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優(yōu)秀教案8篇

時間:2023-03-30 作者:Surplus 備課教案

教案在起草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強調邏輯思路清晰,教案的書寫方式,相信教師們一定都特別熟練了,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化學優(yōu)秀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化學優(yōu)秀教案8篇

化學優(yōu)秀教案篇1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化學能與熱能。

?課標分析】

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通過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從化學鍵入手,說明化學健與能量的密切聯(lián)系,揭示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本質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儲存與吸、放熱的關系,為后面“質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礎。第二部分,教材通過三個實驗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主要表現為熱量的形式,引出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術語。第三部分,教材為了開闊學生的科學視野,圖文并茂的說明了生物體內生命活動過程中的能量變化、能源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認識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關系,認識化學技術在其中的重大,甚至關鍵的作用。

通過化學能與熱能的學習,學生將對化學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開發(fā)新能源中的作用與貢獻有初步認識;初步樹立起科學的能源觀;這將增進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興趣與情感,體會化學學習的價值。

?學情分析】

學習者是高中一年級學生,通過在初中的學習,他們對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這一現象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這堂課中他們要初步明確產生這一現象的本質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們要從感性認識升級為較為理性的認識,這就要求他們要有化學鍵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們剛剛學習過,所以接受本堂課的內容對他們來說就顯得比較輕松。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2、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吸放熱反應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過程與方法:

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fā)揮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質疑、思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參與化學活動的熱情,將化學能與熱能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樹立正確的能源觀;

?教學重點】

用化學鍵、物質總能量大小、物質穩(wěn)定性來解釋和判斷吸、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深層微觀本質。

化學優(yōu)秀教案篇2

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守恒的原因;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能推測物質的組成。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實驗、思維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品質及合作精神;

使學生認識永恒運動變化的物質,即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道理。滲透物質不滅定律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定律,教材從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入手,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fā),通過思考去“發(fā)現”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規(guī)律。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為什么物質在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使反應物變成生成物,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并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同時也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從關注化學反應前后"質"的變化,轉移到思考反應前后"量"的問題上,教學可進行如下設計: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過程,教師應當采取"自我發(fā)現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首先投影前面學過的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然后提問:對于化學反應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最后把問題聚焦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上。這時教師不失適宜的提出研究主題:通過實驗來探究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被限度地調動起來,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tài)。

2.體驗科學研究過程、設計、實施實驗方案

學生以小組探究方式,根據實驗目的(實驗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儀器和藥品設計實驗方案。在設計過程中,教師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并適時的給學生以幫助,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在設計方案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交流方案過程中,各組間互相補充,互相借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施實驗時學生體驗了科學過程,動手能力得到了加強,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自己探索,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體驗了科學研究過程。

3.反思研究過程、總結收獲和不足

探索活動結束后可讓學生進行總結收獲和不足,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化學優(yōu)秀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了解)

說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了解)

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認識過程(理解)

研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情感態(tài)度】: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過程,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和用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tài)度。

?能力、技能】:進行有關的探究和實驗,學會提取、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在有關實驗、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探究等的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發(fā)現和研究歷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應過程以及相互關系;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huán)境因素。

難點:光反映和暗反應的過程;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huán)境因素。

三、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課件

四、課前準備: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引入光合作用對自然界的意義:生成氧氣,進而緊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層;直接或間接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進碳的循環(huán)。

(二)光合色素實驗: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種類

講述光合色素的種類、吸收光譜

(三)葉綠體的結構通過圖片和問題的引導,講述葉綠體的結構及其適應光合作用的特點。對恩格爾曼的兩個實驗進行討論,并進行表達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利用學生初中學過的關于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義。

引導學生對幾個主要的探索歷程資料進行閱讀,并找出相關階段的研究成果或觀點。特別講述用同位素追蹤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實驗

(五)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反應:以光合色素捕獲的光能的用處入手,并輔以板話,能量的是水脫氫,并放出氧氣和產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強調了光反應需要的條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應:目的是二氧化碳獲得h,被還原成為葡萄糖。二氧化碳與c5化合物結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獲得了[h]被還原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繼續(xù)參與循環(huán)。

歸納光合作用的本質:把利用光能,產生[h],把二氧化碳還原為葡萄糖,并把光能儲存在更加穩(wěn)定的糖類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鞏固光合作用兩個階段的各種變化。以及兩個階段之間的關系。

(六)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系設計情景,引導學生了解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溫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利用哈密瓜之類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

(七)化能作用自養(yǎng)生物;異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過例子來講述葉綠體的苦惱。

化學優(yōu)秀教案篇4

1.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并判斷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3.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4.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并用韋恩圖表示之,培養(yǎng)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復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qū)別,并從電子轉移等角度進行系統(tǒng)分析,再升華到構建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系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復習上節(jié)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jié)課的研究主題。先由學生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自己書寫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學習繼續(xù)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下這些化學反應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媒體]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敘述]現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fā)生改變的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1.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fā)生變化?

3.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有何關系?

4.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和失電子數有何關系?

[敘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敘述]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系數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目相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表現還原性。可以這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什么?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1.元素處于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哪些性質?并以氯元素的不同價態(tài)的代表物質進行分析。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化學優(yōu)秀教案篇5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了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并能用于說明有關問題。

2、認識可逆反應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于我對本節(jié)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化學優(yōu)秀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蓋斯定律的意義,能用蓋斯定律和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自學、探究、訓練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蓋斯定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蓋斯定律的應用和反應熱的計算

?學習過程】

?溫習舊知】

問題1、什么叫反應熱?

問題2、為什么化學反應會伴隨能量變化?

問題3、什么叫熱化學方程式?

問題4、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注意事項?

問題5、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化學方程式

熱方程式

相似點

不同點

?學習新知】

一、蓋斯定律

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什么叫蓋斯定律?

問題2、化學反應的`反應熱與反應途徑有關嗎?與什么有關?

?練習】

已知:h2(g)=2h(g);△h1=+431.8kj/mol

1/2o2(g)=o(g);△h2=+244.3kj/mol

2h(g)+o(g)=h2o(g);△h3=-917.9kj/mol

h2o(g)=h2o(l);△h4=-44.0kj/mol

寫出1molh2(g)與適量o2(g)反應生成h2o(l)的熱化學方程式。

二、反應熱的計算

例1、25℃、101kpa,將1.0g鈉與足量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晶體,并放出18.87kj熱量,求生成1mol氯化鈉的反應熱?

例2、乙醇的燃燒熱:△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燒放出多少熱量?

例3、已知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Δh2=-393.5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試計算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2c(s)+2h2(g)+o2(g)=ch3cooh(l);Δh=?

?思考與交流】通過上面的例題,你認為反應熱的計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課堂練習】

1、在101kpa時,1molch4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tài)h2o,放出890kj的

熱量,ch4的燃燒熱為多少?1000lch4(標準狀況)燃燒后所產生的熱量為多少?

2、葡萄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葡萄糖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0kj/mol葡萄糖在人體組織中氧化的熱化學方程式與它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相同。計算100g葡萄糖在人體中完全氧化時所產生的熱量。

化學優(yōu)秀教案篇7

鈉的性質是本章資料的重點之一。經過鈉的性質學習,能夠加深鞏固金屬與非金屬、酸、水的知識,并為前面兩章所學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為鈉的重要化合物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本節(jié)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jié)以學生初中學過的有關金屬的性質及金屬的活動順序為基礎,選取典型的金屬如鈉、鎂、鋁、鐵等進一步學習拓展金屬的性質,所以學好本節(jié)資料有著重要實際意義。

二、情境描述

學習鈉與水反應資料時,我一開始做了“滴水生火”實驗,這時學生十分好奇,議論紛紛,水能夠滅火,怎樣能生火?然后引入課題“這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金屬鈉”。學生很想明白鈉是一種什么物質,接下來我讓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再經過投影進行問題討論:

1.為什么鈉需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蠟油中?

2.鈉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3.實驗時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鈉?

4.從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中能夠得出鈉的哪些物理性質?

5.“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

6.如果鈉燃燒起來,能否用水撲滅?

7、剩余的鈉能否放回原試劑瓶?經過思考和討論,不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最終用相關習題進行鞏固和拓展。

本節(jié)我采用了先引入“滴水生火”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之后由學生來完成演示實驗,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本事,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進取性,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膽大心細,注意觀察每一個操作細節(jié),以便為后面的問題打好基礎。從而真正理解“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化學常用理念,為下節(jié)學習鎂、鋁、鐵的性質做好鋪墊。

三、案例結果

本節(jié)課經過教師演示實驗引入新課,后由學生自我完成演示實驗。學生在學習掌握各個知識點的同時,認識了鈉的結構特點決定鈉的化學性質,是一種強的還原劑。

整節(jié)課學生也能自始至終進取地配合,踴躍回答問題,同時由于教師所提問題學生經過思考都能回答,使大部分同學感到有成就感;實驗由幾位學生來演示,不僅僅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并且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很容易實現教學目標。

四、案例評析

我認為這種教學方法的設計,既體現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的現代教學理念,同時注重對重點知識的落實,使學生既能夠掌握知識,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本事。實驗的安排既體現了學習是學生自我的事,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構建知識、發(fā)展本事、構成正確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過程。

新課程必須應對一個問題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基礎自然科學,經過實驗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使學生引起懸念,產生問題,這是一種讓學生思維活躍,激發(fā)興趣的好方法,問題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帶著問題,借助交流,主動發(fā)現和概括鈉的性質,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僅使學生思維得到發(fā)展,同時在民主的教學氛圍中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也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成長。

五、案例啟示

?金屬鈉》是整個高中化學的重點,鈉與水、鹽溶液的反應更是歷年高考的熱點。課堂教學以實驗為抓手創(chuàng)立平臺,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綜合本事,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體現師生、生生互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經過互動充分挖掘鈉與水、鈉與硫酸銅鹽溶液反應的內在機理,運用實驗這把鑰匙開啟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開啟從原子結構來認識鈉的性質的大門。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學生將來解決一些現實生活某些實際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

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力求體現“學教并重”的教學理念,用建構理論構建新知,與學生共同探求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框架流程。在這個教學的雙邊活動的過程中,學法指導很關鍵,引導學生用實驗為指路燈來探尋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經過授課過程中對一系列問題的設問,教學生掌握金屬鈉的性質中,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領。使學生明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好理論重在要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知識真正靈活地融入腦海之中。

化學優(yōu)秀教案篇8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化學是高中化學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學業(yè)水平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原電池"作為電化學知識的第一課,其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電池的組成和化學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學電源;第三部分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在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電池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電池原理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從本質上弄清金屬腐蝕,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原因,找到金屬防護的方法;即研究金屬的腐蝕與防腐,以解決延長金屬材料的使用壽命;可見原電池原理的學習意義重大。本節(jié)課融合了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并彼此結合、滲透;在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學科內、學科間的綜合。

二、學生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依據,根據教學大綱以及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本節(jié)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初步掌握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原電池構成條件;

2能力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從而獲得科學研究能力和技巧;增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通過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滲透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錯誤使用電池的講解,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既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我設置了“關于電極作用、電解質溶液的作用、電流方向、能量轉化”等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對問題逐一分析、探索;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一般都是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得到電子;在電池內部,兩極之間填充電解質溶液。放電時,負極上的電子通過導線流向用電器,從正極流回電池,形成電流。初步構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難點?

在教學時,除了zn-cu原電池演示實驗外,還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實驗。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畫的科學模擬演示,將微觀、抽象、不可見的電子的運動直觀化;將復雜的化學過程,變得清晰、形象、直觀。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設疑問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去主動探究原電池的原理及組成條件,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學習、研究的環(huán)境:⑴把時間留給學生;⑵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⑶把認知過程留給學生;⑷把交流與評價的權力留給學生。

2.學法——實驗探索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有人曾恰當地用這么幾句話概括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學生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是由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因此,在課堂內增大學生的活動量和參與意識,每兩人一套實驗裝置,通過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自己分析銅鋅原電池的特點,歸納出原電池的組成條件,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評價,最后進行歸納與總結。

六、教學設計

1.課題引入

⑴從新科技材料引入

⑵從身邊最熟悉的事例引入

⑶從實驗引入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盡快進入課程學習狀態(tài).

2.實驗研究

確定主題:(供給學生實驗學習)

探究1: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將鋅片、銅片同時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設疑:為什么上述實驗都是鋅片上有氣泡,銅片上無氣泡?

探究4:鋅片、銅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設疑:①鋅片的質量有無變化?②銅片上產生了氫氣,是否說明銅能失去電子?③寫出鋅片和銅片上變化的離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電子從哪來?⑤鋅失去的電子如何傳遞到銅?

探究5:如何證明裝置中產生電流?

設計與實施: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

⑴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為學生準備實驗用具,可擺放一些儀器和藥品,促使學生自由聯(lián)想,從而設計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切實可行的方案來。

⑵確定方案、動手完成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操作中的問題、釋疑、處理偶發(fā)事件。

交流與評價:

⑴各組派代表上講臺交流設計方案和展示實驗成果。

⑵同學自評和互評價。

教師組織交流并適當的提問,使學生的總結更加完善,從而使研究學習順利完成。

3.引申與提高

⑴電子板書將原電池裝置原理分析和構成條件展示給學生

⑵電子動畫模擬原電池和干電池電流形成的微觀電子的運動

4.結尾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升華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鞏固原電池原理及其形成條件的基礎上,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見電池和電池與環(huán)保間的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5、作業(yè)設計

指導學生登錄網站,查閱相關資料,各類電池介紹(水果原電池、自制電池等),科學家或科普文章,環(huán)境與電池等介紹;并親手制作一個水果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