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學設計6篇

時間:2022-12-23 作者:Brave 教學計劃

教學設計是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為了讓課堂變得更生動,一定要將教學設計寫好,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校本教學設計6篇,感謝您的參閱。

校本教學設計6篇

校本教學設計篇1

一、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

作為數(shù)學老師,我一直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校領導把民族課程作為校本課程,我希望學生也能在數(shù)學課堂上通過感受、體驗、探究等方式,讓土家族課程回歸生活,提高人文素養(yǎng)。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欣賞,動手實踐培養(yǎng)土家族審美能力,拓寬土家族文化視野,讓學生能夠感受土家族繪畫的風格,體驗土家族民族繪畫之美,提高土家族文化素養(yǎng)。

[能力目標]:能熟悉土家族繪畫的特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動手,體驗數(shù)學知識在土家族繪畫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及創(chuàng)造性活動。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運用平移、旋轉、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等設計有關土家族的存牌、手抄報等。

三、教學重點

動手設計有關土家族文化的繪畫,感受數(shù)學知識要素民族文化上的豐富體現(xiàn),體驗土家族文化之魅力。

四、教學難點

分析土家族特點,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及創(chuàng)造性活動。

五、教法學法

1、教法:本課采用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充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情境創(chuàng)設法為主要的教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數(shù)學。

2、學法: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學生的學法是參與體驗、小組合作。

六、教學用具繪畫工具等

七、教學過程

在課前準備階段,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土家族民風民俗的資料,為進入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一)通過多媒體欣賞土家族文化

播放土家族建筑和室內裝飾圖片,讓學生感受到獨特鮮明的土家族風格。

(二)“土家族民俗知多少”

請同學們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紛紛發(fā)言。(設計意圖:初步了解民族繪畫形式,認識到藝術來源于生活。

(三)小組合作,每個小組根據(jù)自己對于土家族文化的了解,畫出獨特的土家族文化特色的裝飾圖片,同時想想用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四)小組交流展示,每個小組拿出自己小組內的作品上臺展示,同時介紹自己的主題,以及用到的數(shù)學元素,同時評比出最佳創(chuàng)作和最佳合作小組。

(五)新課小結

校本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guī)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臺、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③學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說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組討論后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在墻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后教師質疑:這是為什么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么優(yōu)點?各有什么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fā)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yōu)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yè)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校本教學設計篇3

設計背景:

讓學生把愉悅的心情帶人科技制作課堂,必須解放學生的眼、口、手等感官。

?小風車》首先給出一個背景,是讓學生由此產(chǎn)生對風車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觀察風車的各部件讓他們想想、看看,悟出怎樣制作的技法,再寫出自己的設計思路。這是培養(yǎng)學生做任何事都必須先想好了再做的習慣,改變那種做到哪里是哪里做不好就拆掉的壞習慣。其次,明確我們今天要制作一件風車的活動目標。再讓學生看看手邊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向你介紹的一種制作方法,想想說說自己的制作方法,然后把自己的設計思路寫出來。完成后,可以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比,評比可以根據(jù)準確、速度、美觀、牢固、靈活等條件進行。把風車真正玩起來,使課堂教學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給學生進一步自由。

最后,進一步向課外拓展。讓學生觀看更多的風車讓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進行創(chuàng)作,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美觀、更靈活。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會小風車的制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

2、通過小風車的制作,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代科技的興趣和愛好,養(yǎng)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習慣;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和積極進取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師:課件一個。作品若干。

2、學生:卡紙、一次性紙杯4個,工具:小剪刀1把,膠水、木筷、牙簽。

活動過程

分5個小活動進行

活動一:

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興趣

1、觀看一段錄象,看看錄象中哪些作品你最喜歡,它們各叫什么名字?(各種風車、電扇)

2、欣賞其他班同學的一些風車模型。

3、仔細觀察,先看看這些風車是怎樣裝配起來的?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4、對同學的制作提出問題。

5、思考:想擁有一架小風車嗎,用什么辦法?

活動二:

仔細觀察、設計方案

1、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嗎?同桌說說,小組說。臺前展示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者給這些作品作作評價?

2、教師介紹一種制作方法(教師制作)

“方方正正紙一張”。請同學準備一張正方形的稍厚的白紙(彩紙也可)。

“對角剪開四片連”。先將紙對角折好,再用剪刀剪開對角線,不要完全剪斷,四片要有連接的地方。在風車的正面和反面都涂上喜歡的顏色。(如果用的是彩色紙就不必涂色了)

“每隔一角中心卷”。剪開對角線后一共有八個角,按照順序間隔著卷四個角到中心。

“圖釘釘住吹就轉”。用圖釘釘住卷起的四個角和紙的中心,釘在鉛筆桿上,風車就做好了。用嘴吹風車的葉片或跑動就會轉動。(卷好的四個角也可用漿糊粘牢)

3、將觀察到的和想到的東西寫在自己的“點子站”里。

4、學生設計制作(初次寫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多加指導)

活動三:

巧手制作、拓展思維

1、展示已經(jīng)寫好的作品設計思想。

2、如果把想法變成現(xiàn)實,在制作時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3、師、生合作做一種小風車。

4、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設計思路開始制作。

活動四:

評價激勵、保持創(chuàng)作熱情

1、請各小組長推薦出自己小組最好的作品,上臺展示,并做簡單介紹。

2、學生進行作品介紹

3、玩小風車

活動五:

活動延伸、繼續(xù)創(chuàng)新

大家做的作品老師都很滿意,可我相信同學肯定還想把自己的作品做的更加漂亮、結實,剛才有的同學在議論想改進自己的作品,還有的同學想另做一個更難、更漂亮的呢。這很好!那么就請你在家里或課外把它完成,我們在下次科技制作課繼續(xù)比賽,祝大家成功!

校本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揣摩文章樸實而簡潔的語言,感悟文字中蘊涵的父子深情。

2.仔細研讀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3.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進一步體會親情的內涵。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過對父親的背影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幾個細節(jié)描寫,刻畫了父親頹唐的老境和“我”對父親的眷戀之情。作者“誠實”的寫作使文章真實可感,觸人心弦,讀之潸然淚下;語言樸實,意蘊深厚,“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美學風格,深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教學中,宜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采用朗讀、研讀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有感情的誦讀以及對文章重點詞句的分析,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感受濃濃的人間親情。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著名的紀實散文,作為語文材料的傳統(tǒng)篇目,它感動了很多很多讀者,因為它寫出了人世間至深至誠的父子之愛?,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2.整體感知(自主學習)

(1)聆聽配樂朗讀,小聲跟讀、模仿,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驗作品的情感。

(3)討論交流。針對閱讀中不理解的地方,如某些詞語、句子等,提出疑問。梳理篩選,將學生比較關注的、較有價值的問題找出來,共同解決。

3.研讀課文(合作學習)

(1)在寫父子離別之前,作者還交代了隨父奔喪、家境衰敗、父親到南京謀事等內容,從中可見父親當時怎樣的處境和心情?這對寫“背影”有什么作用?

(2)文中四次寫到“背影”,組織討論,體會關鍵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組織小組討論:文章寫了幾次背影?哪次寫得最具體、細膩?在這次描寫中,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明確:

1.①難忘背影②刻畫背影③惜別背影④再現(xiàn)背影

2.(提示:找動詞、形容詞)如:“探”表明父親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了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把父親爬月臺是的艱難動作,寫得栩栩如生。

3.有感情地朗讀第六段,體會作者在樸實、細膩的敘述中所蘊涵的深情。

(3)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中說的四句話,并體會它們的含義。

(4)文章除了寫父親外,還寫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過什么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的?你認為作者當時的心情怎樣?表現(xiàn)出怎樣的感情?

睹家境、想父母———悲??

望父買橘———感激淚(體貼父親)

父子離別———不舍

再現(xiàn)背影———傷心

以上問題,讓學生探究、討論、并交流,教師歸納。(課件展示)

(5)根據(jù)以上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你能具體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父子情”嗎?

提示:父親疼愛兒子,兒子體貼父親。(展示課件)

(6)配樂朗讀最后一段,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7)課件展示;父愛深深。

4.品味鑒賞(探究學習)

(1)本文語言平淡中蘊涵深情,請從文中找出兩個句子加以品味。

(2)課文寫作者一見父親的背影就流淚,為什么?

(3)文末作者再次寫到父親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4)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仔細觀察課文彩頁中羅中立的油畫《父親》,說說畫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怎樣地印象。(拓展)

5.拓展延伸與作業(yè)

(1)提供舒禾《尚在旅途》片段(略),讓學生拓展閱讀。

(2)課后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背影

朱自清

父親

疼貼

愛體

兒子

校本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

2.過程與方法:通過拼擺圖形,體會圖形的變換,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與同學的交往,合作意識,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fā)展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狀的圖案。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精神與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玩具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玩玩具,好不好?玩具就在桌上的袋子里,請小組長拿出來分給小組同學。(學生拿出袋子里的七巧板)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七巧板”(板書)。

二、操作感知,初步認識七巧板

1、猜一猜:它為什么叫七巧板?

匯報發(fā)現(xiàn),“七巧板是由7塊板組成的?!?/p>

2、了解七巧板的來歷

師:你們知道七巧板的來歷嗎?今天老師請來了七巧板,請它給大家作個自我介紹吧?。ㄒ粚W生頭戴七巧板頭飾表演)小朋友,你們好,我叫七巧板,別小看我,我已經(jīng)有20xx多歲了,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有個叫黃泊思的人把我發(fā)明出來了,最早我叫“燕幾圖”后來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等。因為我是由一個正方形分割的七塊幾何圖形組成的,現(xiàn)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為我的各種拼圖能開發(fā)兒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許多國家選為兒童智力開發(fā)的必選玩具,我已成為中華民族智慧的一個代表啦!

師:聽了七巧板的介紹,我覺得七巧板真了不起,你們想知道七巧板是怎樣做出來的嗎?

3、欣賞課件:課件演示如何把正方形剪成7塊圖形,并注有編號。

4、分一分:(板書)動手將七巧板的七塊圖形進行分類。(全班互動,按圖形形狀分類)

你是怎么分的?(請一名學生上臺展示分法)

復習學過的圖形:三角形、正方形。

認識平行四邊形:展示平行四邊形,并板書。

師:看看它的外形與其它圖形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四條邊,不像正方形和長方形那樣四四方方)七巧板中有三種圖形,三角形最多,有5塊;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最少,只有1塊;

5、比一比:

師:七巧板不但可以分一分,還可以比一比呢?請你動手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個大的三角形一樣大,兩個小的三角形一樣大,還有一塊中等的三角形。

師:你們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圖形的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動手給七巧板分類、比一比,加深學生對七巧板的了解和認識。]

三、動手實踐,逐步體驗七巧板

同學們都想拼一拼了,那我們就動手吧。(板書:拼一拼)

1、用七巧板的2塊部件能拼出正方形嗎?3塊呢?4塊呢?拼一拼,與同伴交流,比一比誰的方法多。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從簡單的選出兩塊拼正方形,到三塊、四塊拼正方形,從簡單到有點挑戰(zhàn)性,開拓學生的思維,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遷移的能力。]

2、拼圖形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我們學過的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

3、欣賞課件:用七巧板拼圖案。

4、發(fā)揮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個你喜歡的圖案,小組同學可以互相交流,拼好后,師選幾副作品展示,讓學生說說你拼的是什么?

5、師: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聽過“守株待兔”的故事嗎?誰會講這個故事?(請一個學生簡單講述故事)課件演示:用七巧板拼農(nóng)夫、兔子、樹。師講故事,課件演示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從單調的用兩塊拼正方形到拼一個完整的圖形,再到拼一個情景拼一個故事,深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6、小組合作,用七巧板拼故事。

四、小結:玩到現(xiàn)在,你喜歡七巧板嗎?你能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七巧板呢?(好玩的、有趣的、漂亮的……)(板書:有趣)這節(jié)課我們利用七巧板拼出了許多精美的圖案,它千變萬化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校本教學設計篇6

一、課程資源分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學校要“積極開發(fā)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我校開發(fā)的鄉(xiāng)土校本活動教材涵蓋環(huán)境資源、鄉(xiāng)土風情、歷史傳說三個部分。包括初步認識、了解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搜集、分析家鄉(xiāng)的鄉(xiāng)土風情、歷史發(fā)展、趣事趣話;完善、設計家鄉(xiāng)的歷史傳說、碩果累累和美好未來?!蹲哌M走近吳宓》是我校鄉(xiāng)土校本課程中的一個活動主題。、吳宓(1894—1978),陜西省涇陽縣人。字雨僧、玉衡,筆名余生。中國現(xiàn)代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國立東南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1926-1928)、,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外文系教授,1941年當選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師范學院(現(xiàn)西南大學)歷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華大學國學院創(chuàng)辦人之一,學貫中西,融通古今,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與陳寅恪、湯用彤并稱“哈佛三杰”。著作有《吳宓詩集》、《文學與人生》、《吳宓日記》等。

二、課程類型:

鄉(xiāng)土人文類主題探究活動課

三、課程活動內容:

1、大事年表

2、人物生平

3、愛情故事

4、人物軼事

5、主要貢獻

四、課程活動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各種教育手段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xiāng)的.吳宓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愛鄉(xiāng)之情。在活動中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技能(如參觀、訪問、上網(wǎng)查資料等方法)查找資料、獲取信息,逐步提高學生收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吸取民族文化的營養(yǎng),在繼承民族精神的同時,培養(yǎng)其時代責任感、使命感。

(二)具體目標

1、學會一點知識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活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改變學生以單純被動接受知識為主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構建了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獲得知識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多渠道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廣泛有效。

2、獲得一點體驗

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性體驗。由于探究性學習活動是一種類似學術(或科學)研究情景的學習活動,因為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們每經(jīng)歷過一次探究過程,就將獲取一種體驗。這種體驗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體驗;分享合作成果的體驗;用科學道德和科學態(tài)度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體驗。這些體驗對學生的成長,對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了解了吳宓的事跡和愛國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在具體活動中體會成功精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2、促進對家鄉(xiāng)文化的了解,樹立愛家鄉(xiāng)、建家鄉(xiāng)的情感。

難點: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六、課程組織形式:

力求體現(xiàn)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的原則,以五年級為單位,打破班級界、限,形成活動探究小組展開活動,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七、課程實施

(一)具體活動課時安排:

課前準備1星期、課堂活動2課時、課后延伸1課時

(二)活動實施過程

1、課前準備活動——收集、整理資料。

指導學生圍繞《走進吳宓》這一主題,開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交流活動。分組收集有關鄭成功的圖片、故事、文字資料、錄像等,做好活動記錄,資料收集突出資料來源的多渠道和資料形式的多樣性。在教師指導下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確定交流、表達形式。

2、課堂組織活動

組織學生交流課前的活動成果。

a、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組進行全班交流、討論。b、教師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與學生分享。c、談談自已的一些體會和感受。d、教師進行評價與小結。

3、活動延伸

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參觀吳宓紀念館。

八、課程實施保障措施:

1、樹立課程成本的觀念。學校提供或幫助解決活動所需要的器材、資料、場地以及人員的聯(lián)絡。

2、學校將請本校有特長的老師及班主任組成教師小隊作為指導小組,并根據(jù)活動的需要聘請有關部門專家、學生家長等作為校外輔導員。

3、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靈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不同的組合形式(個人、結對、小組、全班),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使用信息。

4、學生的校外活動要在指導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展開,并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參與。

5、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九、課程評價

評價的目的在于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的發(fā)展,不斷強化學生的正確行為觀念。本課程目標設置重在學生的探究過程,重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的情感體驗、情感的陶冶,重在學生的全員合作參與。因此在評價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對自己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xiàn)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

1、整體評價學生:將學生在課程中的各種表現(xiàn)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jù),使其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

2、多元化評價學生:強調評價的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化標準。評價主體要多元化,實現(xiàn)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四結合的方式。

3、過程性地評價學生: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重視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以及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式,即使最后結果不能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也應從學生獲得寶貴經(jīng)驗的角度視之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動價值,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

4、多樣的評價方式:在活動中最基本、常用的是觀察法,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的表現(xiàn),結合各種標志性的圖案、圖章或語言來記載,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基礎。另外,還可以采用展示法(以作品形式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