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7篇

時間:2022-10-14 作者:couple 備課教案

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肯定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在制定一份教案的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一定都有所加強,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7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

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

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

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

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么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一課,是“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后半部分的內容。在該單元前面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已會在實景中辨認東、西、南、北,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本課我設計在課前讓學生超前預習:布置學生自己去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這一方面增強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學生課前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找的答案涉及面廣,在課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新課教學中先讓學生交流、匯報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學會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用來解決“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這個問題。在練習中首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將知識進一步內化。接下來,先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再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說出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這兩個活動讓學生體驗實景中的八個方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最后利用我國行政區(qū)域圖,讓學生用剛學過的四個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篇2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8頁例4及練習二第1、2、3、4題。

教學目標: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二第1、2、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辯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識的產生過程,體會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的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辯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能積極參與探究物體所在方向的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方位知識的作用和價值,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能辯認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體會位置與方向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第8頁例4的掛圖(標明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刪去人物及話語)。

教學過程:

一、激疑導入

1.指一指,教室里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請9名學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講臺前面。

abc

def

ghi

3.(教學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語言)說一說,b、d、f、h分別在e的哪個方向?a、c、g、i分別在e的哪個方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1)分組討論:你們認為a在e的什么方向?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可能有以下幾種看法:

1a在e的北面,因為a在“d—e—f”的北面。

2a在e的西面,因為a在“b—e—h”的西面。

3a在e的西北面(或北西面),因為a既在“d—e—f”的北面,又在“b—e—h”的西面。

……

(2)集體探討:同學們認為哪一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有沒有其他的方法確定哪一組的想法是正確的呢?

(3)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提出借助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做最終裁判。請e同學拿著指南針宣布最終結果,教師說明:我們通常說“西北”而不是“北西”。(板書:西北)

(4)開展猜一猜活動。

a.誰能猜猜g在e的什么方向,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布猜的結果。(板書:西南)

b.誰再猜猜c在e的什么方向,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布猜的結果。(板書:東北)

c.誰愿猜猜i在e的什么方向,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布猜的結果。(板書:東南)

2.辨認生活中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1)指一指,教室里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說一說,你的東、南、西、北面分別坐的是哪一位同學?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東、南、西、北的相對性,如a在b的西面,在d的北面。

(3)說一說,你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分別坐的是哪一位同學?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相對性,如a在e的西北面,e在a的東南面。

3.辨認地圖上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出示例4的掛圖,標明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刪去人物及話語。

(1)引導學生根據太陽的方向確定東面,根據東面確定其余的七個方向。

(2)說一說,教學樓、圖書館、大門、體育館分別在操場的什么方向?

(3)議一議,多功能廳和食堂分別在操場的什么方向?

(4)想一想,操場在多功能廳和食堂的什么方向?

三、鞏固練習

1.第8頁做一做。分組討論、交流、匯報“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2.練習二第4題。

(1)找一找,地圖上標出了我國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結合有關背景材料,適時教育學生保護人類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遺產。

(2)圈一圈,在地圖上圈出武漢的位置(可以由教師告訴學生)。

(3)說一說,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3.練習二第2題。明確題目要求后,學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會了什么?怎樣辯認東北、東南、南北、西南呢?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第1題。調查自己家相對于學校的位置。

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篇4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描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學會應用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不同的方向。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今天小明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這節(jié)課,老師就要帶同學們繼續(xù)到校園里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p7例3情景圖)

1.初步感知。

師:在校園里,你們都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教師指名回答。

2.進一步交流。

師:校園里有許多建筑物,你們能通過已經學過的四個方向,說一說它們分別在校園里的哪個方向嗎?你們是根據什么得來的?

學生先相互說一說,然后教師指名回答。

3.教學教材p7例3。

師:大家能不能告訴老師,圖中左下角的物體叫什么?上面的方向和我們前面所學的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討論。

師:我們根據指南針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也遵從“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原則,對嗎?

學生回答。

提問:餐廳和存車處分別在校園的什么角?

引導學生結合指南針觀察思考,互相討論。

師:很好,試著完成例3剩下的填空題,并相互交流。

核對答案:餐廳在校園的西北角,存車處在校園的東南角。科技樓在校園的西南角,餐廳在存車處的西北方向,科技樓在多功能廳的西南方向,多功能廳在科技樓的東北方向。

三、鞏固練習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5、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四、課后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另外四個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加上之前學過的東、南、西、北,我們已經掌握了八個方向。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在描述物體方位時輕松了許多呢?課后同學需要勤加練習,鞏固已經學過的這八個方向,重視它們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同學們課后可以互相交流。【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認識東、西、南、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數學思考:

(1)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動一動,加強學生對四個方位的認識和辨認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將豐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復習舊知。

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方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是怎樣辨認方向的?(學生自由匯報)

2.引入新課。

師:在有趣的方向王國里,除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外,還有另外四個方向,你們想認識嗎?那么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ò鍟n題: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經驗的回憶,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充分的準備。

⊙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

1.簡介指南針。

師: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紅色的一端總是指向北,黑色的一端總是指向南,指南針是一種便于攜帶的確定方向的工具。

2.觀察發(fā)現。(課件出示指南針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南針的盤面,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觀察后自由匯報)

師:指南針的盤面上除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外,還有哪些方向?(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小結: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指南針更快更準地辨認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向學生介紹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而介紹指南針的歷史可以使學生在認識新知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例3。

(1)認識東北方向。

①請學生看大屏幕,一個箭頭指向東,另一個箭頭指向北,教師說明:正東與正北之間的方向叫東北方向。(課件演示)

②請學生像老師這樣說一說。

(2)學生自學,認識東南、西北、西南方向。

①提問:正東和正南之間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引導學生先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師:認識了東北和東南方向,你還想認識什么方向?

②誰能說說西南方向是指哪兒?(學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匯報)

③誰能說說西北方向是指哪兒?(學生邊說邊用手指出西北方向)

設計意圖:在教學“認識東北方向”時,采用“扶”的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東北方向”這個新的知識點,并在教師的幫助下,生成新的知識?!皷|南、西南、西北方向”的學習,采用的是“半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知識的遷移先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然后匯報。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件出示小明所在校園的平面圖,根據指南針的指示說說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各有什么建筑物。(學生看圖后回答)

(4)討論交流多功能廳、餐廳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

①多功能廳在正東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間,可以確定多功能廳在校園的東北方向。

②餐廳在正西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間,可以確定餐廳在校園的西北方向。

(5)用上面的方式描述科技樓的位置。(學生思考后匯報)

2.用歌訣記憶方向。(出示課件)

師:下面老師教同學們一首歌訣,它能幫助我們快速地記憶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左上西北,左下西南,

右上東北,右下東南。

設計意圖: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情境,把數學知識融入情境之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

⊙知識拓展,鞏固應用

1.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八個方向,那么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時候能用到方位知識嗎?(天氣預報、候鳥遷移、觀看天文、在夜空中找北斗星等)

2.課件出示教材7頁“做一做”。

讓學生先標出自己家的位置,再說出自己家附近的主要建筑物,最后說出自己家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3.課件出示教材9頁1題,引導學生先仔細看圖,辨清方向,再回答問題。

⊙全課總結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到方位知識,學好這節(jié)課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布置作業(yè)

教材9頁3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 使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多種比較策略。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這么多聽課老師,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好嗎?

[評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導入新課。]

二、 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1. 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學生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學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師:(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的手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比,哪一個面大?

生:數學書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師:把剛才的話說完整,好嗎?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也擺在數學書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數學書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個面大呢?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師:(指黑板面)像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你能說一說什么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嗎?

生: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評析: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數學書的封面,以及觀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學生自己身邊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感知,引發(fā)新知的生成。在學生沉浸于生活體驗時,揭示本節(jié)課的主題面積的含義。及時地把生活經驗概括為數學知識,把生活語言提升為數學語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等。先就具體事物,說明面積的意義,為面積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

2. 摸一摸,說一說。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等。這些物體都有面,這些面的面積有大有小?,F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兩個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大,哪個面的面積小?

生1:課桌面的面積比凳子面的面積大。

生2:練習本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評析:摸身邊物體的表面,觀察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物體的表面,并且比較兩個面的大小,能加深學生對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較大小的認識,鞏固面積概念。同時,還可以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為引進面積單位以及用直接計量法求面積打下基礎。]

三、 操作實驗,比較大小

1. 涂一涂。

師:我們研究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涂一涂呢?(想)好,全班分成兩大組,來個涂色比賽。請聽清兩個要求:第一,發(fā)給你們的圖形要涂滿,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師說開始,才可以動筆涂,時間1分鐘。請小組長打開1號信封,每人發(fā)一張紙。(小組長按要求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張白紙)

師:準備好了嗎?開始!

學生涂色。

師:時間到,涂好的同學請舉手。下面,我隆重宣布比賽結果:小組獲勝。獲勝的小組,把你們的作品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們不服氣。

生2:他們涂的紙比我們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們的紙,比你們的大多了。

師:你們小組的紙大,他們小組的紙小,也就是你們小組要涂的什么大?

生:我們小組要涂的面積比他們小組要涂的面積大得多。

[評析:創(chuàng)設激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形成認知沖突,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咱們研究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涂一涂呢,分成兩大組,來個涂色比賽,學生興致盎然。而教師事先發(fā)給兩組涂色的圖形的面積不一樣,一組比較小,另一組要大得多,當然涂起來用的時間就多。這樣,當學生看到事實真相之后,對面積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強烈的感受。]

2. 練一練。

(1) 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圖形。

師:這是從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地圖。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嗎?

生:四川省的面積最大,江蘇省的面積最小。

(2) 畫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師:下面請大家動動手,畫出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生按要求畫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選擇3~4幅在投影儀上展示,并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同學們畫出的這些圖形,都能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嗎?(能)

(3) 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校園平面圖。

師:咱們再來看一幅校園平面圖。選擇其中兩個圖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積的大小。

生1:運動場的面積比生活區(qū)的面積大。

生2:水池的面積比花壇的面積小。

生3:辦公樓的面積和生活區(qū)的面積差不多。

師:到底是辦公樓的面積大,還是生活區(qū)的面積大呢?能一眼看出來嗎?

生:看不出來。

師:怎樣比較這樣看上去面積差不多的兩個圖形的面積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評析:相差懸殊的兩個面面積的大小,憑觀察就能做出判斷。對于兩個面積差不多的圖形,要比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 比較圖形的面積。

師:(出示面積接近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呢?(學生意見不一)

師:咱們光用眼睛看,難以準確地做出判斷。你們能不能想想其他的辦法?

學生在小組內議論。

師:為了方便大家比較,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材料:4個小方塊、紙條、尺子。大家可以借助這些材料,想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

組織反饋。(略)

[評析:問題是啟發(fā)式教學的驅動器。抓住了問題,就抓住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當老師出示兩個面積很接近的圖形時,引起了學生的爭論。這個時候的學生,是帶著問題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經從外壓轉化為求知的內需。]

四、 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1. 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形。

師:下面四個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你們有比較的辦法嗎?

生:數格子!

師:那么,我們就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

學生在書上數出結果,寫在每個圖形旁邊。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匯報。(數梯形的面積時出現了分歧,有少數學生的答案是20格。)

師:究竟哪一個答案正確?

生:應該是18格,梯形中的4個半格合起來是2格。

師:通過數格子,我們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

生:梯形的面積最大。

2. 出示下圖:

師:小明家用方磚鋪地,還剩下兩個部分沒有鋪,如果鋪滿這兩塊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多?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師:兩塊空地各用多少塊方磚?

生:第一塊空地要用16塊方磚,第二塊空地要用18塊方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數空的格子。

師:怎樣才能把這兩塊地的空格數準確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畫出來再數。

師:你來試一試。

學生到投影前操作。(畫出格線,數出空格)

師:哪一塊空地的面積大?

生:第二塊空地的面積大。

師:這兩塊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塊方磚?

生:16 + 18 = 34(塊)。

3. 游戲(猜猜看)。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好,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規(guī)則是:同學們分兩組,分別看老師出示的圖形。一組同學看圖形時,另一組同學不能看。

師:(出示一個較大的被分成4格的圖形)請第一組同學看,這個圖形一共有幾格?

生:(齊)4格。

師:(出示一個較小的被分成6格的圖形)請第二組同學看,這個圖形有幾格?

生:(齊)6格。

師:大家來猜一猜,哪個組同學看到的圖形面積大?

生1:6格比4格多,當然6格的圖形大。

生2:不一定。說不定6格的圖形格子小。

師:究竟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想不想看看這兩個圖形。(出示兩個圖形)為什么4格的圖形,面積反而大?

生1:4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大。

生2:6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小。

師:看來,用數格子的辦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專門用于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研究。

[評析:比較面積大小,可以通過觀察,運用直覺思維做出判斷。對于面積相差不多的兩個圖形,則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疊合法、數方格的方法等。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的比較,歸結為兩個數的大小比較。教科書以想想做做第3題,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方法。隨后的練習,因為圖中沒有現成的格子,所以學生既可以比照旁邊的方磚,去數空缺處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畫格子然后數。專門用于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這就為下一節(jié)課學習面積單位做了必要的鋪墊。]

總評

這節(jié)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練,在活動中體驗新知,在解決問題中提煉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源,選取學生熟悉的事例,作為教學內容。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實現教材預期的教學目標,把數學課上活。

第二,強化面積概念的教學。面在小學和初中都是不定義的概念。在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把面積和周長混同。關于面積計量,學生先要根據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的意義掌握面積的直接計量法(即數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導出幾個面積公式,從面積的直接計量過渡到間接計量。所以在面積概念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兩個公理,為直接計量法打好基礎。為了防止面積和周長混同,往往用對比題組對學生進行訓練。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時機,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者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學設計注意從解決問題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規(guī)律,并有效發(fā)揮活動的作用。

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有自選的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

3、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面積”,第一課要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首先結合四對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體或圖形,直觀說明面積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從附頁中剪下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比一比它們的面積大小。解決這個問題的挑戰(zhàn)性在于單純依靠觀察難以判斷,要鼓勵學生嘗試尋找其他的比較手段和途徑。教材中提供了三種辦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幣擺一擺,再數一數;先畫格子,再數一數。不僅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其中擺硬幣或畫格子的辦法所蘊含的思想,還為后來學習面積的度量埋下了伏筆。

第二課,是讓學生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用畫方格數方格的方法測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測量結果的過程,并在對彼此不同的測量結果的質疑與反思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認識1厘米2的面積單位,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厘米2,使1厘米2這個面積單位變得直觀、具體,看得見,摸得著。學生有了對1厘米2這個面積單位體驗后,讓他們再估一估數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紙量一量,檢驗估測得準不準。這樣的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與估測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續(xù)教材引導學生認識1分米2與1米2等面積單位的活動,也要經歷與認識1厘米2大體相同的認知過程,特別要體會學習1分米2與1米2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以及獲得它們所示面積大小的具體體驗。因為不同大小的面積單位是根據具體情境或場合加以選擇使用的。

第三課“擺一擺”是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探索活動從估測3個長方形的面積開始,培養(yǎng)估測意識;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個長方形上擺一擺,看需要擺幾行幾列,能夠分別把這些長方形鋪滿,從而獲得每一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的關系數據;把這些數據記錄在表格中,進行觀察、比較,發(fā)現長方形面積與乘法的聯系,從而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個實驗、探索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合情推理、建立數學模型的抽象思維的過程。有了建立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經驗,經過類比推理,學生就能夠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第四課“鋪地面”,學習面積單位的換算關系(進率)。教材創(chuàng)設了“鋪地面”的問題情境,探索1分米2與1厘米2的換算關系。先讓學生估計1分米2=100厘米2的換算關系。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之后,就可能類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結論。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間的單位換算關系之后,再認識米2、公頃和千米2之間的換算關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及其換算關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頃=10000米2,這兩個換算關系有相同的進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頃,這三個換算關系也相同的進率--利用這種形式上的聯系,也許有助于保持對它們的記憶。

三、重點難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頃、1千米2的實際大小。

2、會用合適的面積單位表示面積的大小。

3、會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4、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5、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會應用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教學建議

1、要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教學重點

2、要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操作等實踐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要重視估測活動的過程,鼓勵估測方法的多樣化。

4、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秒的認識教案篇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面積的認識》第一課時的內容(p39-4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的事物和畫圖等活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進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數格子、重疊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從而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的事物和畫圖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夠選擇較好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從今天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學習第五單元“面積”(板書)

師:你們曾經聽說過面積嗎?(生交流)

2、師:真不錯,你們已經知道了這么多關于面積的知識,那么,你們能說說究竟“什么是面積”嗎?(補充課題,生交流)

3、師:真好,大家能說出自己對面積的理解,可是說得是否準確、嚴謹呢?究竟什么是面積,課本上智慧老人說得清清楚楚,你們能不用老師講,自己看書就能把它搞明白嗎?(生看書)

4、師:好,看書以后,現在知道什么是面積嗎?

生: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師板書,生齊讀)

師:不錯,書中智慧老人就是這樣說的,可是,這句話有點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還是不太懂,誰能把這句話分開,變成兩句話,是哪兩句話?

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呈現ppt)

二、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句話: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誰能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交流。)

2、師:物體就是一個東西,比如這是一本數學書,這個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積。那除了課本你們還能舉出其它的例子嗎?

生交流:(1)課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課桌的面積。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積。

(4)操場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場的面積。

.......

3、師:好了,同學們舉出了好多例子來說明面積。那老師也來說說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說:黑板的面積很大。你們說黑板的面積很大嗎?(生交流:教室的面積比它大,我們學校的面積比教室的面積大,安慶市的面積比學校的面積大,安徽省的面積比安慶市的面積大,全國的面積比安徽省的面積大......)

師:那么黑板的面積很小嗎?(生交流)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面積大,還有更大的,面積小,還有更小的。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實際上是幾個面積相比較的結果。

4、師:好,剛才學了這么多,我來出個題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師演示,首先和一位學生掌心相對,你們能用面積說一句話嗎?(生交流)

然后,師自己雙手合并,能用面積說一句話嗎?

(2)(師拿出一本書)你們看,這本書的表面是指哪兒呢?誰上來指指看。(生演示)誰能用面積來說一句話呢?(生交流)

三、感知封閉圖形的大小

1、師:好,剛才我們理解了第一句話,“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F在來看,第二句話“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ppt出示)說到圖形,你們會畫圖形嗎?請大家在紙上隨意畫三個圖形。(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

(1)師:我想問一問,你們畫的圖形的形狀都是一樣的嗎?那它們的大小是一樣的嗎?把你畫的最大的圖形找出來,與同桌最大的圖形比較一下,看誰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圖形,與同桌最小的圖形比較一下,看誰的圖形更小?

(2)師:說這個圖形比較大,實際就是說這個圖形的什么比較大呢?那黑板上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小?

師:(指著一個圖形)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學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師:這里面積的大小是指線的長度嗎?(討論,交流)

(4)師:(選一幅圖,擦去一條線)這幅圖的面積是指哪部分呢?(請學生上黑板,指一指。討論交流。)

(5)師小結:哦,就像領土一樣,(手指開口處),這個地方究竟歸誰管,咱們無法確定,那也就無法確定領土面積有多大了。是這樣的嗎?那看來說圖形的面積,這個圖形一定要怎么樣?

2、試一試

師:昨天晚上備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女兒剪了兩個長方形,分別放在兩個信封里,讓我今天帶來給大家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你們能猜出來嗎?

(1)師:(出示信封)猜得出嗎?

(2)師:(露出一部分)現在能猜得出嗎?(學生猜)

師:僅憑圖形一條邊的長度,能判斷出它面積的大小嗎?(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沒有封閉,就有各種變化的可能。對嗎?

(3)師:(露出兩條邊)現在你能判斷出誰的面積大了嗎?(生判斷)

四、感知面與線的關系

1師:面其實是由線圍成的。線的變化會引起面積的變化。(出示一個橡皮筋)你們看這條線圍成的圖形的面積是怎樣變化的?

2師:拿出你們手中的線,也能圍成一個面嗎?面積越來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面積越來越小,兩條線重合成一條線,就沒有面積了。

3師:剛才,我們在圍面的時候,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在發(fā)生變化,可是,什么沒有變?

師小結: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五、比較面積的大小

1、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圖形的面積有大有小,那么我們怎樣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呢?我們先來看幾幅圖形:

(1)師:(出示圖一和圖二)這兩幅圖,誰的面積大?(小結板書:觀察法)

(2)師:(出示陰影三角形和長方形)哪幅圖的陰影部分面積大?

(再出示陰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圖的陰影部分面積大?(小結板書:分析法)

(3)師:(出示圖二和圖三)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結板書:重疊法)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和笑笑在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時遇到了什么困難?(出示ppt)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你能一眼看出來嗎?怎么辦,淘氣想了一個辦法,他說量出每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能比較了。大家看,他的辦法行不行?對了,笑笑也是這樣想的:淘氣比的是周長,不是面積。

師:那么,你有好辦法來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嗎?我們看看奇思是怎樣比較的?(出示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們來試試看,現在知道誰的面積大嗎?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多少嗎?

師:接下來,我們看看妙想是怎樣比較的?她用小正方形來擺一擺,現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長方形大多少了嗎?(生交流)

2、師:你們看,我們現在不僅知道誰的面積大,還知道面積大多少。下面這個信封里也有兩個帶著小方格的圖形,我拿出一個給你們看,這個圖形的面積有多大?(12個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圖,藏在信封里,不過我知道它有4個方格那么大。這兩個圖形,誰的面積大,相差多少呢?(生討論,交流。)

六、總結全課

師:我們運用小方格來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必須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樣大)對了,這就是我們下節(jié)課學習“面積單位”時要運用到的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就學到這里,請同學們在課后思考和預習:為什么要有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分別有多大?下課。

板書: 什么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