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心得體會5篇

時間:2023-04-20 作者:tddiction 心得體會

高質量的心得體會,能夠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當自己的內心有了新的感悟之后,不妨進行一篇心得體會的寫作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教育信息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教育信息心得體會5篇

教育信息心得體會篇1

在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下,我參加了本次信息技術培訓,我很高興,同時也有一種擔心,因為我不懂的太多,深感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而覺得壓力大。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一線教師,我沒有理由不與時俱進,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我都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才不至于被社會淘汰。所以,我對這次培訓很滿意,收獲甚多。本次信息技術培訓雖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時間,但是這一天的培訓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

首先,本次培訓,讓我對網頁課件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ppt課件的諸多優(yōu)點,一些軟件的操作與運用,激發(fā)了我對課件制作的興趣,有決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力求早日制作一些符合自己教學需要的課件,用以輔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力爭利用暑假進行自學,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向其他老師求助。

其次,周老師所講的excel表格的運用,也讓我得到了不少啟示,過去我只把excel表格作為制作一些教學適用表格,進行簡單的文本輸入,讓人一看清楚明了,覺得給自己的教學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至于excel表格的函數計算,用它來進行學籍管理,計算年齡,進行成績篩選,我從來都沒有去嘗試過。真有“不學不知道,一學真奇妙”之感。

本次培訓中,周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介紹、講解,對教師學習信息技術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今后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各種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持之以恒,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型人才。

教育信息心得體會篇2

理解和體會

通過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解讀》學習和郭紹青教授的詳細講解,讓我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也對自己后一階段的任務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現把我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的理解和體會簡單小結如下:

一、加強理論修養(yǎng)是工作完成的基礎

首先,了解了能力標準和能力培訓課程標準的制定背景及依據,了解了能力培訓課程標準的內容框架,明確了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與能力標準之間的對應關系。 其次,對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方面提出的不同要求,形成了三個課程系列,構成了培訓課程框架。了解了四類課程主題相對應的能力要求,知道了依據四類課程主題開發(fā)的具體培訓課程。

第三,了解了如何設計課程,形成課程體系。了解了如何有效地進行課程的開發(fā)。

第四,了解了開展教師培訓活動的要點。

第五,了解了開展教師培訓活動的要點。知道了當培訓機構為教師提供了課程“超市”之后,就要進入課程實施階段,即開展教師培訓活動。這些都對我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大數據時代”、“云課堂”、“翻轉課堂”、“微課”、“微課堂”、“饑餓教學法”等等無一不沖斥著整個腦海,不由笑曰“我們被洗腦了”。從培訓前的不知到知,從聽說到了解,我對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來的任務和需求。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和培訓我了解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熟練運用信息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和運用。而這些素質的養(yǎng)成就要求我們不斷地進行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二、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通過聆聽郭紹青教授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及《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解讀,使我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名現代社會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發(fā)的發(fā)展情況,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

三、堅持不懈是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后繼發(fā)展的保證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它并不應該在短期內就結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更新出現,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堅持不懈地主動學習、了解和掌握新技術、新知識,并不斷地運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學之中,方才能真正轉變觀念,提升教學方法與教學質量,從而讓自己“懶”下來。

教育信息心得體會篇3

通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意在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yǎng)學習具有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現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這是"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yǎng)適應新世紀人才和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需要"。

事實上,信息技術課最終教學目標是什么?是要求學生掌握純計算機理論知識嗎?不!應該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信息技術始終是一種工具,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工具。如果明確了這一點,信息技術課就不該是簡單教會學生幾個簡單的基本操作,而是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技術下掌握如何學習的方法;在學習中遇到技術困難,再去了解并掌握相應的技術操作。

一、信息技術課要立足普及學生電腦知識,樹立信息意識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由于已有的知識和社會經驗較為不足,對計算機的理論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測,我們的教學如果重理論而輕應用,結果只能是學生害怕電腦。因此,我們的教學目標應是立足于普及電腦知識,樹立他們的信息意識。

以"從網上獲取信息"這一單元課為例,來說明如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按常規(guī)教學,是先講一節(jié)因特網基礎知識課,向學生灌輸什么是瀏覽器?什么是ip地址和域名?什么是……?幾個名詞解釋下來,學生早就厭煩了。而對沒有上網基礎的同學,也嚇得不敢上網了。如果接下來再講搜索、下載等操作,已經上過網的同學不用老師講他也早已會操作了,而沒有上過網的同學,看著那么多的內容,怎么也掌握不了。學生對這種課當然感到反感。

如果以任務驅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有興趣去做,例如:了解一下西藏的風土人情,通過網絡搜索點擊便可得知,觀察地址,再輸入ip地址來觀察。學生們就輕松的理解域名與ip的區(qū)別。

二、注重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信息技術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很強,一定不能用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學和動手,要大膽讓學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知識,熟練基本操作技能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對于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是老師教學過程中較為難處理的一個方面。采用上述教學方法后,平時上課輔導的重點,我會放在操作基礎較差的同學那兒,對他們的作品制作要求也相對低一些。事實上,電腦基本操作也就只有建立一個文件夾、復制與粘貼、保存一個文件等。通過一對一的指導,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也能很快地掌握這些基本操作。而對于上網、搜索、下載及word制作上的操作,即使這些同學當時未掌握,但當他要用到的時候自然會去問周圍的同學,因此這些同學如果在主題內容的策劃上下點功夫,單元成績不一定比操作熟練的同學低。

學生們在圍繞自己學習主題的制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當學生掌握了這種信息技術的學習方法后,那么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其它學科學習時,還會有什么困難呢?

三、要建立靈活的成績評價體系

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與方法、學習中的交流與合作、動手實踐和操作能力。

怎樣讓學生去迎接學習上的挑戰(zhàn)?怎樣培養(yǎng)他們勇敢地去面對和熟悉一個復雜、令人迷惑不解、始終變幻的世界?思考著這些問題的同時,我深信: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育他們健康成長,比教給他們知識本身更重要。當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健康成長以后,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無疑會得到最充分的開發(fā)。

教育信息心得體會篇4

有幸能有這個機會參加本次網絡學習培訓,在朱萬鵬坊主的引領下,完成了學習任務,收獲頗多。小結如下:

1、個人認為本次網絡培訓非常具有時效性。

通過培訓,我更新了理念,認識到教育信息化是國際教育的趨勢,不僅是教學效率的提高,更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它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由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的學為中心。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價值觀是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要求。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信息化的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更自主的選擇,更個性化的學習。明確了當好領導的三個因素是:遠景、影響力、行為。因此作為一名校長一定要觀大局、明方向、善思考,做好學校的頂層設計。學校的發(fā)展要有長遠的頂層設計,有計劃地實施,不適宜突然地變革。一個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是辦好學校的重要因素。走開放的道路,整個團隊才能有智慧的碰撞,迎接教改的新挑戰(zhàn)。通過這次培訓,更明確了學校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堅定了教改的信念。

2、本次培訓的組織還是很細致有效的。

和以往的`網絡培訓相比,要求更高。不僅對看視頻的時間有所規(guī)定,還規(guī)定了評論的條數,促進學員真正的學習、思考。坊主通過創(chuàng)建qq群,給大家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還能及時、細致地指導大家的學習情況,答疑解難,很好。但是其中有一次交流會議,形式很好,但時間安排的不是很理想,因為參加培訓的都是校長,一些事務上的事實在是身不由己,我那天就因為區(qū)里安排教學抽測的事,沒能按時參加、實時討論,有些遺憾,建議以后此類活動考慮的更周密些。

3、朱坊主推薦的“釘釘”管理軟件,我們也已經在用,感覺很好。

另外想給大家推薦兩款免費的公共教學軟件?!芭九尽避浖?,是一個大型的社交平臺,可以實現圖片和音頻資料的同步上傳,實現師生、生生的互動。很適合語文和英語學科的口語表達訓練。“納米盒”軟件,里面有海量的中文和英文閱讀資源,孩子們很喜歡。希望這兩款軟件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信息心得體會篇5

國家要實現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必須先行。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過程,其基本特征是開放、共享、交互、協作。在國家大力發(fā)展高等教育的今天,信息技術正全面進入教育教學領域?!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xx — 20xx年)》明確提出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這一全新理念。深度融合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更深層次的應用,而從目前來看,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卻不顯著,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等還沒有從根本上發(fā)生變化。這需要我們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并加以實施。

一、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構建優(yōu)質信息化教育教學環(huán)境。

營造設施一流、技術先進、資源充足的優(yōu)質信息化外部環(huán)境是開展有效信息化教學的先決條件。優(yōu)質的信息化環(huán)境,必須要充分滿足教師持續(xù)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所需要的條件,充分滿足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能促進有效學習的條件。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內容和方向就是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三通兩平臺建設的完備程度和技術水平直接決定著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劣。

二、教師要轉變思想,提升素質。

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思想,在內心深處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對傳統(tǒng)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愿意學習信息技術并將之付諸于教學實踐中。只有教師的思想轉變了,信息化教學才會真正順利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教師的角色變得無足輕重,相反,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師應當扮演好以下角色:學生的良友、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的幫促者、課堂組織者和協調者、激勵者。

同時,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必須具備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

三、學校應加強機制和制度建設。

(一)做好頂層設計,保證經費投入,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工程。

學校應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下設由專業(yè)人員、管理人員、一線教師等組成的信息化建設辦公室,建立日常工作制度,負責制定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和推進方案,研究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當前,各學校應按照國家、省市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工作部署,保證建設經費足額投入,做好三通兩平臺的建設工作,爭取早日搭建好學校的信息化軟硬件教學環(huán)境。

(二)加強信息化師資隊伍建設。

開展信息化教學,教師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學校要把信息化師資隊伍建設擺在戰(zhàn)略高度上,加大新教師職前培養(yǎng)和教師在職培訓的力度,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加強對信息化資源開發(fā)、應用、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專項培訓,將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和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作為主要培訓內容。學校應鼓勵并支持更多的教師參加國家及省級信息化教學大賽、課件制作大賽、微課程大賽等信息化比賽,從備賽、參賽等過程快速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對在各級信息化比賽中獲獎的教師及在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要予以獎勵。學校應嚴格執(zhí)行教師職稱評聘中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相關政策要求,對信息技術考核不合格的教師要限期整改。

四、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三段式教學模式。

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三段式教學模式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一種有益嘗試。三段式教學是把教與學的過程劃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部分。對教師而言,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后反思;對學生而言,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預習)、課堂學習、知識拓展與延伸。

(一)三段式能夠有效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

1、教學設計。三段式教學設計既要考慮到教師、學生、技術、媒體,又要考慮知識內容等多種因素??衫脭底中@教學平臺、網絡學習空間等信息化平臺或常規(guī)的網絡通訊工具,比如qq空間、博客等這些學生易于接受、耳熟能詳的網絡工具,將預習要求、教學視頻、重點難點、教學課件、知識拓展等內容上傳到空間,以方便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和自主學習。

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的主戰(zhàn)場,應該盡可能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真正發(fā)揮作用。三段式所呈現的課堂教學是:課堂上學生相互交流學習體會、每個學生都呈現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收獲,教師解難答疑。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主動參與,而教師只是參與者和指導者,真正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

3、課后反思。教師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學習體會、知識鞏固與拓展延伸,可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教師或學生的空間,師生可以互訪,并實時交流溝通。

(二)三段式能夠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

對學生而言,課前就是學生根據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提供的學習指導,合理地利用課余時間,預習新知、自主學習;課上就是利用課堂有效的時間,交流預習、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其他同學和教師那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后就是學生完成所學知識的鞏固,并按照教師的要求,利用網絡實現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借助網絡環(huán)境,即使在課外時間,也可以與教師溝通和交流,實現個性化教學,并實現同學之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三段式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把更多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講求實效,勿流于形式。

要避免無限夸大技術的作用,不能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造成形式脫離內容的現象。應根據課程特點、本次課教學內容和授課班級學生特點,來確定合適的信息化教學實施方案。

(二)因地制宜,結合實際。

當前,多數學校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距離理想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還相差甚遠,但這不應該成為消極對待信息化教學的理由,要根據現有條件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

(三)以點帶面,全面推廣。

開展信息化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有效的信息化教學受制于信息化環(huán)境、任課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所教學生的素質能力等條件因素。較好的做法是:在學校中率先選擇少數專業(yè)、少數班級、少數信息素養(yǎng)高的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試點,積累經驗、找出不足,為后續(xù)的信息化教學闖出新路,待經驗成熟以后在學校全面推廣信息化教學。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決不會一蹴而就。學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按照國家、省市的統(tǒng)一部署付諸行動,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學校的做法和經驗,要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并兼顧長遠發(fā)展。教學改革是學校發(fā)展的永恒主題,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提高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要結合學生特點,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積極培養(yǎng)學生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質量和效率??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適合國情、省情、校情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