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模板7篇

時間:2022-11-08 作者:Anonyme 教學計劃

教學工作就要告一段落,相信老師們一定都有及時寫好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可預料情況發(fā)生進行的反思,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模板7篇,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模板7篇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篇1

本文闡明作者從花中領悟的人生意義,是對花形、花色、花香的一個總體提煉和歸納,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說:“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是“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從這里,作者領悟到了人生的意義,就是無論是人生的熱烈,還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對于萬物來說都有著頑強與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覺加快了腳步”。這里和文章開頭相呼應,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到“不覺加快了腳步”,其實是寫出作者思想的一個變化過程,對人生的思索過程,從迷惘、惆悵、痛苦到領悟、寧靜、喜悅。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一種對生命的新的認識已進入到他內心深處,他將為這新的生命現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解放而斗爭。’”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我們今天的學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義,努力學習,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明天!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篇2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huán)。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谶@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教師范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么?”“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fā)揮。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以后在這方面要多努力。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篇3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yōu)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借,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huán)。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fā)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篇4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yè)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構成與理解,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狀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能夠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潛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潛力全面化、深層次化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構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透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用心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潛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經驗必須程度上能夠促進人的發(fā)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fā)掘。剛畢業(yè),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個性是處在一個有傳統(tǒng)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理解和發(fā)展空間。因而,我能夠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潛力。透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說寫潛力。最后重運用、拓視野。透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yǎng)。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必須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tǒng)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后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xié)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對部分教材資料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資料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能夠充實自我,反思不足能夠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篇5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自己一學期以來自己的教學實踐,靜下心來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后教學中改善。

一、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初中學習生活還不能了解,所以我在開學后開展系列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加強硬筆書法練習,把臨摹分為兩步:先摹,讓每名學生選取優(yōu)秀字帖進行摹寫;后臨,在期中考試后讓摹寫好的同學進行臨寫。

2、加強閱讀訓練。根據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年齡特點,我安排學生閱讀故事性較強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3、強化課前五分鐘。從新生入學開始,我就注重學生課堂環(huán)節(jié),包括課前,資料有:古詩朗讀和背誦,經典散文朗讀,文言文語感培養(yǎng)等。雖然資料不是很豐富,但有助于新生從課前向課上延伸。

二、不斷實踐、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交給學生知識,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主陣地,所以從學生入學開始,我就狠抓課堂教學,不斷實踐,優(yōu)化課堂:

1、抓好備課關。雖然本學期班主任工作十分繁雜、無序,偶爾會出現上課了,還沒有備好課現象。但我竭盡全力備好課,有時會把工作帶回家。備課中,我不僅僅思考教學資料,怎樣在課堂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更多思考起始年級學生的學情,他們理解知識的過程,理解知識的方法等。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我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個單元至少兩節(jié)課使用大屏幕,以此沖擊學生視覺和聽覺。

2、上好每節(jié)課。語文教學的改革務必從課堂入手,因為它是教師主導的體現,學生主體的實施,所以我盡力做到:我的課堂你做主,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開學伊始,我就告訴學生,課堂中只要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無論你說什么都不為過,所以在一學期我和他們的磨合、交流、溝通,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主角向課任教師主角的轉變。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上傳下達的工作需要布置,班里出現狀況需要解決,但我都盡力回避我的語文課變成班主任工作會議課。原因之一是:教學任務的不允許。根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一節(jié)課有每一節(jié)課教學資料,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導致教學資料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學生的不允許。班主任教師,同時也是課任教師,你務必學會主角的轉變,因為這是對學生的尊重,對自己教學的尊重。

三、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實現師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我努力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首先,不斷學習。要想讓學生喜歡你,務必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學習,無論是教學資料方面,還是和他們之間的代溝,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傾心學習教育教學相關書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離。為了使學生喜歡我,我不僅僅在課堂上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努力貼近他們的心靈,做到心靈溝通,而且我還和他們逐步透過課下,透過各種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師生情。

四、挑戰(zhàn)自我,反思中成長。

一學期教學工作讓我真正感覺自己和學生一齊成長。對于我的課堂模式,學生基本適應,偶爾會出現課堂疲憊感,怎樣去進一步調到他們的用心性和興趣是今后我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再有,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已有的知識、經驗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怎樣去應對、解決好?

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學中難題最大的是作文教學,有時自己會感到束手無策,只能講講要求、說說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評價,沒有自己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體系,或稱之為操作系統(tǒng)。

應對諸多問題,我在及時充電的同時,也和其他同行教師進行探討,多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和推薦,都在自己教學中實踐、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名家長滿意的教師。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篇6

?核舟記》是一篇文言說明文,作者通過對核舟的整體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包括注明方位、數目、大小等,使讀者弄清了局部和整體的比例關系,細筆勾畫,形象具體可觸。讀完之后,不僅使人“奇巧人王叔遠”的高超的技藝感到欽佩,同時也對作者能夠通過簡潔的文章讓讀者感到寸核中的幾多情態(tài)、幾多奇趣,不禁令人稱奇道絕,嘆為觀止。自錄的這節(jié)課,學習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做具體細致的描述說明的寫作方法。

②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成就,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及卓越技藝。要想達到上述的學習目的,就要清楚這篇文章的結構和說明順序。先概括介紹王叔遠技藝的精湛;然后以空間為序具體加以說明;(先言船艙,再依次言船頭,船尾,船背。)最后概括總結。

第三段是重點段落,應抓住人物的神情,隱藏在衣褶中的相比的兩膝,歷歷可數的念珠等細節(jié),來體會雕刻品的精細及雕刻家的高超技藝。進而領會本文的準確、簡明的語言。

這課書的教學我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讀書環(huán)節(jié);

學習文言文熟讀課文是基本功。因為學習文言文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語言感性材料,這些語言感性材料只有通過誦讀,逐步積累文言字、詞、句、段、篇等語言材料,培養(yǎng)文言語感,才能很好的落實。朗讀文言文,應讀準音,生字字音要通過書上的注釋,查閱工具書讀準。讀多音字,應先弄清讀什么音時是什么意思,確定了詞義,才能讀準字音;也可以結合句意,確定讀音。如“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和“有奇字素無備者”中的“奇”字,在前一句中“有奇”的意思是“有零”,所以讀音應是“jī”;在后一句中“奇字”的意思是“生僻的字”,所以讀音是“qí”。通假字的讀音要念借字字音,例如“為字共三十有四”中的“有”是通假字,它通“又”,所以讀作“yu”。要暢通朗讀課文,還應讀好停頓,特別是句中的停頓,它是用來顯示句子的層次的,單從字面上是不易掌握的,必須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讀好句中的停頓。一上課,科代表就帶領同學們讀這篇課文,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了語文的學習氛圍中,這種學習氛圍也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習慣。同時。學生們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達到了熟悉課文的目的,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學生自己閱讀,分析問題階段;

學生讀完課文之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內容?都是怎樣突出‘奇巧’之意的?”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回答出來需要學生把整個文章都看遍之后才能分析出來,我認為,給學生提的問題不要過小、過碎,不然學生會摸不著頭腦,聽得糊涂,自然回答的也糊涂。所以我開始就提了一個問題。

問題提出之后,我就把學生分組,一組看一段,前后桌的同學可以交流。學生們是先自己看書,然后再交流,這樣使學生既認真看書了、思考了,有不至于很盲目。這期間老師就可以及時與學生交流,聽聽學生們的看法

(三)學生展示環(huán)節(jié);

十分鐘之后,我讓學生每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寫出自己組的答案。學生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顯現得非常積極踴躍,爭先恐后...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反思篇7

從文言知識著眼,蒲松齡的《狼》,無疑是集聚詞類活用、句讀、一詞多義的典范之作。然而,就文章內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強,“狼”與“屠戶”的爭斗正切合著學生的閱讀趣味,能喚醒學生強烈的閱讀熱情,這對于改善素來“低溫”的語文課堂大有裨益;另外,從寓言的寓意把握為切入口加強當代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公民人格教育(提高學生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勇氣與智謀)也是以《狼》為文本的教學能生發(fā)的課程內容。但是,文本價值的相對廣泛性與課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試圖突破文道分離抑或重此輕彼的現狀,謀求一種“魚與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學的理想?,F狀的客觀存在決定這是一條荊棘小徑,在艱難跋涉中,亦有幾點收獲,主要如下:

一、學生聽課情況而言,由于我所帶的七年級(3)、(4)基礎不一樣,所以學生的聽課情況也不一樣。文言文的學習中,文言詞匯的積累是不能規(guī)避的一項語文知識的學習。在授課中,我在學生初讀文本時,根據學生的朗讀實際,并在隨后的重點字詞的朗讀及句讀的掌握中,都是認真聽,了解學生錯讀、誤讀的字詞,讀完后立即更正,這一方面,兩個班相差不大。在文言翻譯理解方面,三班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極濃,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的表現中都很出色,因為文章故事性很強,他們可以通過狼的本性“狡猾”、“狡詐”以及初讀文章后對文章的理解等來推斷文章的所表達的意思、主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表現很活躍,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果。但是在四班,由于他們基礎稍差,主動學習的能力薄弱,基本上靠老師講解為主,不過,四班的孩子有一點很值得夸獎,那就是只要老師強調過的,叫他們記的東西,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老師的話,總之,這篇課文,在“文”即文本理解這一方面兩個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對我自己而言也有收獲,在流程設計中,我力求走出學習文言文的既定模式(作家作品介紹---字詞正音----字詞解釋、重點句子落實-----文章解讀------內涵思想),首先,我把本文分成了幾個畫面,通過圖片的形式把這個故事講給學生,你是如何根據狗的狀態(tài)判斷這一幅畫在前一幅畫之后?學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樣坐著,一只狼走開了。我便會緊接著追問:像狗一樣坐著,用簡潔的文言來說是什么?學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勢說: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樣坐著,而不是狗坐著,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應該讀作“其一犬?坐于前”的,應該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學生一起回答)”當然,雖然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學生理解文意服務的,但這并不代表本課的文言詞匯的學習到此就告終。總之,“教學設計要服務于學生”、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堂課于我的最大收獲。

三、初次真正的嘗試“文”與“道”的結合。我主要是以“道”為主線,從“狼”的形象的品讀,到屠戶戰(zhàn)勝狼的原因探討,到寓意的理解,最后歸結于現實生活中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該具備的斗爭智慧。在“道”的層層深入下,旁顧到“文”的積累,我認為,對于故事性強、語言相對淺顯的文言文而言,這未嘗不是一條可取的解決“文道結合”的嘗試之路。

然而,“文道結合”誠然是一條文言文教學的理想之路,初次嘗試,也在清晰地告訴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絕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夠在“文”與“言”中左右逢源,這對語文教師的教育智慧是一大考驗。教師如何在生成的教學資源中游刃有余、調配有度決定了課堂的生澀與成熟。在這一方面,這一節(jié)課還有諸多遺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