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根據(jù)班級的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寫什么樣子知道教案,做為一名在職場多年的教師,你寫教案的能力一定優(yōu)秀,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語言教案優(yōu)秀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語言教案優(yōu)秀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一棵樹各部分的名稱和功能技能目標 了解植物對人類、動物生存的重要性。
2.情感目標:培養(yǎng)幼兒熱愛植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
知道一棵樹各部分的名稱和功能活動難點了解植物對人類、動物生存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指偶。
活動過程:
1.教師有聲有色的講故事。
提問:故事中有誰?小蜜蜂采到又香又甜的蜂蜜了嗎?
(故事中有小蜜蜂、梨樹公公、梨花姐姐、樹葉哥哥、樹干大叔)
2.教具演示,串講故事,啟發(fā)幼兒說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進一步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提問:
(1)蜜蜂采到香香甜甜的蜂蜜了嗎?在什么地方采到的?
(采到了,在梨花上采到的。)
(2)梨花為什么開的又香又美麗、(樹葉哥哥每天用陽光和水分制造成養(yǎng)料送給梨花,所以梨花開的又香又美麗。)
(3)小朋友能摘梨花嗎?
(不能。要愛護樹木)
(4)梨樹怎樣才能結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果農叔叔給梨樹澆水、施肥、捉蟲、梨樹才能結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
活動延伸:
課后組織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
語言教案優(yōu)秀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按照要求篩選課文主要信息;
2、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邏輯順序在說明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教學難點】
邏輯順序在說明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引入一:視頻
春季景象(春季畫面中可出現(xiàn)漸漸融化的積雪、競相開放的桃花、新吐綠芽的柳枝、匆匆筑巢的燕子等)夏季景象(可出現(xiàn)亭亭玉立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蜻蜓、振翅高歌的蟬等) 秋季景象(翻飛的黃葉,怒放的菊花、如火的楓葉等)冬季景象(呼嘯的北風、枯樹、飄飛的大雪)
提問:剛才這段圖像分別展現(xiàn)了哪些季節(jié)的景像?你是依據(jù)什么判斷出來的?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后,順勢新課的學習。
屏示:大自然的語??
引入二:電腦多媒體
(視頻播放一段以花為主圖像,并配以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在畫面依次出現(xiàn)下列詩句,待學生填空后,再用鼠標點擊括號處,再顯示出紅色字體標注的答案。)
1、完成下列詩句填空: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2、設問:上述詩句分別是寫哪個季節(jié)的?你從詩句中哪些意象中推斷出來的?從中你有何體會?
3、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引入本課的學習。
引入三:視頻
播放竺可楨資料片:建議片中可從浙江大學校園風光播映,并依次出現(xiàn)浙大校園中的竺的銅塑像,然后逐次出現(xiàn)有關反映竺可楨的生活、科研及其學術著作組成的資料片(更多照片資料請查看《浙江大學百年發(fā)展史》人物篇中“竺可楨”欄目)
在播放過程中,可漸次將下列竺可楨簡介滾動顯示:
竺可楨(1890~1974)
中國科學院院士,氣象地理學家。我國近代地理學和近代氣象學的奠基人。所從事的科學教育、科學組織領導與科學普及工作,都有杰出的成就。特別是關于臺風眼的機制、臺風的分類、東亞天氣類型、中國季風氣候、高空風向與天氣預報的關系,中國氣候區(qū)劃、氣候與農業(yè)豐產的關系,物候學、氣候變化以及天文學方面的二十八宿的起源問題等研究,都有重大創(chuàng)新,達到國際一流的水平。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地學系,成為當時培養(yǎng)地學英才的搖籃。以求實精神領導浙江大學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有許多精辟的理論見解和實際領導經驗,培育了許多優(yōu)秀人才。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重要著作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物候學》(合著)、《論我國氣候的幾個特點及其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系》、《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國氣候概論》等300多篇,并留下1936年1月1日至1974年2月6日共38年又37天的日記,約900萬字。記有自己的言行、感想,工作上的主要情況和科學界的重要史料,體現(xiàn)了正直的為人和嚴謹?shù)闹螌W精神。
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相繼按年份出版日記,共分5冊,約320多萬字。這在我國科學家中是第一次。
引入四:故事引入
請學生齊背王之渙《涼州詞》
教師談話:同學們可知道,有位科學家卻認為詩中“黃河遠上白云間”一句中的“河”字應為“沙”字,并用翔實的資料對其進行科學的考證,得到學術界的推重;此外,這位科學家還運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校正了古詩存在的一些錯誤,這位科學家就是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著名科學竺可楨。
語言教案優(yōu)秀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4、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于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谶@一點,教師宜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延伸拓展法。擴展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物候知識,采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于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影音資源《美麗的大自然》《多彩的自然界》《大自然——植物》
2、導入語:春柳的飄逸,夏荷的裊娜,秋楓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xiàn)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先生。
3、走近作者作品
竺可楨(1890—1974),字藕舫,浙江紹興人。氣象、地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是我國現(xiàn)代氣象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chuàng)始者。對我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物候學和自然科學史等研究領域有杰出成就。他重視并帶頭參加科學普及工作,《物候學》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
寫作背景:竺可楨在20世紀30年代就倡議應用新方法開展物候觀測,從而更好地服務農業(yè)生產。1962年在他的領導下,又組織建立了全國性的物候觀測網(wǎng),進行系統(tǒng)的物候學研究。1963年出版《物候學》(竺可楨、宛敏渭合著),系統(tǒng)介紹物候學的基本原理,我國古代的物候知識,利用物候預告農事的方法等,本文即選自其中。
二、整體感知
1、掌握“生字新詞”。
(1)字詞認讀
翩然(piān)孕育(yùn)銷聲匿跡(nì)
農諺(yàn)避免(bì)草長鶯飛(yīng)
(2)字形辨析
衰:賴:
哀:懶:
(3)詞語釋義
翩然:形容動作輕松迅速的樣子。
銷聲匿跡: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草長鶯飛:綠草茂盛,鶯兒啼飛,形容江南春天的美麗景色。
萌發(fā):開始發(fā)芽。比喻事物的開端。
次第:次序;一個挨一個。
(4)多音多義
觀:翹:
2、請同學們欣賞影視課文,劃分文章結構,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3、理清說明順序。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點撥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三種,即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也就是事理順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文章四部分內容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第一部分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局部探究
(一)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1、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
品析:這一句非常生動?!皾u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很自然地運用比擬的寫法,“沉睡”“蘇醒”兩個詞用得貼切而生動,具體地喻寫了嚴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態(tài)。第二句中“翩然歸來”是輕松、活潑的動態(tài)描寫,而且還包含有親切、歡迎回到家來的感情。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边@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品析:這幾句緊扣“大自然的語言”,先后用了比喻、擬人的寫法,還模仿布谷鳥的叫聲,寫成催促農民耕作的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比直接說“及時耕作”要新鮮、生動得多。
3、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品析:“漸漸”確切地表達了葉子枯黃的過程;“簌簌”模擬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肅殺;“載”恰當?shù)孛鑼懥孙L雪飄落的程度。
(二)疑難探究
1、說說看,原文標題是“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課文為什么把它改為“大自然的語言”?
點撥:課文把原來的標題改為“大自然的語言”,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說“物候學”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文章的特點。
2、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點撥:作者把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緯度和經度的不同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而高下差異是指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這樣排列使文章條理清晰。
3、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點撥:本文語言十分生動形象,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二兩個自然段。這兩段都以時間為序。運用擬人手法把物候現(xiàn)象寫得有情有感,這種寓說明于生動的描寫之中的寫法,增強了說明文的生動性、趣味性。
(三)寫作特色
1、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結合
本文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對于一般讀者,尤其是文化層次較低、科學知識較少的讀者來說,物候學不是一門容易懂得的科學。而文章正是要寫給這樣的讀者看的。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充分考慮讀者對象,在寫作時把抽象的事物盡量形象化,使讀者容易接受;作者在行文中盡量少用專門術語,而用大眾都能理解的詞句來表達;大量運用優(yōu)美詞語、描寫性語句和修辭手法,使本來枯燥的事情變得生動形象。
2、層次分明的結構順序
文章首先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用短短百十來字,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況,既生動形象,又高度概括,自然引起讀者的興趣,使人對物候學有了直觀的認識。接著,作者再以具體現(xiàn)象作例,作者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fā)展,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等問題,這就是由表及里的說明。文章前后形成了照應,說明有輕有重,全文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深刻的印象。
四、總結拓展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xiàn)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本文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說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身邊,科學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讓我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從而熱愛科學。
五、作業(yè)設計
仿寫訓練:文章第一自然段采用擬人的手法進行寫作。請仿照此種手法,寫一段描寫家鄉(xiāng)四季變化的文字,注意寫作手法的運用,不少于100字
六、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
竺可楨
說明語言:生動優(yōu)美、準確嚴謹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下定義
語言教案優(yōu)秀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體驗大膽想象“如果我能飛“的樂趣。
2、理解詩歌資料,嘗試進行仿編。
3、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潛力。
4、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
二、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根據(jù)“如果我能飛”來進行思維想象、創(chuàng)新,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
三、教學準備:
1、詩歌《如果我能飛》掛圖。
2、美麗的翅膀若干;太陽、月亮、小船等卡片。
3、背景音樂《隱形的翅膀》。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主題
1、師:小朋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發(fā)現(xiàn)了有什么會飛呀?(鼓勵幼兒說一說:小鳥、飛機、蜻蜓、蝴蝶……)你們明白它們?yōu)槭裁茨茱w行嗎?(引導幼兒說一說)如果你有一雙翅膀也能飛翔,你最想做什么?
2、請幼兒閉上眼睛想象飛行的樂趣。(教師引導:“飛呀飛,我們飛到哪里了?”)
3、師:這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齊學習一首詩歌《如果我能飛》,請小朋友跟老師朗誦一遍課題《如果我能飛》
(二)教幼兒學習朗誦散文詩
1、師:下面,請小朋友聽老師把這首詩歌朗誦一遍好嗎?
2、幼兒看掛圖,完整地欣賞老師朗誦的詩歌《如果我能飛》。
3、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跟老師一齊學習這首詩歌?
4、教師教幼兒朗誦詩歌,教師讀一句,幼兒讀一句。(教師領讀2遍)
一、引導幼兒拓展想象
1、師:“我”都飛到了哪里?變成了什么?(引導幼兒一邊看圖一邊說一說。)
2、師:小朋友,如果你能飛,也飛到了藍天上,你最想變成什么?(引導幼兒說一說,教師順勢貼出卡片太陽、月亮、云朵……)
3、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想象:如果自己也飛到大海上,飛到森林里,最想變成什么?(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教師順勢貼出小船、海鷗、燈塔等)
4、小結:哦,原先想象是這么神奇,我們想飛到哪里,就能飛到哪里,想變成什么就能變成什么。
四: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啟發(fā)想象,學習仿編詩歌
1、師:小朋友,老師有一雙美麗的翅膀。(教師一邊做飛的動作,一邊說:哦,會飛的感覺真美呀!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上海世博園里,變成可愛的海寶,為游人導游;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首都北京,變成美麗的百靈鳥,祝福祖國媽媽;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美麗的草原上,變成喜洋洋,戰(zhàn)勝灰太狼……)
2、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擁有一雙美麗的翅膀?老師為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雙翅膀。(教師幫幼兒帶上翅膀)老師相信,小朋友們長上翅膀之后,想象力必須會更加豐富了。
3、師:請小朋友四人一組模仿飛一飛,相互交流一下自己飛到了哪里?變成了什么?
4、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展開想象,大膽嘗試仿編(教師適時引導,并給予鼓勵)
五:展示仿編的詩歌
師:長有翅膀的小朋友,你們快點飛成一對吧!誰能飛到老師的面前,告訴老師,剛才你飛到了哪里?變成了什么?老師用筆幫你記錄下來。(引導幼兒展示自己)
六、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拿起手中的畫筆,把自己長上翅膀想到的畫下來送給爸爸媽媽看。
語言教案優(yōu)秀教案篇5
知識目標
1.閱讀課文,積累“萌發(fā)、次第、翩然、孕育”四個雙音節(jié)詞,掌握它們的詞義;積累“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周而復始、草長鶯飛”五個短語,并學會運用。
2.通過閱讀,了解物候知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練習概括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通過閱讀,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朗讀課文,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閱讀,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他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1.閱讀課文,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春柳的飄逸,夏荷的裊娜,秋楓的激情,冬雪的潔白,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xiàn)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先生。(板書文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積累的詞語。
3.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jù)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學生分頭篩選信息,然后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教師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后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
三、再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小結:通常采用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也就是事理順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文章四部分內容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第一部分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用喜歡的方式朗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1)學生齊讀1、2段。
(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一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jù)以安排農事。
學生比較改文與原文不同的表達效果。改文簡潔,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語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3)精讀1、2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師應以鼓勵為主。
(4)教師提示學生看注釋①,問:“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為‘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失去了說明的生動性?!按笞匀坏恼Z言”是“物候現(xiàn)象”的形象化說法,易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5)學生齊讀1、2段,爭取背誦。
2.朗讀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揣摩,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1)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
(2)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遲10天左右,比1965年遲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
學生明確:加粗的詞語限制較嚴密,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加線的句子表現(xiàn)了作者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尊重事實的科學精神。
3.教師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六、延伸拓展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并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lián)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
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jié)游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
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p>
3.教師請有旅游經歷的同學談談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識。
如盛夏時節(jié)到東北旅游,寒冬時節(jié)到南方旅游,爬山、觀海等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七、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xiàn)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本文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說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身邊,科學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讓我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從而熱愛科學。
八、布置作業(yè)
1.利用課余時間觀察自己身邊的物候現(xiàn)象,寫出觀察日記。
2.收集一二首詠物詩、寫景詩,運用物候學知識試著分析一下。
語言教案優(yōu)秀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準附點音符及切分音符,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2、在歌唱活動中體驗節(jié)日的幸福和快樂。
重點:學會演唱歌曲。
難點:唱準附點音符及切分音符。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引發(fā)學習新歌的興趣。
1、師:“六一”節(jié)是誰的節(jié)日?在“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小朋友最喜歡干什么?(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2、今年“六一”節(jié)快要到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神秘的禮物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就叫《快樂的六一》。
二、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1、教師播放視頻,帶領幼兒欣賞。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好聽的歌曲吧!
2、感受歌曲旋律。
師:聽了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三、學唱歌曲,唱準附點音符及切分音符。
1、念歌詞打節(jié)奏,重點練習附點音符及切分音符的節(jié)奏。
教師提問:“你聽到了什么?”我們一起來聽著音樂輕輕的用“啊”來哼哼,好嗎?
(教師邊打節(jié)奏邊帶領幼兒哼唱)
2、跟著音律有節(jié)奏的念歌詞。邊擺動邊跟著念歌詞,要求幼兒念道 啦啦啦的時候要有跳躍的感覺。
3、教師帶領幼兒演唱歌曲,輕輕拍手,在唱到“啦啦啦”的時候輕聲的演唱。
師:這首歌可真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吧。
(1)集體學唱
(2)分組學唱
4、能歡快活潑的演唱歌曲。
師:既然這首歌曲是活潑的愉快的,那我們能不能用活潑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好嗎?
5、多種形式演唱。
四、能跟著歌曲自由進行表演,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與幸福。
師:“六一”是一個快樂的日子,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一邊唱一邊來跳一跳吧。
1、 幼兒跟著教師的鋼琴聲,自由地進行表演。
男女生分組表演,在表演中感受快樂與幸福。
語言教案優(yōu)秀教案篇7
設計思路:
冬天到了,對于冬天里的事物,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小雪花了,上周的下午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小雪花飄飄灑灑,屋頂上、地上積滿了雪。有的孩子說像糖,有的說像花,有的說像羽毛……議論紛紛,充滿了興趣。但是身處南方城市,很少有機會去親近雪、感受雪。為了滿孩子們的興趣需要,設計了本活動。試圖讓幼兒在“雪”的世界中,認識雪、體驗玩雪的樂趣。
活動目標:
在看看、說說、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體驗玩雪的樂趣。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喜歡并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輕音樂
2、教師場景布置、白色紙條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冬天到了,天氣冷了,在上個星期天空中下起了什么?(下起了雪)
小結:冬天到了,許多許多雪花都從天空飄落下來。我們跟雪花們打個招呼。
2、小雪花是怎么樣的?(顏色、大小、形狀)
小結: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像花、羽毛一樣,真漂亮。
幼兒園小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小雪花》含ppt課件
三、游戲:下雪啦
1、呀,什么飄下來了?雪花要和我們做游戲了
2、雪停了,你們還想和小雪花做游戲嗎?那怎么辦?好的,我們一起來做雪花。這里有一些白色的紙條,可以請小手幫忙來撕小雪花??纯凑l做的雪花又多又漂亮。
指導重點:感受大、小的區(qū)別;幫助幼兒掌握許多張一起撕的方法。
3、在輕音樂中再次玩雪
四、游戲:做雪球
1、雪下得好大啊,我們把雪花撿起來做成雪球,打雪仗去吧??纯凑l做的雪球最大、最牢。
2、幼兒整理地面紙屑,做雪球。
3、雪球做好了嗎?我們到操場上打雪仗去咯。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jié)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fā)現(xiàn)、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jié)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