會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丕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技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賞析1

“黃中帶黑”(健康極差)

“消盡先前悲哀的神色”“木刻似的”(表情漠然,精神崩潰,精力衰竭,內心麻木)

“眼珠間或一輪”“活物”(眼神呆滯、空洞,沒有精神寄托,沒有絲毫的生氣,幾乎要鈍化為“物”。)

賞析2

“內中一個破碗,空的”可否改為“內中一個空的破碗”?“一手技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可否改為“一手技著一支比她更長的下端開了裂的竹竿”?為什么?

不能,定語“空的”“下端開了裂”獨立出來,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

表明祥林嫂乞討無門,乞討已久。

賞析3

為什么說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可以刪除“分明”“已經”“純乎”嗎?

不能刪除。

分明:一看就知,一看就明,顯而易見的乞丐模樣。

已經:表明成為乞丐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純乎:表明祥林嫂淪落得完全徹底。

四、小結:

祥林嫂的每一張剪影背后,都伴隨著生活給予的不幸與苦痛,或是祥林嫂不屈的抗爭。

魯迅先生曾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

夫死整天的做夫、兒死聽聞“地獄之說”捐門檻后仍不許沾祭品被趕,淪為乞丐

順著眼眼角有了笑影淚痕,沒先前精神圍著大黑圈眼光分外有神窈陷、呆滯眼珠間或一輪

二十六七歲――――――――――――――――――――――――――――――――不到四十歲

一個勤勞善良、安分守己的不幸婦女,傾盡所能,去求取她與魯鎮(zhèn)人們一樣的生存權力,僅僅只是做一個奴隸的權力,她拼盡了她的力氣,耗盡了她的每一分積蓄,四處傾訴,渴望得到一絲安慰……可命運還是把她推向了孤獨無助的境地,推向了死亡的深淵,究竟是誰殺死了祥林嫂?我們下節(jié)課再共同探討。

可以讓學生討論這篇小說的題目和小說結尾“以喜寫悲”的寫法;還可以讓學生討論自己感受到的魯迅筆法。

祝福的教案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在新年的氣氛下,讓幼兒學會相互祝福。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過新年的快樂,引發(fā)幼兒對新年產生美好的祝愿。

2、激發(fā)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3、運用物品特征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通過參加節(jié)日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感受參與節(jié)日慶?;顒拥臉啡?。

5、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學會相互祝福。

2、難點讓幼兒動手制作新年卡片。

活動準備

卡片、彩筆、賀卡。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事賀卡:這是什么?讓我們來讀一讀賀卡上寫的什么?原來這是一張新年賀卡,讓我們也來做一張吧。

2、提出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小朋友在制作賀卡是要將自己的祝福寫下來或者畫下來,要讓收到賀卡的小朋友感到快樂和幸福。

(2)幼兒操作,教師幫助孩子寫祝福語。

3、評價孩子的作品。

幼兒相互欣賞賀卡上的畫,讀一讀祝福語。

教學反思

1、在談話過程中沒能激發(fā)起幼兒的興趣。

2、在幼兒制作過程中沒能及時幫助。

祝福的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jié)的能力。

4、體會并理解本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二、重、難點

著重認識環(huán)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系

三、教學設想

1、此文長達萬余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強調預習,以免課堂上出現空對空的情形。

2、由于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系歷史知識弄清。

3、文章較長,知識點多,要學的東西也多,容易雜亂,擬從三個方面實施教學

A、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的意義

4、此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5、兩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

1、查找相關資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贰#ò鍟?/p>

二、介紹背景:

?祝?!穼懹?924。2。7,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fā)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稏|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防?,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fā)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整體感知,梳理情節(jié)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采用什么記敘順序

3、以什么為線索

4、這篇小說的敘述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具體地寫了哪幾個地點,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jié)提綱

明確:

1祥林嫂

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

柳媽

不需很精確,旨在訓練學生理清人物關系的能力

2、倒敘

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zhèn)衛(wèi)家山賀家墺

濃縮在舊歷的年底的魯鎮(zhèn)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5、見板書

四、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主題,那么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歷

2、小說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么性格特點,請找出并分析

"畫眼睛"---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還是畫她的眼睛----〈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的》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總結: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么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采取了怎樣的態(tài)度與行為?從其態(tài)度和行為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征。

五、練習

從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jié)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文中關于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七、板書設計

情節(jié)內容順序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敘

開端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被賣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zhèn)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拔:1)關于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

2)關于環(huán)境描寫的類型及要求

1、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的描繪目的何在?

研讀開頭一節(jié)

A舊歷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氣息?

B、將到新年是一種怎樣的氣氛?

C、四叔與我見面的情景表現什么?大罵新黨,S在書房里表現什么,為什么不是"留在書房里"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A、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么,找關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的書房有什么特征,層如其人,表現了什么?

明確總結

1、沉悶壓抑的氣氛

2、封建的風俗習慣迷信根深蒂固

3、保守虛偽反動

二、研讀"冬季日短"一節(jié)

1、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2、為什么說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則無聊生者不生——————"

明確:渲染社會環(huán)境的黑暗與可惡,營造悲涼氣氛,表示我對祥林嫂的同情與憤??

三、研讀小說的結尾

這一結尾的作用,與文章其它部分的關系

點拔A、在結構上B、對于中心的表達上

明確:

A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B與祥林嫂的死的慘象和天地圣象的預備給魯鎮(zhèn)人們以無限幸福的氣氛形成對比,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

四、總結性討論

1、小說為什么題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節(jié)發(fā)展與之有關,提供了背景

B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強烈的對比,增強悲劇性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兇手之??

A、奚落祥林嫂的傷痕

B、同情她卻給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A:我與魯四老爺

B:我的說不清

也許有---自以為慰藉,不忍心增其煩惱

也未必---意識到增添苦惱,只好吞吐,支吾其辭

說不清---怕負責任的含混之辭

我說不清,始終不否定靈魂的有,表現我對幫助祥林嫂擺脫封建迷信毫無力量,甚至沒有勇氣正視祥林嫂提出的問題,我的軟弱性

具有進步的思想扔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卻"軟弱""無能",沒有改良的辦法、

五、作業(yè)

自選角度,寫一則讀書筆記

六、教后札記

祝福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理解倒敘手法的運用。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3.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環(huán)境的作用。

重點、難點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2.把握環(huán)境描寫的巨大作用,體會環(huán)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系

教學方法:講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先生曾在《燈下漫筆》中將中國封建社會概括為兩個時代“……”,在《狂人日記》中他說:“中國的歷史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環(huán)境當中生活著的中國百姓,不敢對生活有什么奢求,他們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删褪侨绱丝蓱z的要求,也被社會冷漠的拒絕。這即所謂先生所說“想做奴隸而不得”。在天地圣眾歆享牲醴的爆竹聲中,一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可憐女人,躺在了寫著“吃人“二字的歷史上!今天,我們一起來看魯迅先生的《祝?!贰?/p>

教師提問:(1)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呢,還是另有特點?

明確:在序幕后寫出了故事結局,屬倒敘手法。

(2)這種敘述方式有何特點及作用?

明確:從情節(jié)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放在前面,巧妙地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對讀者有較強的吸引力;從小說的矛盾關系看,小說開頭寫祥林嫂在富人們的一片祝福聲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關系。

二、自讀思考

1、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編寫出結構提綱。

2、簡單概括小說的敘事特點。

3、仔細閱讀小說中關于“祝?!眻鼍暗拿鑼?,體會小說以“祝?!睘轭}的深刻含義。

三、研讀討論

1、討論小說標題的含義。

小說以“祝福”為題,很巧妙。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jié)發(fā)展與祝福有密切關系。同時,小說主人公又死于“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了讀者的面前,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慘性,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2、概括結構提綱(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見板書)

四、作業(yè):課后練習一、字詞。

板書設計:

故事情節(jié)提綱

情節(jié)內容時間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三個半月

發(fā)展祥林嫂被迫改嫁兩年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約兩年

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祝?!氛n時計劃第2課時(總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理解倒敘手法的運用。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3.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環(huán)境的作用。

重點、難點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2.把握環(huán)境描寫的巨大作用,體會環(huán)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系

教學方法:講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分析探討主人公的命運。

探討:(1)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都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教師概括: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賣改嫁暮春之日,痛失愛子迎春之日,一命歸天。祥林嫂真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2)是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從死因來探尋悲劇命運)。

教師概括:死于貧窮,祥林嫂是個乞丐;死于悲傷,祥林嫂失去了愛子;死于恐懼,她憚于死后的酷刑;死于絕望,她認識到雖然捐過門檻也無法贖回生前罪孽;死于孤獨,她的周圍只有冷漠。

教師總結歸納: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是封建禮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體說來,是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害死了祥林嫂。她被迫改嫁是族權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認為“敗壞風俗”,是夫權的影響;而她這“恥辱”到“陰司”還洗不掉,是神權的控制;魯四老爺對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權。

二、歸納總結祥林嫂形象的社會意義:

1.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作者刻意把喪夫、再嫁、失子、歸天幾個最關鍵的情節(jié)都安排在春天發(fā)生,它能造成強烈的對比,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惡。

2.祥林嫂的悲劇具有深刻的社會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這樣的勞動婦女的命運是不可能改變的。

祥林嫂淪為乞丐,是不是她不愿勞動所致?否。相反,她十分勤快能干,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她淪為乞丐的主要原因是被人剝奪了參與祭祀的資格,來自精神的重擊使她喪失了以往的勞動能力。

祥林嫂的不幸,有的來自人禍,有的來自天災。第一個丈夫的亡故應屬天災。沒有從一而終是婆婆所逼,她曾做過拼死抵抗?!@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了祥的清白無辜,她對自己的死不承擔任何責任。那么,誰應為她的死負責呢?首先,許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過失的人物,如魯四、四嬸、婆婆、柳媽等,沒有一個可以承擔祥林嫂死亡的直接責任!但誰是加害者呢?加害者就是封建禮教和封建的宗法制度。再度審視魯四老爺等活動在祥林嫂周圍的的人物,她們無一不是在這一觀念的支配下行動的。例如魯四老爺,他有三次“皺眉”。第一次是祥初到魯鎮(zhèn)時,他“討厭她是一個寡婦”,所以皺了眉,他也許是嫌她沒有立即自裁,隨亡夫而去;第二次是在猜測祥可能是“逃”出來的時候,他非但沒有同情,反而嫌棄,只能說明他恪守禮教的頑固;這位老爺第三次皺眉發(fā)生在祥二進魯鎮(zhèn)時,這次,他不只是和四嬸嘀咕,而且暗中叮囑不可讓“敗壞風俗”的祥林嫂參與祭祀,成為日后在精神上徹底擊垮祥的直接原因。再如魯鎮(zhèn)的眾人,竟一致把祥因抗拒被賣而撞傷的額頭視為“恥辱的記號”,把她的悲哀“咀嚼鑒賞”成渣滓后,再行“唾棄”,他們的立場仍是禮教的立場。

三、作業(yè):課后練習二

?祝福》課時計劃第3課時(總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理解倒敘手法的運用。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3.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環(huán)境的作用。

重點、難點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2.把握環(huán)境描寫的巨大作用,體會環(huán)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系

教學方法:講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環(huán)境(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全文典型的環(huán)境描寫有三處,各有特點、作用。學生討論歸納:第一處(第一、二自然段):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zhèn)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晚云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和人們忙碌的景象,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俺林亍?、“陰暗”、“亂成一團糟”等詞透露出了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壓抑和反感。其中有一句話“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這句話點出了辛亥革命后農村風俗習慣依舊,封建思想依舊,而破折號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貧富懸殊的社會里,窮人無??裳?。這些語句,勾勒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揭示了祥悲劇的社會基礎。

第二處(第八頁第二段):渲染了悲涼沉寂的氣氛,烘托我的心情。中間的議論是反語,表現了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暢”是憤激和沉痛之語。

第三處(最后一段):這段景物描寫是由回響到現實。第一句是過渡,與前面轉入回憶的句子相照應,渲染了熱鬧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慘死的悲涼。最后一句故意虛寫,那些“醉醺醺”蹣跚著的“天地圣眾”哪里會賜福給窮人呢?買不起爆竹的窮人們,得到的只是無窮的痛苦和悲哀。

二、鑒賞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這篇小說在塑造祥林嫂時,運用了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多種手段刻畫人物,其中肖像描寫運用的特別成功。要求學生找出三處肖像描寫,比較閱讀,思考肖像的變化反映了什么。

學生歸納:祥第一次到魯家時,“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臉色青黃”是生活艱辛的烙印,紅潤的臉頰顯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為她畢竟才二十幾歲。而她第二次來到魯家時,“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绊樦邸保撬屏夹愿竦捏w現,突出了她內心的悲哀和空虛,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無奈,從那“消失了血色兩頰”、“眼角上的淚痕”、“沒有精神的眼光”的描寫,不難體會到祥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擊后極度痛苦的心情。作者第三次描寫祥林嫂時和前兩次就迥然不同了:“五年前花白的頭發(fā),即今已經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边@形象,多么令人毛骨悚然!她也曾有過強健的體魄、旺盛的精力,而現在,她的精神已完全崩潰了。

教師總結:三次肖像描寫,相互對照,訴說了祥悲慘的一生。作者正是通過這樣的肖像描寫,塑造了一個被封建禮教束縛、被踐踏、被遺棄的舊中國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有力地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

三、作業(yè):課后練習二

?祝?!氛n時計劃第4課時(總第4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理解倒敘手法的運用。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3.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環(huán)境的作用。

二、重點、難點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2.把握環(huán)境描寫的巨大作用,體會環(huán)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系

教學方法:講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分析小說中的典型形象——祥林嫂

1、外因是影響人的行為的重要因素。

⑴魯鎮(zhèn):從四叔“大罵新黨”和家家忙著準備“祝?!边@兩個細節(jié)可見,魯鎮(zhèn)封建意識根深蒂固,辛亥革命并沒有多大影響。

⑵魯四老爺:魯鎮(zhèn)的權威人物。他的書房擺設和與“我”的談話,反映出他是頑固的封建遺老。他非常蔑視祥林嫂,堅信女人應該從一而終,不然就是“敗壞風俗”。之所以收留她,是因為她還有剝削價值。當祥林嫂失去這種價值時,他就毫不留情地把她趕了出去。魯四老爺既是一個經濟上的剝削者,又是一個精神上的迫害者。

⑶柳媽:柳媽與祥林嫂同屬勞動者階層,也是自覺維護著封建貞節(jié)觀念。應強調一點,除了蔑視,她對祥林嫂還是有點同情的。

小結:整個魯鎮(zhèn)頑固地為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觀念所支配,婦女的社會地位低微。這樣的地方,嚴重缺乏培育革命者的土壤和水份。

2、內因是決定人的行為的主要因素。

祥林嫂是一個善良、純樸的農村婦女。她所要求的,只不過是一種起碼的生存權利。理智分析“逃跑”和“撞香案”兩種行為,雖然她有著勇于反抗的性格,但思想本質仍是封建的。

小結:環(huán)境的嚴峻與自身的不覺悟,注定不可能成為一名革命者。

3、如何理解祥林嫂問“我”有無靈魂這個情節(jié)?

討論解答:聯系上面的分析,可見這種說法不成立。祥林嫂希望有鬼魂,是因為想與兒子重聚;但又怕有地獄,因為會被閻羅王鋸開。人們說她是“窮死”的,實際上她是被強大的精神痛苦折磨致死的。

二、歸納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最后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對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許的,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拔摇狈锤恤斔睦蠣?,厭惡封建禮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小說結構上,“我”又起著線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反映,“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三、作業(yè):完成配套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