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科學教案8篇

時間:2022-10-04 作者:Brave 備課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了更有力把握知識點事先擬訂的書面文稿,我們制定教案,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繩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繩科學教案8篇

繩科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

過程與方法:使用放大鏡觀察身體結構的細部和活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認識到使用工具觀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可以觀察到更細小的物體

2、 發(fā)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于昆蟲的細節(jié)

?教學難點】用圖或文字記錄放大鏡下的昆蟲肢體及生活習性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大鏡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昆蟲形態(tài)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或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奇特的身體構造

1、科學家故事導入:

師:在地球上有一個龐大的昆蟲家族,它們種類數量繁多,每一種都有著特殊的身體構造與特有的生活習性,由于它們個頭太小,常常被我們忽略。但有一些執(zhí)著的研究者,他們常與這些小家伙為伍并以觀察它們的生活為樂。比如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用整整一生的時間在田野里對昆蟲進行觀察,發(fā)現了許多昆蟲的趣事,寫出了著名的《昆蟲記》?,F代的研究者運用更為先進的攝影設備對昆蟲世界進行拍攝,讓我們來看看攝像機鏡頭下的奇妙的昆蟲世界吧!(師播放有關昆蟲形態(tài)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

2、用肉眼觀察昆蟲肢體

1) 師:昆蟲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們能發(fā)現些什么?把你們的發(fā)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 分組觀察:提供給學生各種昆蟲的標本或昆蟲肢體的標本。

3、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肢體

1) 師:這些家伙比較小,讓我們用上放大鏡,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同樣把你的發(fā)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 交流觀察發(fā)現: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交流自己組的觀察發(fā)現。通過觀察發(fā)現,輔之以學生的相關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對昆蟲世界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研究昆蟲世界的興趣。教師事先也可以準備一些關于昆蟲資料,在學生交流時用以補充。

二、昆蟲的生活習性

1、閱讀第6頁觀察實例: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

2、課外觀察實踐:選擇一種昆蟲作為你們的觀察對象,看看它們是如何吃食、活動、筑巢……把你們的發(fā)現記錄下來??晒┯^察的昆蟲(供參考):蒼蠅、蚊子、蝴蝶、螞蟻、蟑螂、蚱蜢、蚜蟲、瓢蟲、蜜蜂……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奇特的身體構造:復眼——由小眼組成

觸角——形狀結構各異

足——密布細毛,有鉤爪

實踐活動:借助放大鏡觀察昆蟲的生活

教學后記:

繩科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fā)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fā)現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

2、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過程與方法:

1、總結人類在觀察工具開發(fā)及探索范圍擴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圖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2、根據學習主題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歸類、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熱愛科學技術,敬佩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過程中不斷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fā)現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重點】

知道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學難點】

收集整理資料,并進行展示交流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進行相關專題的資料收集,安排多媒體教室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運用多媒體的學生需在課前將匯報材料放到教室電腦的桌面上,并進行試演示,以節(jié)省準備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這一單元,我們經歷了人類對微小世界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使用了兩種工具——放大鏡和顯微鏡。

讓我們用流程圖來表示人類在認識微小世界上的發(fā)展過程(師一邊解說,一邊板書):

在放大鏡發(fā)明前,我們用“肉眼”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那時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便是螞蟻等較小的動物。使用放大鏡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們看到更細小的東西,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顯微鏡的使用則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細胞和微生物,光學顯微鏡最大的放大倍數為1500倍左右,分辨率達到0。02微米。電子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為1000000倍,分辨本領達到30埃。掃描遂道顯微鏡放大倍數為3億倍,分辨率可達0。1埃。在人類的不懈努力在觀察工具越來越先進,我們在微小世界領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請各組同學為大家介紹人類在微小世界領域的成果。

(n是納米,u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

二、各組匯報展示

1、課前布置學生分醫(yī)學、農業(yè)、電子、冶金、生物學……等不同領域尋找相關資料。

2、資料內容可以是人類對微生物、細胞、晶體、電子等微小物質的最新發(fā)現、研究成果及對它們的利用。

3、將收集到的資料根據自己所學的專題進行整理歸類,然后以書面或電子作品的方式進行展現??梢允俏淖?、圖片或圖文結合。也可以是錄音、錄相等音像內容。錄音、錄像及電子作品需當堂展示,書面作品如有時間可以展示。時間緊張的話可在教室里張貼。

4、在展示匯報的過程中,匯報的小組可與下面的同學進行互動,可以提問或回答在座同學問題的方式進行。

三、總結

1、聽了看了各組的展示內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感想,感嘆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嘆人類的不懈努力與聰明智慧)

2、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類所看到的還只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fā)現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秘密,對此我們人類探索的腳步是不會停歇的……

板書設計:

微小世界和我們

肉眼 能看清螞蟻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 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繩科學教案篇3

過程與方法:

●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開展拓展性活動。

●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

●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論或新發(fā)現。

科學知識: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

●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拓展,增強本領,豐富知識。

●進一步增強對科學的興趣和研究科學的熱情。

教學準備:

尺子、報紙若干、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快餐盒、試管、金魚、酒精燈、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膠帶、熱水、水槽等。

教學步驟:

1、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本領。

2、其實,像這種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解釋,對問題進行探究就是一種“拓展(開拓發(fā)展之意《現代漢語詞典》)”,古人曾說過“舉一反三”和“聞一之十”也是同樣的道理。

3、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書上的現象。

瓶中的草為什么和外面的長的不一樣呢?

4、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填寫在活動記錄上。

5、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6、總結:像這樣用所學的知識對現象和問題進行的解釋就是一種對所學內容的拓展。

7、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器材動手探究,并將自己的發(fā)現和解釋記錄下來。

(1)兩人小組完成尺挑報紙的實驗

(2)四人小組完成金魚在試管中存活的實驗

(3)每人單獨完成氣墊汽車的實驗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實驗

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都要要求學生進行初步地假設—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釋—討論與交流。

8、像這樣在探究活動中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是一種拓展。

9、你還能對生活中發(fā)現的哪些現象,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呢?

繩科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青島版p22~p23

教學目標:

1、 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簡單表格整理有關實驗數據;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 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關心日常生活中的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3、 認識牛奶常見的變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

知道牛奶有哪些變化,牛奶的用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同學們喜歡喝牛奶嗎?

那你知道牛奶有什么好處嗎?牛奶中富含維生素a,可以預防皮膚干燥及暗沉,使皮膚白皙,有光滑。

(二)猜想假設

大家收集的資料真全面?。∧敲搓P于牛奶,你還想知道什么問題呢?看來你們都是注意觀察的好孩子,這一節(jié)課就讓我們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

(三)制定方案

先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誰愿意把我們小組的實驗設計說出來與大家分享?我們小組四位同學每人進行其中一種混合實驗。一定要記錄好實驗現象。

(四)實施探究

1能具體說說哪些東西能讓牛奶發(fā)生哪些變化呢?

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現混合物凝集現象。

將啤酒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牛奶有絮狀物產生。

將食鹽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牛奶沒有變化。

將檸檬汁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2、交流有關引用牛奶的知識

有人習慣空腹喝牛奶,這不科學。

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熱次數過多。

(五)展示交流

用牛奶做膠水。

誰愿意把你們小組的制作方法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第一步:將40l的脫脂牛奶倒入一個杯子在,加入10l的醋,攪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第二步:用紗布過濾上述混合物。

第三步:用玻璃棒將紗布中收集的固體物質倒入杯子中。

第四步:在杯子中加入適量小蘇打,攪拌。

(六)拓展創(chuàng)新

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棒。讓老師來聽一聽,你們都有哪些收獲。那你知道這么好喝酸奶是怎么做出來的嗎?下面老師教教大家如何做酸奶,好不好?

繩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溶的現象。

2.嘗試用記錄、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探究合作能力和樂于猜想、交流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具:大的記錄表、一杯水、一杯油、一包洗衣粉、一瓶洗潔精、用白色油畫棒畫好的繪畫紙、藍色顏料、排刷

2.學具:每人一張記錄表、一杯水、一杯油、黃色蠟筆、每組少量洗衣粉和洗潔精、每人一根筷子

活動過程:

一、熟悉材料

1.以猜謎語引出一杯水

看看是透明的,聞聞是無味的,洗衣和煮飯,都要請它來。它是誰?

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2.直接出示一杯油

另一位朋友是誰呢?你認識嗎?油是怎樣的?

二、預測猜想

1.提出問題:如果這兩位朋友都住進一個杯子里,那么它們在一起的時候,會怎樣呢?

2.出示記錄表

那么它們分開,誰會在上面?誰會在下面呢?該怎么記錄?……

你還有別的想法嗎?又該怎樣記錄呢?

三、操作探究

1.第一次操作

你們的猜想結果不一樣,那我們來親手試試看!水和油在同一個杯子,會是怎么樣的?

介紹材料和操作方法:……

交流: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是怎樣記錄的?

小結:……

2.第二次操作

出示筷子:……

請你先來猜一猜,并記錄在第三個瓶子上。

……

交流: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小結:……

3.第三次操作

那什么東西能讓浮在上面的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

交流:你剛才加入什么?然后有什么變化?

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水和油混在一起了?

小結:……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還有很多洗滌用品,如:牙膏、肥皂、香皂、洗衣液,你們回家也去試試看。

2.教師演示……

3.現在過來看看,……

繩科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知道各形狀的簡單特征。

2、在正確感知圖形的基礎上,能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3、能愉快地參與操作活動,并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背景圖兩張、方形、圓形、三角形寶寶卡片各一張。

2、三種形狀的實物掛牌(與幼兒人數相同)。

3、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課題。

1、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征。

師:小朋友,圖形王國里來了幾位朋友,大家想認識嗎?(圓形、方形、三角形分別做自我介紹。)2、師:剛才三個形狀朋友介紹了,現在,你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說出它們長什么樣嗎?

師:再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三個朋友,好嗎?(師小結)圓形它是圓圓的,沒有角。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個角,有四條邊。

二、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1、小朋友,圖形王國的寶寶要到草地上去玩了,你們能幫助圖形王國的這些寶寶送回家嗎?

哎呀,形狀朋友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了。先看看哪些圖形寶寶在草地上玩?它們是什么形狀的?請小朋友說一說。

如:皮球是圓圓的,是圓形媽媽的孩子。電視機是方形的,它們是方形媽媽的孩子。帆船寶寶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媽媽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幫形狀媽媽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三、游戲:找朋友

師: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現在是什么形狀的圖形寶寶呀?找和你一樣的圖形寶寶做朋友,一起來跳舞吧。

四、幼兒操作:喂圖形娃娃吃餅干。

哎呀,圖形王國的寶寶們餓了,我們送點餅干給寶寶吃吧。圓形寶寶喜歡吃圓餅干,方形寶寶喜歡吃方餅干,三角形寶寶喜歡吃三角形餅干,請小朋友給圖形寶寶送餅干吧!

小朋友真能干,把餅干送到形狀王國去吧,和那里的形狀寶寶一起分享。

小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繩科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幫助橡皮娃娃過河,激發(fā)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強烈情感,體驗“玩中學”的探究樂趣。

2、自由選擇、嘗試使用不同的材料,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培養(yǎng)幼

兒的探究精神。

3、區(qū)分直接使用漂浮材料和改變材料形狀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能夠針對實際問題,尋求解決辦法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橡皮娃娃1個,展示盆1個,操作盆1個,展板1張,音樂。

學具:橡皮娃娃若干,小盆每組1個、單張記錄紙若干張、

試驗材料:泡沫、木板、碗、瓶蓋、氣球、木棒、紙、彈珠、石頭、膠布若干分批擺放在材料展示臺上。

教學過程:

一、疑問導入,引起興趣。

教師:秋天橡皮娃娃去郊游,在路上遇到一條河,橡皮娃娃想過河,誰有好辦法幫助它?

二、實驗操作,解決問題。

1、直接使用漂浮物幫助橡皮娃娃過河。

(1)教師:要讓橡皮娃娃安全過河,首先要讓它浮在水面上,老師準備了很多材料,請你想一想、試一試哪些材料可以幫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

交代操作要求:每人每次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把能幫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和橡皮娃娃一起放到前面的水盆里。注意保持地面干凈。

(2)幼兒自選材料進行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把成功的操作放到展示盆里。

(3)教師:你用了什么材料?怎樣幫助它的?請你來做做看。個別幼兒演示并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教師小結:原來本來就會浮在水面上的東西可以托住橡皮娃娃讓它也浮在水面上。

2、改變物體形狀幫助橡皮娃娃過河。

(1)教師:紙也想幫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誰來幫助它想想辦法?個別幼兒回答。

教師: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木棒、氣球,還有一些繩子、皮筋、膠布等輔助材料,請你動動腦筋把他們變一變,幫助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使用的方法。

(3)教師:你用了什么材料?怎樣幫助它的?請你來做做看。個別幼兒演示并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教師小結:原來把材料的形狀變一變也可以橡皮娃娃浮在水面上。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問題動動腦筋想想辦法就可能會解決問題。

三、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成功。

教師:橡皮娃娃要過河了,讓我們用剛才學到的各種辦法幫助橡皮娃娃過河吧。

幼兒拿著自己成功的操作幫助橡皮娃娃逐個過河,體驗成功的感受。

繩科學教案篇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操作圖若干,透明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么顏色的水呢?(黃色)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ń處煋u晃瓶子)黃色的水變成什么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討論,然后告訴老師!

3、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里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后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教師邊講解邊調色,并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操作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么顏色?(認識橘黃色)師:那又是怎么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顏料,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并記錄)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范。

5、引導幼兒發(fā)現并記錄

1、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那它們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你們自己在盤子里用顏料調一調,試一試。

2、然后把你們的發(fā)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操作并記錄)變出了什么?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6、幼兒自己用不同顏色顏色搭配試試能跳出什么顏色7、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幼兒說出一種,教師記錄一種。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