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的歷史的心得優(yōu)質7篇

時間:2024-05-31 作者:pUssy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分享和傾訴的方式,可以讓我們與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和理解,通過寫作心得體會,我們可以為他人提供實用的學習資源和推薦,幫助他們更好地獲取知識和信息,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團的歷史的心得優(yōu)質7篇,感謝您的參閱。

團的歷史的心得優(yōu)質7篇

團的歷史的心得篇1

清遠市教研室于七月七日至十二日組織了初中歷史骨干教師第二次培訓,我有幸參加學習,感到非常榮幸。對我來說,骨干教師培訓來得及時,來得實在,讓我受益匪淺,深受啟迪。在這段時間里學習了六位教授的課程、了解到了很多先進而實在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在培訓中,使我想到了一些從未想過的問題,發(fā)現了自己的差距與不足。通過聽講座和學習交流,使我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技能、教育新課程理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育這個舞臺上每天發(fā)生著許許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學故事,這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發(fā)生、出現、遭遇、處理過的各種事件,不是瞬間即逝,無足輕重,淡無痕跡的,它會長久的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從培訓中,各位老師所談的這些親身經歷的事件,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得到很多大啟發(fā),對自己的教育事業(yè)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次培訓中,有韋雪瓊教授的“上好初中歷史課的關鍵”、王德愛教授的“教師教學行為規(guī)范”、林燕芬教授的“歷史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以及路瑞平教授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多種教學方法的實施與運用”和邱志雄教授的“歷史學科的教育審視”等。經過培訓學習,使我認識到要逐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使自己盡快成為一名真正的歷史骨干教師。

一、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個人素質。

六天的培訓學習,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真正地認識了新課程改革,認識到這場課改所具有的深遠意義。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勞動者的素質就必須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可持續(xù)性地發(fā)展。

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教師的當務之急是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發(fā)展變化。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他的教學水平才會提高,他的課堂才會豐富多彩,才會有的放矢的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二、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改變課堂,創(chuàng)造多彩課堂。

一位優(yōu)秀而受歡迎的教師肯定伴隨著多彩的課堂。只有形式多樣的課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一堂課下來,教師一定要明白在教學生生么,學生發(fā)展了沒有,改變了沒有,學生走出教室與走進教室有無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絕對不僅是在備教材,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能學會什么,是否發(fā)展了。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教學,我們的教學必須要采用更多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這里說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單純表面意義的活躍,而是要看課堂有沒有深度,好的課堂應是有生成感,推進感的課堂,教師不僅僅準備給學生什么樣的挑戰(zhàn),好要看學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們要使課堂變成思維的舞蹈者。同時我們還應該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革教學方法的。老的教學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的需求了。同時也不可能滿足我們新一代的學生了。所以作為當代的老師不能只滿足目前的狀態(tài)。應該從現在開始學會適應社會、適應學生。所以了就應改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變教學方方法。不能只是單純的像以前那種教學的方法,我教你學,也不管學生會不會。

三、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新時代、新知識、新課程都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習不僅僅只專業(yè)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地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和素質。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通過清遠市骨干教師的培訓活動,我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很多的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思想,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地鼓舞,這必將為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安唤浺环畯毓?,哪得梅花撲鼻香。”作為骨干教師培訓對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

團的歷史的心得篇2

20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別榮幸地參加了華南師范大學承擔的廣東省骨干教師省級培訓,培訓共進行了十天,這十天的緊張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云見日,使我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使自己在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從幾方面對中學教學提現了新的發(fā)展方向,最后得到結論: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書。此報告無疑是對當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鐘,更是對一線教師理念的一次糾正。

二、完善了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了解了歷史研究的前沿問題:

教師是一個永遠新的職業(yè)。這里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歷史老師,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歷史教師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tài),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尤其是左雙文教授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前沿講座,讓我們有種全新的認識與了解,張慶海從一些新的角度對歷史進行重新解讀,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三、學習如何成為了一個專家的型的教師

中學教師應該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還應該成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而這一點正是當今我們大多數中學教師所不具備的,我們更多的是實踐,但不會總結,將這些實踐形成文字,變成論文只更是我們所不善長的,這次培訓有三位教授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的闡述,分別是劉良華教授,宋德華教授,黃牧航教授,通過這些教授的講座,使我們了解了論文的選題、論文的`寫作準備、寫作的基本步驟、寫作的基本要求、論文寫作的常見的問題與糾正。黃牧航教授則對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課題研究進行專題講座,讓我們了解中學教師如何進行一些相對實用的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四、認識了全省的一些同行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參加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平時只能在報刊雜志見到名師的老師,通過此次機會,終于可一睹尊容,亦為樂事。

當然,培訓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運用這次培訓中所學的一些理念與理論,使自己的教學能更上一個新臺階。

團的歷史的心得篇3

為促進初中歷史課改經驗交流,探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切實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益,9月29日,由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全市初中歷史“高效課堂”觀摩研討會在渤海中學隆重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聆聽了渤海中學賈榮艷老師和高保新老師的兩堂示范課,兩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談談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不亞于行軍打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分秒必爭。要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兩位教師都采用學案式的教學方式,賈榮艷老師在《洋務運動》一課中采用印發(fā)學案與多媒體結合的方式,學案設計了學習目標,重難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收獲平臺等環(huán)節(jié),課件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又緊扣教材重難點豐富了課堂內容。高保新老師的《蒸汽時代》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三個自主學習問題,每個自主學習后緊接著設計三個思考探究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從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設計及課件都充分看出其用心用力,充分挖掘有用的材料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做了大量課前的準備工作。

巧思妙引,化難為易

有創(chuàng)意的引導,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很快投入對問題的思考。從而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賈榮艷老師在《洋務運動》一課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大清國比作病入膏肓的病人,分析洋務運動背景,目的、人物,形象的比喻,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洋務運動內容是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賈老師具體劃分了四個藥方,同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時利用根基腐爛的大樹嫁接蘋果的漫畫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可謂是教學設計的巧思。高保新老師《蒸汽時代》一課的導入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布鞋和皮鞋,聯系生活,使學生初步感受工業(yè)革命,誘發(fā)學生內在的知識潛能,可謂是教學的妙引。

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要創(chuàng)造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抓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擺正位置,只起引導的作用。此次兩位老師都以學案導學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知識點,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提出并解決問題。在學生學習、合作的過程中,老師也在巡回點撥、提示、交流。當問題提出后,先把權力交給學生,由學生回答,學生解決不了的,由老師通過講解或補充資料,來幫助解決。

學習大事,必作于細

做于細,首要的一點就是抓具體。教學過程是有諸多具體要素構成的,這個特性決定了課堂就是抓具體。具體了才能突破,具體了才能深入,具體了才能落實。賈榮艷老師在《洋務運動》學案中設計了學法導航提出了內容、方法、要求、時間,可見對課堂做了細致的研備,高保新老師《蒸汽時代》一課中教授瓦特改良蒸汽機一環(huán)節(jié)是特別強調了“改良”兩字并提示了蒸汽的“汽”的寫法,可見老師對考點易錯點把握精準,細致入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觀自己,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當前的教育教學先進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以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鉆研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認真?zhèn)湔n,研究教學方法,并且在備課時盡量地讓我們的歷史貼近生活。

3、努力開發(fā)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4、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聽課學習的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我的學習、反思的熱情一直都受鼓舞于老師的高超教學技能和細致的教學思路,張弛有度、開合有法,我將以今日之所學為我將來之所用,如此亦不枉此行。

團的歷史的心得篇4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我覺得新的課程改革,為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動力。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只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學行為,而新的課改,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方式。歷史教師的觀念、角色、教學行為、教學策略等都要發(fā)生轉變,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遞者,歷史教學也不再是過去那種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簡單相加,它開始向師生互教互學、共同發(fā)展的新型格局邁進。只有形成這種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消除畏懼、釋放個性、發(fā)展?jié)撃埽嬲龅健拔覑畚規(guī)?,但我更愛真理”。同時營造出一個寬松的課堂氣氛,以此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整堂課的教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對于一個歷史教師而言,有效的協調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創(chuàng)新思維在歷史教學中也開始嶄露頭角。

歷史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是要激活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這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教師的提問;二是學生的發(fā)問。教師的提問,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同時理清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精心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聯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進而發(fā)現歷史的本質,明白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帶著這些問題,在課堂上師生共同探討、不斷深化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本質的認識,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問,層層深入的剖析,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結論。這樣,學生從中得到的是思維的啟迪,視野的開闊。其次,鼓勵、引導、啟發(fā)學生發(fā)問也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手段?;卮饐栴}是一種能力的表現,那么善于提出問題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意識的體現。因為發(fā)問是一個人探索未知領域的外在表現,只有善于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chuàng)新的沖動。教學中,應非常注重激勵學生突破傳統(tǒng)思維定勢,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一般人對某問題沒有任何興趣,那他就不會有什么創(chuàng)新;反之,興趣越大,問題越多,創(chuàng)新能力就越能發(fā)揮出來。因而,歷史教學能否得到學生的認可,歸結到最后還是在于一個“興趣”問題。

其實,歷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興亡的戲劇性,又飽含各種人生哲理。暫且不說古老的用具、服裝、藝術、風俗會給我們一種好奇,不同個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個時空下,由無數復雜的情感、利益衍生出來的歷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戲劇嗎?它跌宕起伏,富有情節(jié)又耐人尋味,也包含許多發(fā)人深省的懸念。如此生動具體的歷史,為何在教學過程中卻找尋不到學習的樂趣呢?最終找到了問題的所在:教材的“繁、難、多、舊”,而新教材對準上述四種病癥,改變了這種格局,化“繁、難、多、舊”為“簡、易、少、新”為新世紀的中學歷史教學增添盎然生機,尋回本應該屬于歷史課的獨特魅力。

事實上,通過本學期的教學,感觸頗多,其中最大的體會是:教師講得少了,學生活動得多了;師生單向交流少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多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過去的從屬地位一躍而成為主體地位。新教材中設置了多種形式的課堂練習,意在以靈活多樣的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的創(chuàng)造能力,為師生改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機會。當然,作為一個新教師,在這次大比武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正逢新教材的初步試點階段,問題就顯得更多些,希望今后能有機會多吸取些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教學過程,使之更加符合新的歷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現象的發(fā)生。

因此,需要注意的幾點是:

1、自主學習是學生的學習行為,但這種學習是在師生雙方統(tǒng)一的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生的。所謂學生的自主學習,意味著教師的教學不武斷、不強制、不灌輸,意味著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的條件、營造恰當的氛圍,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學習理解為拋開教師的作用、完全由學生自己學習的形式。自主學習既涉及學習內容,也涉及學習方法。

2、合作探究的時候,教師游走的范圍應當遍及教室的每個角落,不要遺漏任何一組學生;教師不要在小組中逗留太長時間。教師在教室里走動時不宜太快或太頻繁,以免讓學生眼花繚亂;

3、需要掌握的原則:鼓勵——但不能庸俗化(適度);自主——但不能不幫助(引導);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實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偽矯情(自然);創(chuàng)新——但不能浮躁化

團的歷史的心得篇5

歷史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實施已有好年多的時間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相信“課改”這一名詞在我們的腦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進我們的課堂,走進千萬師生的真實生活.為完成這一光輝而艱巨的任務,不讓自己被歷史潮流 淘汰,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陳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永遠做個新老師。經過對新課改的學習,以及在教學中的運用,我對新的教學改革有了更高層次認識。

一. 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yè)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在新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yǎng)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鞍盐諘r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改變過去那種“一考定終生”的單一評價模式,轉而關注對學生的綜合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老師出題學生做,而是將教師的評價、小組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和家長的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但更關注的是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不僅要重結果,但更注重過程,要看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讓他們覺得自己“真?zhèn)ゴ蟆?、“很了不起”?/p>

二. 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改變

1.有“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0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復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后,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范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2.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于教學過程之中

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并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盡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fā)現和探究知識。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jié)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從別的實驗區(qū)反饋的信息看,這些內容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從不同的途徑力求解決問題,這就為開展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

4.由“專業(yè)課”向“綜合課”轉變

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教育也必須向這個趨勢轉變。作為歷史教師在從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努力尋求歷史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點,突破學科的封閉,使個學科相互滲透,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事實上,有的實驗區(qū)已經開始了綜合課的實踐,如深圳南山區(qū)開設的《歷史與社會》,就綜合了各學科的知識。

三. 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糾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通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分組或集體討論;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布置的作業(yè)是諸如觀察、制作、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yè);在活動課上放手發(fā)動學生,從組織、主持到課程的實施都交給學生,老師在旁邊協助;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當中等。教材第一課的活動建議:“想象北京人的一天”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

2.合作學習: 新的課改中特別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說明了這一點。在活動課中,要求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學生有明確的分工,在共同的任中有個人的責任;小組的成員要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建立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等。這種合作的學習完全有別于以往的學習。

3. 探究性(創(chuàng)新)學習: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么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在新的課改中,特別強調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的。

在新的課程改革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都發(fā)生著根本性的轉變的今天,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既感到欣喜更感到壓力的巨大和責任的巨大。成為改革中的“弄潮兒”不容易,成為其中的勝利者更難。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轉變觀念,充實自己,迎接挑戰(zhàn)。

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我們已開始嘗試。課堂中真正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還需 要我們教師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師的輔助作用。我們還需不斷的探索和總結。

團的歷史的心得篇6

面對著新課程改革,作為歷史教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這是每一位一線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目前的教學工作總是提到要緊扣課程標準,圍繞大綱展開教學工作,同時還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這就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巨大的壓力。一堂歷史課究竟應該怎樣上才能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才能在45分鐘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同時又能在以后應試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績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悟:

第一:語言關

作為授課教師要注重自已的語言,講一堂好的歷史課,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素質,要使語言精煉、有穿透性,力爭做到幾句話說出之后即能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關

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心理特點是不相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學會把握各時期學生的心理變化,調整自己的授課風格來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學工作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結構關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聽后背的教學模式,這就壓制了學生思想的發(fā)揮,也就違背了新課標理念中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了,而以教師為主體了。那么新課標要求下我們應構建讀--講---剖---感---練五環(huán)的課堂結構,下面介紹一下就該課堂結構。

(1)讀:課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要求學生利用8—10分鐘閱讀教材,把握歷史課本中的主要內容,也就是通過讀書讓學生總整體上感知全文。

(2)講:在的讀書的基礎上,選1—3名學生講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學生在講述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之處,請其他學生改正;其中,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現的平臺,真正讓學生變成學習知識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使學生感到我學習我受益,我參與我快樂。

(3)剖:剖析中考的考點,做到教學有針對性,同時要設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到歷史知識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樂趣的學科,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問題中輕松度過,對于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鼓勵(賞識教育),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鞏固知識,如何運用知識,為以后的應試做準備。

(4)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感受所學的知識,對待知識,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識生活化。也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事件,讓學生對歷史有所感悟和認識,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史可以使人明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達到教育者的最終目的——讓每一位學生思想健康,為國家的建設服務。

(5)練:選擇精題當堂訓練,以達到知識的鞏固。這就要求教師課下要多做題、選精題,學生少做題、做精題,以減輕學生的負擔。

以上的教學符合感性—理解—鞏固—運用的教學過程,同時上面五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體現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關

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歷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能彌補現實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學生缺乏“情感”,最終也達到了以“情”致“動”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僅要多聽課,多評課,更重要的是要多鉆研,漸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學科思想,去引領學生學習。

總之,有思想的課堂才是有生機的、成功的課堂。

團的歷史的心得篇7

?中國歷史》一書,帶我似乎見證了堯舜禪讓、商湯滅夏、武王伐紂、諸侯爭霸,目睹了秦王統(tǒng)一中國、三國鼎足、南北朝并立,親歷了隋唐兩宋的興衰、元明清的盛世雄風,直到沐浴在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歡呼聲中。這一切,填補了我腦海中的很多知識空白,加深了對祖國悠久燦爛文明史的認識。使我強烈的感受到祖國歷史的博大精神,源遠流長。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無時無刻不讓炎黃子孫自豪!

尤其是那些大人物,他們使歷史更加輝煌,他們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們??鬃拥拇笾腔郏母邼?,秦始皇的雄才偉略……這些詩人、軍事家、政治家都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他們身上有太對太多看不完的故事、學不完的知識。

現在的我很想去西安的古城墻走走,看那厚厚的磚墻承載了多少智慧和艱難。

作為嶄新世紀的新一輩,難道我們不應該努力學習,為我們譜寫的歷史填上輝煌的一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