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了四訓讀后感參考6篇

時間:2023-08-24 作者:lcbkmm 讀后感

通過這篇作品,我們分享了一些獨特的讀后感,透過文字,我們品味出無限的讀后感情,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凡了四訓讀后感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凡了四訓讀后感參考6篇

凡了四訓讀后感篇1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學中就直指了一個問題,那便是人的命運真是被注定的嗎,人的命運可能通過人的行為去改變嗎?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運也就是被決定了的,而一個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去改變命運,而且那種行為的意愿來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運便決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從了凡先生的命運中,我們看到,多做善事,種善因,可以改變命運,而且,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一念猛厲,可以滌百年之惡,了凡先生勸世人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教智慧的體現(xiàn)。

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則是了凡先生開出的改變命運的三劑良藥。改過之法首先要端正改過的態(tài)度,所謂發(fā)恥心、發(fā)畏心、發(fā)勇心,然后要明白改過的方法,便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恥心、畏心、勇心給我的觸動很大。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恥心,才能夠主動的去反省自己的行為,然而曾幾何時我已經(jīng)將反省漸漸淡忘,以至于自己做了很多錯事,要別人的提醒才能夠自知,別人指出的錯誤畢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錯誤又何止千萬,對錯誤不自知,以為自己做的問心無愧,實際上卻是一點一點的墮落,這些錯誤,可能就是我煩惱的根源,可能就是我為人處世上的缺陷,任由這些錯誤存在,最后只會貽害自己。

發(fā)畏心則是告訴我要有一顆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時候父母經(jīng)常教導我的慎獨。的確,很多時候雖然并沒有人去監(jiān)督我,但是這不代表我可以為所欲為,了凡先生說,我們雖然過在隱微,但是天地實鑒,被人看破就會一文不值,我覺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監(jiān)督,排除了別人發(fā)現(xiàn)的可能,這種畏心依然是必要的。頭頂三尺有神明,人必需要有一顆敬畏的心。

發(fā)勇心則是教導我要當機立斷,改變以前的種種不端,從現(xiàn)在開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約束自己,不給錯誤以任何可乘之機,勇猛精進,過則無憚改。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訓》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yǎng)善德;易經(jīng)同樣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對于我們這些在俗世學佛的人一定要認真踐行《了凡四訓》所說的金玉良言,發(fā)恥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積德行,遠離顛倒夢想,證悟菩提。

愿世間一切有情眾生,早脫輪回,往生西方極樂,證得佛果。

?了凡四訓》原名叫《訓子文》,本是袁了凡為教育子孫后代,所寫的文章,不曾想,義理深刻,名流千古,文中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篇章分別進行講述,簡言之,立命之學講的是人的一生究竟該怎么度過,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聽天由命、隨波逐流?還是拼搏奮斗、自立自強?還是完善自我、順其自然?我想袁先生更多表達的是一種把握現(xiàn)在,“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昨天已經(jīng)過去,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經(jīng)成為了你人生的一部分,我們不必要對往日的遺憾而終日懊悔,也不能滿足于曾經(jīng)的輝煌,驕傲自滿,不思進取,而是要活在當下,把握現(xiàn)在,順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凹疵敇s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yōu),常作淺陋想。”永遠保持一個善良謙卑之心?!斑h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币娰t思齊,見不賢自內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皠找杖罩牵杖崭倪^;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yè)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边@一句可謂單頭棒喝,如夢初醒,天下這么大,不缺高智商的人,不缺有才華橫溢的人,但缺的是靜心修德,兢兢業(yè)業(yè)做事的人,即我們現(xiàn)在所稱道的“工匠精神”。

改過之法一篇所講的是怎么樣修正自己的錯誤,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圣賢,難道就沒有犯錯的時候了嗎?我覺得人的一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面對過失,如何處理過失,如何避免過失。袁先生給了我們如何面對過失以及如何處理、避免過失的答案,“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薄斑^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發(fā)恥心就是說要有悔過改正之心,知恥而后勇,發(fā)畏心是說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父母,敬畏老師兄長,敬畏妻子等等,發(fā)勇心是說要又勇敢之心,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敢作敢當,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反思我自己,我覺得我也有做錯的地方,我也會有懊悔的時候。一個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在犯錯,沒有勇氣去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我們深入學習《了家四訓》的意義所在。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善”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心向善,善有善報,三字經(jīng)中“人之初,性本善”,又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深入人心。但袁先生在《了凡四訓》“積善之方篇”中明確提出了積善的不同類型,如“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挥须y、有易;皆當深辨。”正如事物發(fā)展既有其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普遍性提示的是其基本矛盾、基本特點,同為行善即為其基本特點;特殊性反映了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行善的動機不同,效果不一樣,此為其特殊性?!墩撜Z》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猩埔餐淅?,只有樂于行善、發(fā)自肺腑、不求目的、自然流露之善,才是真善美。否則“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鄙朴写笮≈畡e,“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薄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薄捌埨麌疑酪裕M因禍福避趨之?!狈从车亩际菫閲鵀槊竦拇笊?。我想作為一名醫(yī)生,我能做的就是救死扶傷,努力提高的專業(yè)技術,為病人解除痛苦,同時為中醫(yī)藥的傳承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也是一種善的體現(xiàn)。

?了家四訓》同時還指出為人處世之道,“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痹诠ぷ魃钪?,不要因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就到處壓制同事;不要用自己行善的標準去要求其他人也按自己的標準去行善;不要看見別人犯錯了,就幸災樂禍,要時刻保持謙虛學習態(tài)度,虛懷若谷,寬以待人,這樣才會不得罪人,才能團結他人。這是一種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體現(xiàn)。所以古人常常講“吃虧是福”,吃的是眼前虧,受的是今后福?!叭酥兄荆鐦渲懈?,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這是教育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要常懷感恩之心,謙虛之心,行善之心。

縱觀《了凡四訓》一書,充滿了智慧、仁愛之光,諄諄教誨,發(fā)人深思,給我們未來指明的方向,這一生,我們究竟該怎么度過,我想四個篇章的標題已經(jīng)點名了主題,要立生命、常思過、多積善、懂謙德。

以上就是一秘為大家?guī)淼?0篇《了凡四訓讀后感》,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凡了四訓讀后感篇2

我親愛的朋友:

善,很小,可以從身邊做起。

這兩天在看一本書《了凡四訓》,雖未讀完,深有感觸,受益良多。好的東西,想和身邊親近的朋友,同共受益。我建議兩件事情,您如果愿意的話,可以試著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話,您可以嘗試去堅持一下。能堅持一段時間,您可以嘗試堅持下去,堅持更長的時間。如果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會受益匪淺,乃致終身。

一是節(jié)約糧食。

二是不吃有恩于人的動物,戒一種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樣樣種種,都是從天地自然索取而來,而無一回報。谷物糧食乃天地自然,給予人得以生存的恩賜。我之淺見,珍惜糧食,就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對自然的回報。而對食物的浪費,其實是生活中最容易發(fā)生的小過失,但也是最容易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讓這種損耗福報的小過失,成為累積福德的善舉。狗、牛、羊,戒一種肉。全素艱難,戒一種肉是易行、能行之善。 每一個生命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動物雖死,但被殺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體內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終會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損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貧,與寡母相依。少年時遇一老者為其算命,五十三歲終,無子。中年時遇一禪師,禪師說: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會被生命定數(shù)拘束而無法超越。極善之人,福德隨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數(shù)不定。極惡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隨其行惡而曰趨折損,所以命數(shù)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絲毫不差。聽了禪師之語后,發(fā)愿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后,復又發(fā)愿三千件、一萬件。如此力行向善,命運得改,安然度過五十三歲,并得一子。在六十九歲寫下此書以警示兒子,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何趨吉避兇,讓不好的事情遠離自己,就是從身邊的小善累積起來而獲得的。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益處。午飯時讓兒子吃完粒米,不剩絲毫。隨后兒子上學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應該勸告身邊親近的人,而寫此信,如有冒犯請您諒解。

愿我的朋友健康平安。

凡了四訓讀后感篇3

很早以前就曾看到過一本《了凡四訓》的小冊子,并沒有用心認真讀。直到母親重病,在長沙的各大醫(yī)院醫(yī)治無效,從而吃長素發(fā)心學佛,因此改變命運,延長壽命直至往生的種種瑞像,為助母親提升品位,以盡一點孝心,才使我們兄弟姐妹及表弟共四家和父親合資重印古文版本的《了凡四訓》幾千冊。并逐句逐段的付有當代著名的凈空法師講解。恰逢學校放假,讓我得以有機會好好讀這本書。

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現(xiàn)身說法”,教戒他兒子袁天啟所作的四篇家訓:一、立命之學——認識命運的真相;二、改過之法——發(fā)‘恥心、畏心、勇心’,“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三、積善之方——十種具體方法;四、謙德之效——用五個例子說明‘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這本書在明清兩代被奉封為至寶,讀了確實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加上凈空法師講解,使我認識了許多佛教原理和佛法的基礎知識,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斗之間的關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奮斗的意義,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于找到了一種說服我的觀點,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云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shù)。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說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余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后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證了古圣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钡拿?。

今天我能看到凈空法師對《了凡四訓》的講解,雖晚尤福也。因為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講的迷信,而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還是有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并按照古圣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后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沒有現(xiàn)在這么亂,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繁榮富強。

凡了四訓讀后感篇4

?了凡四訓》是明朝時期袁了凡為教育后代子孫而留下的家訓,原名《戒子文》,對于被后人所拍成的電影,我受益匪淺。了凡先生平生是個人盡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許多善事,因此也頗受人們的尊敬。他教育我們,人的命數(shù)是有限的,應當多多行善積德。但對于極善極惡的人,命數(shù)卻不能約束他們。因為極善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善事,那么他原本貧窮的命數(shù)就會因為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變得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惡事,即使他的命數(shù)是大富大貴也會因此變得一窮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勸誡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數(shù),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點啊!了凡先生通過他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自己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他年輕時曾有位道長給他算了一卦,那道長所算的和他命運要經(jīng)過的也都相符,道長曾說,他命里無子。但因為了凡先生積善太多,命數(shù)改變,了凡先生幸運的得下了一個兒子。他認為:命運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命運是上天注定的,而后天命運則是由先天命運轉化而來的。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好的方向轉換;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壞的方向轉換。所以,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則又做了補充,應竭力行善,竭力斷惡。善也有大小善之分,雖說大小善都是積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傳有個縣令,無意中被黑白無常錯勾了魂,閻王便讓牛頭馬面稱他一生的功過,結果功大于過??h令感到奇怪,他平時并沒有做很多好事啊。閻王說:“你曾阻止凡間皇帝動用百姓興修水利,勞民傷財,雖未攔下,但你一念之間為所有老百姓著想,就是大功一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善有時可能只是一念之間,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萬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為一人,而大善則為天下人。所以,我們也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啊!看完這短短的視頻,我原本浮躁的`心也歸于平靜了,我由此領悟了很多,我也會努力,做一個行善積德的人。

凡了四訓讀后感篇5

到此刻為止,《了凡四訓》大概聽了有六次了,每次聽都有新的認識。最初決定去聽,只是因為覺得好奇,此刻越來越感覺到:去聽課是一個多么正確的選取。

首先,和諧友好的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這些教誨,你只管去聽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相信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氣質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著為聽眾們準備吃的喝的,在此感謝她。

再說說課堂,劉老師講課比較風趣幽默,對其中道理的闡釋也做得很詳盡,同時,又不忘讓同修們共同參與,除了最初的讀ppt之外,還發(fā)動大家自己做ppt來講,這是對大家的信任與培養(yǎng),也讓我們學習的動力更大了。到目前為止,三個同修的分享和講解各有所長,劉亞斌師兄講課比較有激情,都是從自身找例子,生動形象,很勇于進行自我批評;韋澤睿師兄對理論的講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資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緊張;于寒松師兄的講解無論從理論到實例都很精彩,他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觀眾;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佛教懷著虔誠的信仰與極大的熱情。

之后再說說我,聽了幾次課之后,我開始對《了凡四訓》有了大致的了解,這對我來說好處重大,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內心很脆弱的人,有時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個做人做事的指導原則,無法處理一些壞情緒和心理問題,對過去的事情不能釋懷,對將來的未知又感到恐懼,敏感,多想,容易受傷,愛抱怨,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變得很糟,雖然表面看不出什么來,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從開始聽課,尤其是每周二上課時與崔瑞和劉老師一齊談話,每次都給我以很深的啟迪,我的心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我開始明白“內心的平靜”是應對一切最好的法寶,我也很贊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個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煩惱而已,劉老師說,學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此刻我也就處于“最基本”的階段。對于《了凡四訓》的原文,我承諾劉老師年前要讀夠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著閱讀的樂趣,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幸運,得以了接觸并了解《了凡四訓》,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能過一種行善而快樂的生活。

凡了四訓讀后感篇6

我在高中時讀的《了凡四訓》,當時就對其中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觀點有深深的認同感。長期以來,我總是對這世界上的種種不公平很深的厭惡,因為我自己也因為戶口和其他原因遭受到了種種我自認為不公平的待遇。我真的不愿意承認這些不公平與生俱來。對不公平的思慮使我成天神魂顛倒。因而《了凡四訓》給我提供了思想的出路。

?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命運雖有定數(shù),但是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唯一改變命運的辦法,就是去行善,就是去布施。

也許你會不同意這個說法。很多惡人也是家財萬貫啊,對吧。但是我想說,即使這是不對的,我信它至少沒有壞處:一旦我相信了這個觀點,那么我便不會再作惡。因為我知道我自己的惡果會作用在我自己身上,因而,社會會少一些作惡的人。

然而大多數(shù)時候是沒有人懷疑行善的重要性的。即使你不知道我們?yōu)槭裁葱猩?,你的良知也會告訴你這樣做。這時,就有一個新的問題,我們如何行善?

按照佛家的說法,行善,即布施,有法布施,財布施和無畏布施三種。法布施是將善知識傳授給他人,讓他人心生歡喜。財布施,顯而易見,就是將自己的財富貢獻給他人。最后的無畏布施,是安慰眾生,是他們脫離對事物的恐懼。

行善看似很簡單,分類也的的確確很簡單。但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對行善踐行卻告訴我,行善并不是那么容易。原來我總是以為,給別人講講題,幫他們答疑解惑,便是行善,便是布施,而且還是果報最多的法布施。作為學習比較好的我來說,這也不難。但是隨著學習負擔的加重,加上進入清華后排名的落差,讓我很難適應。我找不到行善的機會了。

真的沒有了么?

還是,我的我執(zhí)心讓我必須要比別人強,才有時間,才有心情,去布施?

然而布施不是居高臨下的。

進入清華以后,我的我執(zhí)嚴重到連和他人交流都有問題的地步。我經(jīng)常獨自一人,經(jīng)常在腦海里翻山倒海一樣想著自己的事。我太自命不凡了,然而在一群優(yōu)秀的人里,我失去了自己的站位。我剛剛意識到這一點,但愿意識到會加速問題的解決吧。

最后我想引用我們高中化學老師的一句話:如果你們以一個平凡人的心態(tài)去做事情,那么你什么事情都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