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寫教案之前需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有清晰的了解,一份好的教案可以不斷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小班科學浮和沉教案模板8篇,感謝您的參閱。
小班科學浮和沉教案篇1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強調:“嘗試使用工具的經驗將對幼兒終身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益?!薄缎∈终堈l來幫忙》通過加工食物的實際操作,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工具的正確方法,探索如何選擇合適的工具改變菜的形狀,從而讓孩子體驗到工具的不同功能和使用工具的便捷,從而獲得使用工具的經驗。另外,在活動中也滲透了情感、數學等方面的內容,如,通過加工食物場景,孩子體驗做父母的辛苦并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小工具改變食物形狀的正確方法,體驗使用工具的方便。
2.引發(fā)對生活中常則小工具的關注。
3.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分享經驗。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嘗試運用小工具將食物變小的正確方法,引發(fā)對生活中常見小工具的關注。
活動難點:探索用適宜的工具把菜變小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幾樣廚房小工具,背景音樂。
2.菜若干(南瓜、芹菜、黃瓜、百葉),工具若干(剪刀、湯匙、小刀),塑料小碗,托盤,濕巾紙等。
活動過程
1.說一說:今天買了什么菜?
(1)教師拿出菜籃子。
“看看今天老師買了什么菜?你們認識嗎?”
“一起數數一共買了幾樣菜?”(一一點數。)
師:這是什么?看看這根黃瓜長的什么樣?
幼:長長的,細細的,綠綠的……
師:又粗又長的黃瓜看起來真新鮮!
師:這根芹菜呢?
幼:也是長長的……
師:細細長長的芹菜一定很好吃!
師:四四方方的百葉你們吃過嗎?
幼1:吃過。
師:好吃嗎?
幼2:沒有。
師:百葉包肉吃過嗎?以后吃飯的時候仔細留意一下有沒有百葉包肉這道菜?
師:這個南瓜看上去怎么樣?
幼:很大,圓圓的。
師:可以用什么好聽的詞來說說?
評析:這個“說一說:今天買了什么菜?”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既喚起了孩子的b有生活經驗,又滲透了數學元素,幫助孩子梳理出有關大小、長短和粗細的概念。
(2)討論:“菜買回來了,就這樣能吃嗎?該怎么辦?”
幼:燒一燒。
師:在燒之前,我們要做什么?
幼:洗一洗。
師:把菜洗一洗,然后怎么樣?
幼:切一切。
師:是啊!黃瓜一般要切成一片片,芹菜要切成一段段的才能做菜,平時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做的。用什么切呢?
評析:繼續(xù)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孩子回憶起家里爸爸媽媽做飯做菜的情景,為認識工具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2.認一認:請誰來幫忙?
(1)認識刀。
“我這里有一把刀,你會用嗎?誰來試一試?”(請一名幼兒上前嘗試使用。)
師:看看他的一只手抓在哪里?(想一想手應該抓哪里?)
幼:刀把。
師:另一只手做什么?
幼:按住菜。
師:按住菜,不讓菜滾來滾去。
師:快快的刀口朝哪邊?
幼:下面。
師:快快的刀口要朝下。小刀很危險,你要小心啊!
“除了刀,還可以請什么工具來幫忙把食物變小呢?”(看看今天誰也來幫忙了?)
(2)認識剪刀。
“這是什么?你會用嗎?看看這把剪刀哪里最危險?”
幼:剪刀頭、里面……
師:是這里嗎?張開的大嘴巴是很危險的地方,你的手可不能伸進去啊!小朋友們剛開始用剪刀,所以要加倍小心啊。
(3)認識勺子。
師:“我們平時用勺子來做什么?”
幼:吃飯,吃菜……
師:現在我們不吃飯,也不喝湯,勺子會幫誰的忙,讓它變小呢?待會兒試試看!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除了勺子是孩子們會用的,像剪刀、小刀,特別是小刀,出于安全角受考慮,我們通常不太會讓小班孩子嘗試。其實只要教給孩子正確的使甬方法(當然也要考慮這種工具是否適合孩子,孩子小嘰肉是否發(fā)展勤司以掌握這種工具的程度),告訴他們哪里比較危險,讓孩子試著去剪一剪,切一切,對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3.試一試:哪種工具更方便?
(1)了解操作要求
①現在請大家轉過身來,桌子上有已經洗干凈的黃瓜、芹菜、百葉,還有南瓜。按順序指,讓幼兒說出名稱。
②交代任務:南瓜組,請選擇合適的工具把南瓜肉放到小碗里;黃瓜組、芹菜組、百葉組請試試用哪個工具幫忙可以把它變小。
③提出要求:每組的桌子上都有剪刀、刀和勺子。你們都去選一選,試一試,看看哪種工具用起來更方便!用工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輕輕地拿輕輕地放,保護好自己,也不要傷害到其他小朋友。在開始之前可別忘記用紙巾把小手擦擦干凈,注意衛(wèi)生啊!
(2)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評析:在“試一試”環(huán)節(jié),孩子親自操作,在“做中學,玩中學”,體驗到使用工具的方便,發(fā)現小手和工具的關系,在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身邊的科學。
(3)交流。
①黃瓜
師:你請誰來幫忙把黃瓜變小的?
幼:小刀。
師:怎么用的?
師:你覺得用小刀切黃瓜方便嗎?還有誰也把黃瓜變小了,但用了不同的工具?
幼:剪刀。
師:你覺得用剪刀把黃瓜變小方便嗎?
梳理經驗:讓黃瓜變小用小刀比較方便。
②芹菜
師:把芹菜變小你們是請誰來幫忙的?
幼:刀,剪刀。
師:你們覺得哪個更加方便?
梳理經驗:用刀和剪刀都可以把芹菜變小,用剪刀會更快更方便一些!
③百葉
師:誰把百葉變小了?用了什么工具?
幼:剪刀。
梳理經驗:看來用剪刀做事還真方便!
④南瓜
師:南瓜肉都放到小碗里了嗎?
幼:還有一點沒有挖完。
師:你是請誰幫忙的?怎么做到的?
幼:用勺子挖的。
梳理經驗:原來勺子除了可以用來吃飯,喝湯,還能挖南瓜肉呢,真方便!以后有什么需要挖的,可以請勺子來幫忙哦!
(4)小結:剛才我們的小手請了刀、剪刀幫忙,切一切,剪一剪,把黃瓜、芹菜和百葉變小;請了勺子來幫忙,把南瓜肉挖出來了,等會兒廚師就可以做菜啦!這些小工具的用處還真大,謝謝你們幫忙!
評析:在交流環(huán)節(jié),主要幫助孩子梳理出選擇合適小工具的經驗,如,黃瓜用小刀切比較方便。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工具
(1)出示開瓶器、餃子器等,了解用處。
師:我在廚房還找到了幾樣小工具,看看是什么?
①開瓶器:這個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領?
②餃子器:知道這個是什么嗎?可以做什么?
③刨絲器和打蛋器一起出示:這兩個你們認識嗎?
師:不認識沒關系,可能你家的廚房里就有哦,回家可以找一找,問問大人是什么工具?
(2)引發(fā)幼兒尋找生活中常用小工具的興趣。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請小工具來幫忙做事。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明天來說一說好嗎?
評析:在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出示了更多小工具,引發(fā)孩子對工具的關注。
活動反思
1.活動中孩子們積極性高,通過情景設疑、探索操作和交流分享等環(huán)節(jié),孩子嘗試運用各種小工具將食物變小,并從中體驗到每種工具的方便之處。另外,小班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弱,在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造了一個家庭式的溫馨活動氛圍,引導、啟發(fā)和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2.活動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重點突出。從“買菜”情節(jié)到引出生活中的幾種常見小工具,過渡自然并貼近孩子的生活。在活動中始終貫穿著安全教育、常規(guī)教育等內容,特別是在認識小工具的環(huán)節(jié),重點強調了刀和剪刀的正確使用方法。
3.比較注重活動中的一些細節(jié)。如,背景音樂的介入,既能調動氣氛,又能控制時間。再如,提供的幾種食材(芹菜、黃瓜、南瓜、百葉)既干凈衛(wèi)生,又利于孩子的操作和探索。
小班科學浮和沉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實驗活動中觀察感知鵪鶉蛋在白醋中的變化。
2、嘗試用記錄表的方式表現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1、鵪鶉蛋每人2個,一次性杯子每人2個,舊牙刷每人1把,毛巾每人1塊,記錄表每人1張,標記每人1個,籃子每人1個。
2、白醋、水、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1、出示鵪鶉蛋t: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它長的什么樣子?身上還穿著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有斑點、花衣服)
2、出示白色鵪鶉蛋t:有位魔術師朋友變了一個魔術,幫鵪鶉蛋變了一件新衣服,看,是什么顏色的新衣服?它怎么就會變成白色的呢?(幼兒猜想)
二、做實驗。
1、區(qū)分水、醋,貼標志。
①t:到底這個朋友變了什么魔術呢,不如我們先拍拍手把它請出來問一問吧!
②t:你們的掌聲真熱烈,一下子就請來了兩個朋友,可是,在這兩個朋友中只有一個才是真正的魔術師朋友??纯?,這兩個朋友住在哪里?長得是什么樣的?(透明液體)你們猜猜是什么?(幼兒猜水)
③t:告訴你們,這里面一個是水,一個是醋。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判斷一下?(引導幼兒聞一聞,區(qū)別水和醋)
④t:水聞上去怎樣?(沒有味道)那醋呢?(酸酸的)做個酸酸的表情。
我這里也有一個酸酸的表情,我輕輕地把它送給白醋。
⑤貼酸的標志,并互相驗證看看是否貼對。
2、猜一猜。
①反饋幼兒判斷情況。
t:你用了什么方法來判斷的?
t:我們剛才把鵪鶉蛋區(qū)分出來了,到底誰才是鵪鶉蛋真正的魔術師朋友?見證奇跡的時候到了?。ㄊ峭瑫r將2個鵪鶉蛋放進醋和水的杯子中),到底鵪鶉蛋放在水里會變白還是放在白醋里會變白呢?(幼兒猜)
②介紹統(tǒng)計表t:如果你覺得鵪鶉蛋放在水中會變白嗎?如果你覺得能就在問號下面的格子里打勾,反之就打叉。
③幼兒猜想記錄。
t:現在請你輕輕地把統(tǒng)計表和小蠟筆從你的小椅子下面請出來。
3、做實驗,觀察鵪鶉蛋在水里和白醋中的現象。
t: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現在,我們要用小手親子來做一做這個小實驗。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2個鵪鶉蛋,請你輕輕地將它分別放入水里和白醋里,從杯子口仔細的觀察它們,你發(fā)現了什么?
t小結:我們發(fā)現在水里的鵪鶉蛋沒有任何變化,而在白醋里的鵪鶉蛋身上會有許多小氣泡。
4、洗鵪鶉蛋t:下面我們請來了牙刷幫幫忙。
①t:請你先輕輕地用手拿出住在水里的鵪鶉蛋,請你輕輕地刷一刷,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刷完后放回水里,用毛巾擦擦手上的水)
②t:再請你輕輕地用手拿出住在白醋里的鵪鶉蛋,請你輕輕地刷一刷,你都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刷完后放回白醋里,用毛巾擦擦手上的醋)
③做記錄要求:剛才你用牙刷刷過后,發(fā)現水里的鵪鶉蛋怎么樣?(沒有變化就打叉)放在白醋里的鵪鶉蛋怎么樣?(變白了,就打勾)
④將幼兒的記錄表放在黑板上,反饋幼兒的記錄情況。
5、小結:
鵪鶉蛋為什么放在白醋里會變白,而放在水里沒有變化呢?因為白醋是酸的,酸的東西很厲害,它有腐蝕性,能咬像蛋殼一樣的東西,所以鵪鶉蛋才會變白。我們的身體里也有和蛋殼一樣的東西——牙齒,我們的牙齒也是怕酸的,我們吃的很多東西在牙齒縫里塞的時間長了就會變成酸的東西,就會損壞我們的牙齒,所以我們要做到每天早晚刷牙來保護我們的牙齒。誰是每天刷牙的,舉手讓老師看看!
三、和幼兒一起念刷牙兒歌,教育孩子保護牙齒。
小牙刷,手中拿,早起晚睡先刷牙,小牙刷,沙沙沙,從上往下輕輕刷,從下往上仔細刷,爸爸媽媽夸獎我,是個講衛(wèi)生的好娃娃。
活動延伸:
大家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變軟的蛋)這是鵪鶉蛋放在白醋里好幾天的樣子,變成什么樣子了?(軟軟的,像沒有蛋殼了)哇!酸的東西真的好厲害呀,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牙齒。現在請你端起白醋,我們回到教室里再仔細地觀察,看長時間在白醋里到底能不能變成這樣,好嗎?
小班科學浮和沉教案篇3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瓶子和蓋子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瓶蓋子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征(大小、有無羅紋等),選擇合適的蓋子匹配。
2、能積極嘗試蓋緊瓶蓋,獲取擰、按的技能,發(fā)展手部動作。
活動準備 設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媽媽,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各式帶蓋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動過程
一、用情境小鹿媽媽請小朋友幫忙引出話題,并引導幼兒討論蓋子的作用。
1、提問:"小鹿媽媽正準備帶鹿寶寶們出去旅游。她準備了許多有用的東西放進瓶子里,
可是不小心瓶蓋子全亂了,這下該怎么辦呢?沒有了蓋子,瓶子好用嗎?為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瓶蓋的作用。
3、教師提問,幼兒動手操作"誰來幫助小鹿媽媽呢?"
二、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根據某種特性為瓶子選擇合適的蓋子。
1、小朋友都愿意幫助有困難的人,那我們今天就為小鹿媽媽找到最合適的蓋子并蓋緊。
2、幼兒先蓋好蓋子的瓶子送給鹿媽媽(老師)檢查,是否正確配對并蓋好了。
3、啟發(fā)幼兒談談是怎樣為瓶子找到合適的蓋子的。你是怎樣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蓋的?
為什么這個瓶蓋正好能蓋上的教師小結:瓶蓋和瓶口正好一樣大才能蓋上。
小班科學浮和沉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視覺、觸覺等各種感官感受春天的到來,初步了解一些春天的主要特征。
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樂于參與戶外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豐富。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春天快到了。
2、物質準備:戶外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春天就要到了,外面的很多東西都發(fā)生了變化,今天我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去看看外面感受一下春天的到來。
二、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受戶外的環(huán)境。
引導幼兒觀察樹木、草地、植物的樣子。
1、 教師:我們一起看看這棵小樹,看看他的樹枝上都長出了什么?
2、 教師:花是什么顏色的?葉子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呢?
3、 教師:還有地上的小草,我們看看再用手摸摸這些小草,是什么樣的感覺呢?
幼兒自由回答。
三、組織幼兒感受春天的風,引導幼兒說說春天的風吹在身上、耳朵上、臉上、手上的感覺。
教師:我們把小手拿出來感受一下風吹過來時的感覺,說說你覺得風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覺。
四、組織幼兒找太陽,說說太陽曬在身上的感覺。
教師:我們一起去找找春天里的太陽,站在太陽下曬太陽,摸摸好朋友的衣服、頭發(fā)、說說太陽曬在身上有什么感覺呢?
五、師生共同總結。
1、 教師:今天我們在戶外感受春天的到來,誰能說說你覺得春天是什么樣子的?
2、 師幼共同小結:
春天來了,樹葉長出來了,花開了,風吹在身上暖暖的……正逢春天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無論是從氣候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還是人們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春天是繽紛多彩;它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了我們的世界,來到了每一個角落。由于春天的植物變化很明顯,因而我把握這一有利時機,引導幼兒學習連續(xù)觀察的方法,這樣我們就利用戶外活動和散步時間讓幼兒連續(xù)進行比較觀察,培養(yǎng)了幼兒細致的品質。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我并不強調幼兒對某些特定知識技能的習得,而是將知識與概念隱含于幼兒樂于參與的情境中,引導幼兒在情境中探索與實踐,主動地習得知識和技能。由于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空間,因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都擺脫傳統(tǒng)“教師教、幼兒學”的模式,而是鼓勵幼兒更多的嘗試,體驗不同的學習策略,利用多通道的參與,使幼兒更積極,更專注于自我實踐獲得的過程。對于集體中的每位幼兒在主題實施過程中,他們都是活動的主人,都是參與者、設計者、收益者。通過實踐,我們感到活動以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利于教師的觀察與指導,更利于幼兒的參與與實踐,大大提高了師幼互動的質量,讓每位幼兒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活動中的角色更多是觀察者,支持者。因此還應孜孜不倦地努力開拓自己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對幼兒的認識和幼兒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導實踐,才能使師生間的合作學習活動富有實效。
小班科學浮和沉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jié)。綠化孕育了文明,人類要生存、要發(fā)展,必須不遺余力地進行生態(tài)建設,關心愛護綠色生命,保護身邊的綠化成果,廣泛開展"植綠、護綠、愛綠、興綠"文明活動,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使孩子們能夠積極與社區(qū)環(huán)境"對話",主動參與植樹節(jié)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huán)境的意義,激發(fā)愛幼兒園、愛社區(qū)的情感,我園組織孩子和家長開展"為地球種上愛的種子,為大家建造美的家園"的植樹節(jié)愛樹、護樹活動。
通過活動讓孩子們了解"植樹節(jié)的來歷"、"植樹與環(huán)保"、"有關植樹節(jié)的活動"等資料,向大自然學習,并去社區(qū)、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傳。認領身邊的小樹,用自己的雙手照顧自己身邊的綠化,從身邊的綠色開始,爭做綠色文明小使者,為我們的城市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二、活動準備:
1、每班一句護綠口號
小班: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中班:讓地球長出美麗的頭發(fā)
大班:為地球種上愛的種子,為大家建造美的家園
2、請家長提供制作認領"樹牌"標志的材料,幼兒園可準備一些海綿紙。
3、孩子認識自己幼兒園或社區(qū)里的樹木,并參與選樹、認領活動。
三、活動內容:
1、介紹植樹節(jié)來歷、知識,宣傳植樹節(jié)意義。
2、宣讀植樹節(jié)倡議書。
3、帶領幼兒制作認領樹的"宣傳牌"。
4、布置任務,請家長周末帶領孩子到居住地附近認領小樹,掛牌,給小樹澆水。
5、家長反饋活動情況,可提供文字、圖畫或照片。
6、評選"綠色小衛(wèi)士"。們齊努力讓天空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小班科學浮和沉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賞雪的快樂。
2、通過撕紙,促進幼兒小肌肉群的協調發(fā)展。
3、通過觀察,讓幼兒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活動準備
1、音樂:小雪花
2、趣味練習:貼雪花
3、圖片:雪景
4、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導入活動。冬爺爺給我們送來了禮物,看看是什么禮物?
二、展??
1、感受雪花,欣賞優(yōu)美的雪景(圖片)
告訴幼兒雪是冬季才會有的自然現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雪的顏色、特征。
2、欣賞故事《冬爺爺的禮物》
提問:
(1)冬天來了,瑩瑩來到花園里,發(fā)現有什么變化?
(2)冬爺爺送給瑩瑩的禮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樣的?
3、組織幼兒布置冬天的環(huán)境,放音樂。
(1)撕雪花:每個幼兒一張白紙,讓他們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誰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灑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場景。
4、趣味練習:貼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數字貼出相應數字的雪花。
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雪的變化,并體驗和小伙伴共同游戲的快樂感覺。
三、結束
欣賞故事《下雪了》
小班科學浮和沉教案篇7
一、活動目標
1.認識五指,知道五指的名稱。
2.通過手偶配對游戲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二、重難點
知道五指的名稱
三、活動準備
1.手指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寶寶(教師一份示范用,幼兒人手一份用于配對游戲)。
2.房子背景圖
四、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我要帶你們去一個地方做客,看,這是誰的家?我們敲敲門問問看,咚咚咚,門開了,哦———原來是小手一家。
(出示戴好指偶的手)
(二)認識五指,初步了解五指名稱
1.師:看,小手一家住著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寶寶)
2.介紹具有明顯特征的手指(大拇指、中指、小指)
教師拿掉大拇指上的爺爺指偶提問:爺爺住在哪個手指上?
師:看看這個手指長得怎么樣?(矮矮、胖胖)
爺爺住在矮矮胖胖的大拇指上,我們叫它大拇指爺爺,你的大拇指爺爺在哪里?打個招呼吧!
師:那寶寶又住在哪呢?這個手指長得怎么樣?(細細小小的)
寶寶住在細細的小指上,我們叫它小指寶寶,你的小指寶寶呢?打個招呼吧!
師:爸爸住在這個手指怎么樣?(高高的)
爸爸住在高高的中指上,我們叫它中指爸爸,你的中指爸爸呢?打個招呼吧!
師:媽媽住在無名指上,我們叫它無名指媽媽,奶奶住在食指上,我們叫它食指奶奶。
(三)通過配對游戲,鞏固對五指名稱的認識
師:小朋友的小手一家在哪?讓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寶寶住到自己的小手上吧!
(引導幼兒邊戴指偶邊說:***住在***手指上)
師:小手一家親親熱熱住在一起(手指收攏)
師:早上,太陽公公出來了,讓我們把小手一家叫醒吧!
大拇指爺爺醒了······
師:大家都醒了,該鍛煉身體了:大拇指爺爺彎彎腰,食指奶奶彎彎腰,中指爸爸點點頭,無名指媽媽扭一扭,小指寶寶跳一跳。
(四)結束部分
師:做了運動,好累呀,讓小手一家休息下吧。
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中指睡了,無名指睡了,小指睡了······
活動反思
整節(jié)課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地學習態(tài)度,對提供的各種材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都爭著去摸一摸、說一說,活動內容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使幼兒在知識的積累與情感的體驗得到雙重發(fā)展。
小班科學浮和沉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fā)現什么樣的水才能吹出泡泡。
2.在玩泡泡的過程中,發(fā)現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活動準備:
1.洗衣粉水、洗潔精水、肥皂水和清水。
2.一次性紙杯、塑料吸管。
3.扭扭棒繞成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若干。
4.學習單:《吹泡泡》。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通過實驗驗證那種水可以吹出泡泡,并把結果記錄在學習單上。
1.請幼兒用紙杯分別裝適量洗衣粉水、洗潔精水、肥皂水和清水,用吸管試著吹泡泡,試一試哪種色鬼可以吹出泡泡。
2.幼兒用吸管蘸肥皂水,自由的吹吹泡泡、玩一玩泡泡。
3.活動結束后,教師帶領幼兒討論有關泡泡的問題,引導幼兒充分討論,并完成學習單的內容。
(1)什么水可以吹出泡泡?
(2)你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從大小和形狀方面進行描述)
(3)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么顏色的?(請幼兒嘗試描述泡泡的顏色)
二、請幼兒用實驗驗證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并把結果記錄在學習單上。
1.活動開展前,教師請幼兒猜測用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
2.請幼兒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泡泡并觀察泡泡的形狀。
3.活動結束后,請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束,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學習單上。