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讀后感,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書中的寓意和象征,領(lǐng)略作者的深意,讀后感是我們對書中情節(jié)和人物的思考,是對故事深層意義的體悟,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給孩子的讀后感通用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給孩子的讀后感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能聞出孩子味的烏龜》??赐赀@本書后,我既很高興,也很氣憤。高興是因為還有人有著一顆童心;氣憤是因為大人總是逼著自己的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使自己的孩子沒有了原本孩子身上的孩子味。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盛夏。一天,笑貓在”夏宮“里睡覺,突然,來了一只不請自來,來路不明,背上刻著甲骨文的烏龜。烏龜說,只要生活在有孩子味的地方,心就不會老,所以他活了幾百年或幾千年。有一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一場大暴雨,雨水浸住了”夏宮“,使笑貓和烏龜不得不離開”夏宮“幾天。笑貓和烏龜經(jīng)過一番討論后,決定去馬小跳家。烏龜跟著馬小跳身上的孩子味準確無誤地來到了馬小跳家。
在馬小跳家,馬小跳給笑貓和烏龜好吃的,好喝的,讓笑貓和烏龜幸福。有一天,馬小跳的爸爸媽媽要出去旅行,把馬小跳交給了姨媽管理。姨媽把女兒杜真子也帶來了,天天把馬小跳和杜真子”折磨“得”半生半死“的,還不如不放假呢!于是,笑貓和烏龜商量著怎么讓馬小跳姨媽離開馬小跳家。他們想啊想啊,終于想到辦法了!夜晚,烏龜用法力把馬小跳姨媽的嘴腫起來,只要馬小跳姨媽離開馬小跳家,嘴巴就不腫了。馬小跳姨媽為了不讓嘴巴腫起來,只好搬走了。
大人總是逼著自己的孩子做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難道他們忘了自己也度過了童年嗎?所以,希望大人們不要逼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
給孩子的讀后感篇2
最近,我又讀了楊紅櫻寫的一部小說,命叫:孩子們的秘密樂園。
我最喜歡看這本書了,因為,這本書里有聰明的笑貓,漂亮的虎皮貓,可愛的胖頭,好奇的.二丫,機靈的三寶,知識淵博的萬年龜,幽默的老老鼠還有深受孩子們喜歡的西瓜小丑和愛學舌的綠鸚鵡……這本書主要講了:春節(jié)里的一天,翠湖公園里來了一個馬戲班子,那里沒有空中飛人,沒有動物表演雜技,就連西瓜小丑也不能登臺表演,這到底是腫么了,以前孩子們最愛去的地方變成的孩子們最不愛去的地方,可大人們卻看得津津有味,說以前的那種動物表演簡直是幼稚極了,一點兒也不好看,說現(xiàn)在的這種表演藝術(shù)性強,對孩子們以后的發(fā)展好。哎!真搞不清大人們的思想。最后西瓜小丑被趕出了馬戲團,和動物們在翠湖公園建了一個樂園,一個屬于孩子們的秘密樂園,那里有空中飛貓,有貴賓狗跳華爾茲……
從這本書里,我知道了:不要強迫別人去做某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逼迫人家做某樣東西是沒有效果的,就例如大人們逼迫馬小跳一樣的,他還是不會回心轉(zhuǎn)意到這樣的馬戲身上的,因為他根本
不喜歡,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等于沒有了老師。最后,馬小跳還是看到了真正的馬戲,學到了真正的做人道理。
給孩子的讀后感篇3
兒童敏感期吸收的一切會持續(xù)到生命終止時,在其他階段無法做到這一點。幼年時期獲得的感覺印象及習慣,一旦被忽略,以后永遠都無法補救。敏感的階段為以后獲得完美的品行打下了基礎(chǔ),而這些品質(zhì)在年齡稍大些后就很難獲得,或者說永遠都得不到了。兒童通過對世界的觀察,開始學會區(qū)分差異并歸類。
兒童具有一種使自己達到更高層次的傾向,喜歡享受更高層次的快樂。天生就具有探索周圍環(huán)境的傾向,觀察周圍的各種事物,傾聽人類發(fā)出的各種聲音。正常的兒童會拒絕其他人提供的幫助,希望自己解決問題。
讀和寫是兒童在學校里遇到的第一個障礙,由于肌肉的感覺在一個人的兒童時代是最為發(fā)達的一種感覺,寫字對于兒童來說十分容易。閱讀是將符號轉(zhuǎn)化為可理解的意義,這種能力要到較晚才能獲得。
在一個人的孩童時期,他的運動機制就已經(jīng)確立了。六七歲兒童的手已經(jīng)失去了寶貴的運動敏感期,四歲的兒童在為確立各種走動機制進行著不可抗拒的、無意識的努力。肌肉運動知覺記憶是幼兒最持久也是最容易建立的記憶。四歲兒童的心理發(fā)育正好處于一個敏感期,正在經(jīng)歷一個極具生命力的創(chuàng)造時期,到了5歲,敏感期開始消退,創(chuàng)造期就要結(jié)束。四歲以上的兒童會對寫字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有的從3歲半就開始學習寫字。
語言的發(fā)展開始于2—5歲這個感知覺極為發(fā)達的年齡,只有在這個年齡段,一個人才能獲得獨特的語音語調(diào),在以后是無法獲得的。一個人在兒童時期的言語缺陷,到了成年以后就無法根除。
幼兒習慣把每一個新加入的物體都數(shù)成1。
一個人的教育需要通過自己自發(fā)的努力,在不理會他人干預的情況下得到完善。事實上,干預一項已經(jīng)完成的工作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它阻斷了表達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由于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兒童不需要很大的.力量進行有節(jié)奏的跳躍,更需要的是完美的平衡感覺。至少5歲的兒童才喜歡富有節(jié)奏感的運動。只有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才能理解音符的價值。
兒童的任何活動都不能以隨心所欲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它必須是兒童內(nèi)心希望從事的活動,對這種活動他有一種自然偏好,或者可以一點一點完成。這是一種賦予兒童的生活以秩序的東西,并且為兒童的成長開辟了無限的可能性。
在動作和學習欲望之間存在一種密切聯(lián)系,動作雜亂無章的孩子不但沒有學會如何做動作,他們恰恰是那些心智沒有恰當培養(yǎng),遭受精神饑餓之苦的孩子。
兒童知識的增長源于一種練習的重復,并非來自于對新東西的最初理解。同樣的練習也不能在每個年齡段都一再重復。重復應(yīng)該與需要相符。
兒童0歲至2歲時,他們的吸收性心智開始發(fā)揮作用。3歲的時候,他們的運動神經(jīng)開始發(fā)揮作用。
蒙臺梭利的教育藝術(shù)遵循兒童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它的來源是感官教育,真正的核心在于對孩子心理的探索。西方特有的《圣經(jīng)》文化為她的教育提供了適宜的土壤,教育之花在敬畏宗教的城市和鄉(xiāng)村盡情地開放。
蒙臺梭利的教育藝術(shù)見證了人類靈魂按照真正的天性得以形成和發(fā)展,揭示了生命的秘密:天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孩子的心靈。
給孩子的讀后感篇4
在孩子上高三的時候,做父母的都會一遍一遍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玩手機,要好好學習”“不要到處玩,多看點書”“不要老是買不必要的東西,買點對學習有用的東西”。那個時候感覺自己沒有錯誤,但現(xiàn)在孩子上大學后,才發(fā)現(xiàn)那時候逼著孩子學習,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對孩子是不公平的。父母煩瑣的囑咐和學習的壓力,讓孩子慢慢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父母越來越不知道孩子到底想的是什么。
有一天在新華書店看到一本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寫的是如何實現(xiàn)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掩書而思,書中的: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在我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在我們中國的老師與父母看起來是多么的溫馨啊!而我們并不常用這樣的話語。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感觸很深。使我從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讓我知道,從看完此書的這一刻起,我要改變對孩子教育觀。
第一篇章談到: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yīng),而不是針對其行為。舉個例子:一天小女孩和家人去游玩,本來很高興,結(jié)果天空不作美下了暴雨,回到家小女孩傷心的哭了,鬧起了情緒,他的母親就會說“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下次吧,哭什么哭,煩不煩?!比欢鴵Q種方式“不哭了,這該死的暴雨,打亂了我們的計劃,如果雨后還有時間我們再去,如果時間不夠,下次我們游玩的東西都準備好了,隨時出發(fā)好么?。”當孩子處于強烈的情感中,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shè)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從這我就想到做為父母有時對帶有情緒,怒氣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發(fā)火訓斥回去,如果你用另一種方式呢?說一些理解她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她在一起,你理解她,這樣孩子的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并且會產(chǎn)生距離和怨恨,我們需要學習用關(guān)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
其次讓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確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一個好的父母就應(yīng)該像一位受過技能訓練的外科醫(yī)生那樣,小心地、恰當?shù)厥褂谜Z言,用特別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交談。要知道語言就像刀,使用得當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當?shù)脑挘蜁砭裆系臉O大痛苦,其破壞力甚至是致命的。遺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時常會對孩子說“爸爸好,還是媽媽好?你真笨??纯慈思?,再看看你。你怎么不懂事呢?走開,你煩死了,讓我安靜點,”他們無所顧忌地使用著這把刀,傷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還在埋怨孩子無可救藥。
書中說到對于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我們應(yīng)該給與指導而不是批評。在批評孩子時,我們會攻擊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導孩子時,我們陳述問題以及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不會針對孩子本人發(fā)表任何觀點。舉個例子來說:十歲的洋洋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害怕的不敢抬頭,他的媽媽看了看他平靜的說“沒事,有沒有受傷?我們需要掃把和撮箕,不要用手?!毖笱筇痤^來看著媽媽,既松了口氣,又有點懷疑。洋洋害怕得低聲說:“我,我不小心的,對不起,媽媽?!毖笱髬寢尣]有說什么嚴厲的、批評的話,也沒有說一些無用的忠告,只是撫摸了孩子,使孩子放輕松很容易承認自己的錯誤,做到有錯就改,有事情好商量的思想態(tài)度。而如果當時洋洋的媽媽用嚴厲的語氣批評他的話,會讓孩子有種“如果做錯事會被媽媽訓斥,下次再也不敢給媽媽講了”長時間孩子會形成說謊、不相信父母,有什么事都不會找父母談的思想,這樣會使孩子在今后的道路上錯上加錯??梢?,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產(chǎn)生不同的后果,與其進行毫無意義的批評,不如給予指導性的幫助。
總之,家長的語言具有培養(yǎng)、激發(fā),或者威脅、毀壞的力量。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yǎng)希望和信心。與此相反,會造成孩子的焦慮和反抗,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影響他一生。在我今后的教育孩子中要充分的運用教育的智慧,語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給孩子的讀后感篇5
今天,我讀了一篇《槐鄉(xiāng)的孩子》的課文,體會到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很勤勞,很辛苦,而且他們在收獲勞動果實的時候很開心,真的很佩服那些早當家的孩子們,而我吧卻是在爸爸媽媽的庇護下長大的,沒有吃過苦,體會不到勞動的艱辛,槐鄉(xiāng)的孩子是用自己的勞動換來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呢?沒掙過一分錢,還理所當然地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應(yīng)該向他們學習。
自己能做的事,就不讓爸爸媽媽代勞。學會做一個獨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