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比例的教案6篇

時間:2024-07-09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一份個性化的教案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日常教學工作開始前,相信大家一定都事先準備好教案了,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學比例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比例的教案6篇

小學比例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課本第55頁例1.例2.作業(yè)本第31(29)。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

2.使學生能應用比例尺的知識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問題的情景:

1. 出示郵票。問:你能同樣大小的把它畫在圖紙上嗎?

讓同學們畫一畫,再拿出郵票的長,比一比,怎么樣?

歸納:(同樣長)得:圖上的長和實際的長的比是1:1。

2. 教室的長是9米,你能同樣長的畫在圖紙上嗎?更大一些呢?

如果操場的長,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完全一樣畫在平面圖上嗎?(不能),想個什么方法(竅門)可畫上去了?

3. 讓生猜想:(出示學校平面圖)圖上操場的長和實際長的比,還會是1:1嗎?大約是幾比幾?

4. 導入新課:人們在繪制地圖和平面圖時,往往因為紙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實際的大小畫在圖紙上,經(jīng)常需要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成圖。象手表等機器零件比較小,又得把實際長度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才能畫到圖紙上去。這就.需要涉及到一種新的知識。也就是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尺的問題。

板書:比例尺

二、問題解決:

5. 一個教室長是9米,如果我們要畫這個教室的平面圖,為了看圖和攜帶方便,就需要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shù)后畫在平面圖上,縮小多少倍由你自己決定,你打算設計:用幾厘米表示9米。請四人小組討論并設計。

6. 小組回報設計方案,教師選擇以下四種方案。

(1).用9厘米表示9米

(2).用4.5厘米表示9米

(3).用3厘米表示9米

(4).用1厘米表示9米

7. 說說以上方案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了多少倍?

算一算,每幅圖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9厘米9米=9900=1100

(2).4.5厘米9米=4.5900=1200

(3).3厘米9米=3900=1300

(4).1厘米9米=1900

8. 這四個比的前項代表什么?(圖上距離),后項代表什么?(實際距離),我們把這樣的比,叫比例尺。

齊讀: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化簡后得到最簡整數(shù)比。

比例尺怎樣求:(看上述四個比例式得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或 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9. 討論匯報:上面四幅圖,比例尺是多少圖最大?

比例尺是多少圖再小?為什么?

10. 練習:

(1).甲、乙兩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圖上量得兩城市的距離是4厘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2).學校里修建運動場,在設計圖上用25厘米長線段來表示操場的實際長度150米。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3).一張中國圖,圖上4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40千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4).一張緊密圖紙中,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1毫米,求這幅精密圖紙的比例尺?

(觀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畫在圖紙上,怎么辦?(放大)。那這幅精密圖紙的比例尺會求嗎?

上述四題分層練習,后講評。

11. 比較(3)、(4)兩題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一般把縮小圖的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而把放大圖的比例尺寫成后項是1的長。

12. 比例尺有多少種表示方法?讓生說一說

(常見的有:比的形式 分數(shù)的形式 線段形式)

三、問題的應用:

根據(jù)比例尺的'關系式,求實際距離。

(1).出示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圖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解答,同時抽一生板演)

解:設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為x厘米,

x=105000000

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答: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1050千米。

(2).分析講述:

根據(jù)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已知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用方程解。

(先設x,再根據(jù)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列出方程。)

(3).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要統(tǒng)一,一般都統(tǒng)一為低級單位厘米。

(4)怎樣設x,.教師指出:設未知數(shù)時,單位要與已知單位統(tǒng)一,后再化聚到問題單位。

(5)嘗.試練習第57頁試一試。

河西村到汽車站的實際距離是20千米,圖上距離是5厘米,算出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汽車站到縣城的圖上距離是15厘米,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小學比例的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

2、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比例尺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三、教學難點:

求實際距離。

四、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2、說一說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0——40㎞。

3、教學例2。

(1)出示課文例題及插圖。

(2)說一說從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條件:

① 1號線的圖上長度是10㎝。

② 這幅地圖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問題:1號線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3)你認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①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②教師巡視課堂,了解解答情況,并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匯報解答情況。

方程解:

解:設地鐵1號線的實際長度是x厘米。

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500000

x=10500000(問:根據(jù)什么?)

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

x=5000000

5000000㎝=50㎞

算術解:

根據(jù)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等于比例尺,得出:實際距離等于圖上距離除以比例尺。

101/500000=10500000=5000000(㎝)5000000㎝=50㎞

4、教學例3。

(1)出示例題,學生了解題目要求。

(2)討論:你想怎樣畫?

通過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在繪制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

① 確定比例尺;

② 求出圖上的距離;

③ 畫出操場的平面圖。

(3)小組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練習活動時,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記錄存在的問題。

(4)匯報,交流。

小學比例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提出觀察思考要求:

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表同復習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兩種量是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教師板書:每小時加工數(shù)和加工時間

(2)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縮小,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擴大。

教師追問:這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嗎?為什么?

(3)每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都是600.

2.這個600實際上就是什么?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shù),怎樣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零件總數(shù)

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零件總數(shù)

3.小結

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每小時加工數(shù)和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每小時加工數(shù)變化,加工時間也隨著變化,每小時加工數(shù)乘以加工時間等于零件總數(shù),這里的零件總數(shù)是一定的。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根據(jù)題意,學生口述填表。

2.教師提問:

(1)表中有哪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嗎?

教師板書:每本張數(shù)和裝訂本數(shù)

(2)裝訂的本數(shù)是怎樣隨著每本的張數(shù)變化的.?

(3)表中的兩種量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三)比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請你比較例1和例2,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2)都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3)都是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

2.教師小結

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們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 xy =k(一定)

三、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斷時,同學們要按照反比例的意義,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

2、通過今天的學習,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43頁做一做

五、課后作業(yè)

練習七6、7、8、9題。

六、板書設計

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

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零件總數(shù)(一定)

每本頁數(shù)×裝訂本數(shù)=紙的總頁數(shù)(一定)

小學比例的教案篇4

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比例各部分名稱,組比例。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提問:什么是比?一輛汽車4小時行160千米,說出路程和時間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在過去學過比的知識的基礎上,學一個的知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 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從上不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臺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

(1)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板書結果后,師指出: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號將兩個比連起來寫成下面的等式。

板書:80:2=200:5 或 =

師:這樣的式子,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復習第2題中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用等號連起來。

B、用等號連接起來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據(jù)剛才的回答,你能說出什么叫比例嗎?

(3) 小結。

A、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這兩個比相等。

B、要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兩個比就不能組成比例。

(4) 練習,課本第10頁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質。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例題:80:2=200:5

并自學課本

提問:什么叫做比例的項?什么叫前項?什么叫后項?什么叫內項?什么叫外項?這四項分別在等號的什么位置?

(2) 說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計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項積與內項積。

(4) 引導學生觀察每個比例中的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這兩個乘積有怎樣的關系?

師: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

(5)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三、 鞏固練習

1、 完成第2頁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第1題。

四、 總結

1、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

2、 怎樣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五、 作業(yè)

1、 完成練習四的第1-3題。

小學比例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實際意義,了解比例尺的含義,并且知道什么是圖上距離,什么是實際距離。

3、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2、利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地圖,簡易建筑圖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今天,老師要測試一下同學們的反應能力,你們準備好了嗎?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單位轉換”)

2、學生集體回答。(個別難題,教師引導計算,并且提問學生:你是怎么想的?注意學生的鼓勵表揚)

3、創(chuàng)設情境

(1)師:今天我們班的兩位同學產(chǎn)生了一場爭論,你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2)學生情景表演。(師播放動畫)

(3)通過剛才的觀看,你們會支持哪一位同學呢?你有什么辦法把操場畫進本子嗎?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

(4)教師:你的想法很對,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長的距離表示操場的長80米,用多長的距離表示操場的寬60米?

生1:用8厘米表示80米,用6厘米表示60米。(板書)

(5)其他同學認為他說的對嗎?我們一起來表揚他。

4、師:現(xiàn)在,在我們的黑板上出現(xiàn)了兩組量,這兩組量中,哪組是我們畫在圖上的距離?(8厘米和6厘米)哪組是實際生活中的距離?(80米和60米)

5、小結:我們把畫在圖上的`距離叫圖上距離,把實際生活中的距離叫實際距離。(板書)

6、師:當我們用8厘米表示80米時,實際上把80米縮小了多少倍?(自由回答)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比是多少?

(引導:比的前項和后項單位要統(tǒng)一,再劃成最簡整數(shù)比)

板書:8cm:80m=8cm:8000cm=1:1000

7、繼續(xù)引導,并板書:6cm:60m=6cm:6000cm=1:1000

8、師:這里的1:1000說明我們用圖上距離1cm表示了實際距離多少厘米?(1000厘米)

9、小結:像這種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叫比例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比例尺。(板書:比例尺)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揭示比例尺的意義。(課件播放)

教師補充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公式轉換: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2、補充說明比例尺的特點:比的前項與后項單位要統(tǒng)一,并且是最簡整數(shù)比。例如:1:100或1/100 說明用圖上距離1cm表示實際距離100cm。

3、小組比賽,說一說:以上比例尺分別說明了什么意思?

舉例:1:200說明用圖上距離1cm表示實際距離200cm。

(分組回答)

4、師:仔細觀察,這些比例尺有什么相同之處?

生:比例尺的前項都是“1”。

師:為什么要寫成前項是“1”,而不寫成前項是別的數(shù)字呢?

生:這樣可以清楚的看出圖上距離代表實際距離多少厘米。

師:真了不起,真是一針見血。

5、師:同學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老師的房屋平面圖,你能從看到哪些呢?(課件出示房屋圖,生自由回答)

生1:父母臥室……

生2:比例尺1:100.

6、師:你觀察真仔細!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引導)

學生1:圖上 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100厘米。

學生2: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7、運用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現(xiàn)在請大家量一量,圖中我的臥室,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

算一算我的臥室,實際的長是( )米,寬是( )米,面積是( )平方米。(生匯報,教師在課件上記錄)

8、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板書:黑板左側)

生1:先量出臥室的長4厘米,實際長=4厘米×100=400厘米=4米

生2:再量出臥室的寬5厘米,實際寬=5厘米×100=500厘米=5米

生3:臥室的實際面積是5×4=20平方米

9、師:誰能算一算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10×11=110平方米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師:我打算在父母臥室北墻正中開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上應該畫多長距離呢?

2、引導計算

(1)題目中,2米是什么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是多少?(1:100)

(2)根據(jù)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我們應該如何計算圖上距離?

板書:2米=200厘米 200×1/100=2(厘米)

3、師:笑笑在本子上用8厘米表示了我的臥室的長,圖上1厘米表示了實際距離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算的?

板書:4米=400厘米 400÷8=50(厘米)

4、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50)

5、(課件出示:北京到上海的情景)

師:題目中,已知哪些條件?(圖上距離6厘米,比例尺1/17000000)

師:根據(jù)以上條件,北京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多少?

(生獨立計算,集體回報)

四、總結深化、拓展延伸

1、師:今天我們主要學習并認識了比例尺,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比例尺。今天所學的比例尺主要是把大的距離縮小,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縮小比例尺,為了計算方便,前項一般為1。但是有時我們也需要把一些小的東西放大,因此我們把這樣的比例尺叫做放大比例尺,后項一般為1。

2、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還學會了哪些?

板書設計:

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 2米=200厘米

實際長…… 8cm:80m=8cm:8000cm=1:1000 200×1/100=2(厘米)

實際寬…… 6cm:60m=6cm:6000cm=1:1000 4米=400厘米

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 400÷8=50(厘米)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答:比例尺1:50

小學比例的教案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37頁例5、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七第4~日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例尺,學會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提問: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數(shù)據(jù)比例尺,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后項的倍數(shù)關系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3.說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就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義,你能解答嗎?讓學生自己討論并進行解答,通過巡視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其間結合說明設未知數(shù)x的`單位與圖上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用厘米,解題后再化成米數(shù)。提問:用不同方法解答這道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指出;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可以按照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shù)關系來解答,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要注意什么問題?

3.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嗎,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用比例解的指名學生說一說根據(jù)什么列比例的,應該設誰為x。指出:已知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相應的倍數(shù),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結果.

4.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扳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說怎樣想的,解答時還要注意什么。

5.做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口答,老師板書。

6.做練習七第5題。

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七第6、8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七第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